原标题:林美瑗丨亲爱的,你辛苦了!献给寒风中疾走的家长们
当明白我们的生命贯穿着愁苦和不顺心,就会生起对人类的慈悲;当理解身心障碍孩子的家庭那挥之不去的焦虑与无奈,就会生起对慢飞小天使的怜悯和对家长的疼惜。
这就是我的价值观和工作的动力,也是我不畏艰辛,风尘仆仆四处游走和家长们面对面交流的驱动力。
多年前第一次听到一位拥有一对小脑症儿女的妈妈说:「没有暗夜哭泣过的人,不足以语人生」!
是的,这是宗教情怀深厚的纪伯伦先知的语重心长话语!
有人说:幸福的人通常是沉默的,较少听到他的唉声叹气,也比较不会和别人攀比;言下之意是不幸福的人比较会计较自己的境遇和不快乐?或许现况真是这样的不得已。
其实,身为发展迟缓孩子的父母,极少人是嘻嘻哈哈开心拥有这样一个麻烦的小孩。理由很简单:缺陷对孩子生命的影响是长远的!而这个大环境还未准备好包容与支持我们的迟缓儿。而且家长的心境也还未调适好接纳这样一个会遇到坑坑洞洞挑战的孩子!
所以,家长的情绪是沉重和敏感的,家庭会遇到的艰难是普通夫妻的数倍。而除了经济问题外,小夫妻最常因为教养孩子的观念不一致而发生口角;孩子的问题行为太多太难带,以致于让主要照顾者(通常妈妈为多)身心俱疲。这种状态下的夫妻要能继续保有婚前的恩爱与甜蜜真的不容易。
国内目前的早期干预焦点都还放在如何康复孩子的缺陷和矫治不足!
十几年前国外和先进地区的早期干预已经用实证告诉大家:早期干预必须关注和针对儿童本身与其家庭成员进行双干预,特别是主要照顾者和妈妈。如果天天和迟缓儿相处的大人是愁眉苦脸的,对于疗育的「亲职效能感」低下的,对于自己的家庭或人生的「掌控感」是乏力!试想这样的父母如何自信和快乐?这样的家庭如何谈「幸福」?教养的孩子会是甚么样子的?
已经有许多专业人员语重心长地提出呼吁:「想改善孩子的障碍,先改变家长的观点与心情!」否则经常是言者谆谆、听者藐藐。
也常听到亲子关系中的「水桶理论」~只有家长心里水库的正能量丰沛了,才有清净的活水倒给孩子这个小水库。诚如那句诗意的话:父母你们若安好,孩子的日子才有晴天。
那如何让家长的心理水库满满的正能量水?源头之水何处来?
在「心理社会学」或「心理治疗学」的工作领域,个案工作和小组工作是并驾齐驱的双管服务。我的早期干预工作经验中对于小组工作是以「家长团体」模式进行的。这种工作形式在大陆的身心障障碍领域还是很边缘化,甚至于很多人只听其名不知其行。
我们在台湾做早期干预服务或针对大龄身心障碍者本身的服务,除了一对一方式干预有障碍者外,一定还会有以支持身心障碍者其家长和大龄身心障碍者本身的「心理成长团体」服务。以下是我在北京海淀区为西城区带领的「慢飞小天使家长心理团体」经验做一点感想分享。
这个家长团体是由北京海淀区的「睿智全纳教育中心」拿到教育局的经费,于今年十一月至十二月邀请我担任团体带领人所进行的。总共进行六场次和一场次的完结篇「Happy Ending」岁末迎新亲子感恩活动。在这个家长心理支持团体进行之前,我先在群组里在线讲了四十分钟「家长为何需要心理支持团」?邀请西城区接受到宅服务「送教上门」或「融合教育」的家长来参加。
在那次在线讲座里我就跟家长说我们的团体工作不会是[封闭式]的,我们欢迎家长在预定的日期当天主动来参加。所谓的[封闭式]团体指的是设计进行六次,这六次必须全程参加(顶多请假一次或两次),而且成员人数是固定的,例如最少人数是七人、最多不超过十五人。这是团体工作的结构化要求,也只有在固定的一小群人数里,彼此由陌生到逐渐熟悉,再到互相袒露情绪和彼此支持,这是一个历程,需要有共识和约定与诚意来参加。所以他可以在有结构有经验的团体带领人的设计之下,产生出「团体动力」,既然叫动力就是一种能量,一种此时此刻我们在一起共营的力量,一股可以转换心境和时空,可以催化情绪和智能的一场心理之旅。但因为家长的客观因素使然,我没有要求必须是封闭式,我允许中间有新人加入,真有事来不了的家长可以请假。这就叫做「开放式」,两种模式各有优缺点。
所以,这样的团体工作一定要让成员有安全感和自在感,安全感就是保证每位成员在小组里讲话或释放负能量的话语,不会被批评、也不会被传出去,大家能共情当事人的情绪和处境,用专注倾听和肢体语言包容或主动讲出支持语言或提问,当事人可以决定要讲多或讲少?过程也可以只微笑倾听不发表想法。
总之,我们所想要营造的是一种自在和放心的「同在」(Being),甚至于一种放松与归属感~因为她或他懂你、支持你、疼惜你、鼓励你。
而我的角色与任务就是在每一场次之前设计好活动和准备好材料,布置好一个温馨的、放松的、和隐蔽的空间,让每一位成员可以彼此看到对方的大圆圈,随意坐在地垫上或椅子上。活动过程我专心参与并掌控时间,和观察成员的动力流动状况,在必要的时候适时开腔讲话。这个家长心理支持团体是属于全体家长成员的,我只是扮演一个线圈,在此时此刻我们一起串联在一起,一起交流话题和个人想法与情绪、共度一段2至2.5小时的时光。
这个「慢飞小天使家长心理支持团体」总共有六场次,共用去了四个周末假日(两次是一整天分上下午两时段)。若加上岁末感恩活动前后有64人次参加,全勤的有两位家长,其余的来四次或三次,仅三位来一次。我们的心理支持团体定位在让家长看到自己的处境、也近距离的听到其他家长的处境;并且从其他家长的经验或对同样的生命事件中,别人的态度和自己的思维与做法,交叉对比和交流,形成一种「同伴支持」和「经验交流」,在过程中把孤独感削弱,把积压内心深处的郁闷也有机会安全的讲出来,因为你听得懂我在说什么!
或许有人会说「这有什么意义?我的困难还是存在!我要面对的挑战还是没有办法免除!只有靠十来个人的交流就能改变什么吗?」
是的,从你们决定踏进这个小团体把自己的心安顿下来两个多小时,专注倾听同伴的讲话,暂时放下生活里无时无刻不在的责任和压力,这样的参与和投入是「奢侈」的吗?
如果一个人终日忙忙碌碌没有一点喘息时间,或者整天昏昏噩噩心里压着石头似的过日子,没有自己、没有朋友或是没有可以谈心的人,只有责任和义务!这样的人生多么的沉重和无趣!三年五年你可以忍受,八年十年乃至于更长的时光,你如何跟配偶还有跟你的人生交代呀?
我们人的终生都在为「幸福」努力和寻找,幸福是甚么呢?幸福在哪里?这个答案只有你心知肚明;幸不幸福也是你说了算!
我们华人对幸福的定义应该和外国人有别,我们现阶段处在国富与和平的环境,与二十年前的家长,或其他动荡不安又贫穷的国家人民相比,真的是幸福很多了!但每个人更在乎的是小我和自己家庭的小确幸,不是吗?
诚如许多身心障碍孩子的家长心里是沉重和不踏实的,因为孩子!有特殊需求与状况的孩子似乎成为年轻父母无法幸福的绊脚石。人的价值观或感受不是靠说服和说教能改变的,人对于逆境或挑战的感受只有靠他自己「转念」!他做了转念后的思维带出行动,这样的行动才有改变的契机和新局面。
我们的「慢飞小天使家长心理支持团体」就是在做这样的事:
第一单元: 回到童年~找回童年的最爱。
我先邀请每位成员用一种动物来象征或隐喻他的心思,经由某动物的特性和成员的诠释投射心理的渴望,并邀请当事人述说该动物的隐喻或象征,我们就开始尝试贴近那个「动物」。
之后我请成员画(话)童年趣事,每个人都应该有童年(因为人是从小长大的),共同的经历容易回忆深刻的人事物,经由成员分享他的深刻故事,可以较为快速掌握他的成长背景和与家庭父母或手足关系。
经过两轮的破冰温和交流:成员比较没有心理压力的参与,同时很快就投入共同营造的小团体中。
对于第一次就能让成员乐意分享,也能自动的发言或递补顺序讲话,大家也都能听得津津有味。当有人说到伤心失落处,他哭了,彼此也能接纳那样的气氛,我觉得很棒。
第二单元: 情绪水库温度计
我用「情绪牌卡」邀请成员各自选1-2张最贴近自己当下或一周内感受最深的情绪牌卡,并请他们说说这张牌卡和他的情绪故事。由于有第一次的认识感了,第二次的聚会大家也能真诚地分享自己生活种中,不论是工作或亲子乃至于夫妻关系引发的情绪;我们都听得有滋有味。
第三单元: 你和你自己的关系
我请成员从自我觉察开始探索自己和自己的关系;谈谈中午你吃饭的情绪或和成员一起午餐「对食物的感觉」和「谈谈你们的睡眠问题」;于是大家就畅所欲言对这样的生活小事的感受,与及因为孩子的因素造成的晚上难眠或操心。
中国禅宗最高境界是「饿了吃、困了睡,行、住、坐、卧,不昧清净心」。人若能经常或时时有这样的觉察与轻安,那真是一种舒心与幸福吧?
第四单元: 双人共舞
顾名思义这一次团体聚会的议题要谈谈配偶和婚姻;有趣的事是十位家长成员中竟然有四位是新人,其中两位是妻子刻意安排丈夫替代出席,另两位也是配偶鼓励他参加。
首先我邀请每个成员拿3~7小块积木,一块积木代表丈夫、一块代表妻子、一块代表小孩、有长辈同住的也要摆出来,「摆出你们的夫妻和孩子的家庭位子图像」,「并轮流说说自己家系图中夫妻关系和长辈同住的互动状况」。
首先大家几乎都没有「阶层系统观」,把孩子摆在和夫妻一起的同一直线,也有把长辈位子挨着自己的地方;也有不知道如何放置?
于是我告诉成员关于「家庭治疗」中米纽庆大师和利瓦伊榕老师对位阶的看重;也和成员分享家庭关系的「家系图」画法,与及关系中用线条粗细与曲折来表示家庭动力。短短十来分钟的沉思和画画,每位成员的家门顿时打开了。
之后,我请每个成员在23张Cope卡中,选一张最贴近自己和配偶关系的图卡,并轮流说说这张卡的象征意义。他们很自然地就从图卡里流露出婚姻关系的象征。紧接者我提问:
「如果你和你的爱人【烛光晚餐】你最想跟她/他说什么?试试看:这个爱人就坐在你面前,你可以怎么说?
当天晚上有一位成员传微信给我看,是她把平时放在心里不会讲出口的感谢和我鼓励的「烛光话语」传给她老公,老公也感动地响应她说的话,拍下截图传给我看,表明她参加四次我们团体对她的改变,与及她的感谢。
第五单元: 亲情是日积月累的沉淀物
身为身心障碍孩子的家长真是难为,应该为孩子做多少才是合理的?当孩子的心智很难沟通清楚时,父母要如何进行亲子互动才是正向的养育?要孩子安排多少康复才是明智的?许许多多的问号都是困扰家长的事情。然而不论是那些亲职知能都得从根本做起,甚么是根本?就是身为家长的你起码应该知道孩子最喜欢甚么?和罪嫌恶的是什么吧?
于是我在这个单元里请家长「写出你孩子的五项强化物」,并请说这些强化物中,哪个是你最喜欢用的?
当家长写出孩子的强化物时,真可谓琳琅满目。例如:麻辣花生(因为妈妈是四川人)、能转的瓶盖和球类、去新鲜地方玩、旅游住的亲子主题饭店、逛超市、七号电池、咖啡、父子疯玩、不康复不做运动、我是最好的(语言赞美)、快递人员(以为是他的礼物喜欢拆开)、假扮游戏、拥抱、外出吃饭、学生服(小学或中学生的)、福特汽车的LOGO、看冰(冰雪世界)、有发光的鞋子、夏天跟爸爸去海边等等,不一而足,食物并不是全部孩子的最爱,老师们你知道吗?你准备的强化物足够吗?
分享孩子的强化物之后,紧接着我问:「15年后,你希望孩子长成什么样子?」并在一盒有八十多种职业中(职业憧憬卡),请家长挑选一张对孩子的职业期待,和家长最想跟孩子说的一句话是什么?请他们写下来。
你们猜家长写最多的期待孩子的未来职业是什么?
公布答案:研究人员、军人、警察、模特儿演员、导览人员、教学(小学老师)、营养师、乐器演奏或各种艺术等白领工作。
只有一位爸爸写: 厨师-能养活自己就好(因为孩子喜欢吃和进厨房)。
这个现象跟我今年十二月初在杭州小麦仔家长组织进行的现场调查结果是相似的。只有孩子已经是小学阶段或青少年了,这样的家长才会写一些比较是劳动型或基本技术的工作。可见我们小龄段的家长对孩子的未来还是很多憧憬和希望!也因为这份憧憬和期待而让家长愿意不辞辛劳和盲目的砸锅卖铁带孩子去疗育。
天下父母心!这样的期待是人之常情,却不是很合理。许多时候我就是那个泼冷水和讲直话的人,但在这个家长心理支持团体中我没有泼大家的冷水,只表扬了那位写希望孩子将来能养活自己就好的爸爸很接地气。不过他还是苦笑的回我说:没办法呀,现实就是这样。
而其中一位家长他的反思话语很值得我们静下心来再面对现实,他说「我希望我女儿将来能当小学老师.可是她现在的能力都跟不上同年级的孩子,已经缓读一年了,能不能顺利读小学我都很担心了,以后她当小学老师有可能吗?这会不会只是我的愿望?」。
这位爸爸从第一次来参加我们的团体,就是紧绷和焦虑的,由于我们的支持团体让他可以放心的讲话,不做任何批评,所以他的心思就越来越敢袒露,包括他和妻子教养态度的不一,身处上有双老父母体弱多病需看顾和下有独生女的就学压力等等,让我感到他真的很辛苦,幸好他在我们这里能找到一个喘息和归属,下课结束时他主动和我拥抱,说谢谢我们。
最后一单元是:如果你可以做情绪的主人
这是一个「祈使语句」,如果我们的家长能够做自己的情绪主人那该多好!事实上这是需要很强壮的正能量和很敏锐的觉察能力,很不容易却必须;但我们身为专业人员或旁人只能期待和叮咛,却不可以苛责或要求。我常说身心障碍孩子家长的角色「行业」,要像高级服务业那样,不论你有多累、多厌烦,都必须提醒自己「这是我的职责」!我必须保持最佳耐心和温和态度,例如空服员、消费者服务专线、或教师等从业人员,保持良好耐性这就是你的工作角色,你的亲和力与耐性「总是」需要让人满意。
人面对角色和工作必然会疲累,会有压力和厌烦,那要如何维持较佳状况?许多教导正能量和心理健康的导师都必然会提到「觉察」与「静心」。这两项元素也正好是压解压力的法宝,所以我就播放了两段「正念观呼吸」和「慈心禅修」各十五分钟的录音带指导语,让成员在当下体验:坐下来、放松、自然的观察呼吸、让自己和当下的自己相处。
十二月二十三日下午我们打铁趁热布置了一场温馨、有趣和丰富点心的「岁末迎新亲子感恩活动」的聚会,让亲子一起「玩抢瓶子游戏,比赛丈夫给妻子讲甜言蜜语、比赛谁认识的新家长最多」等等,让我最兴奋的事是这些家庭「说好下次约时间一起出去旅游!」欧!宾果!这就是我希望的结果希望这些家庭从此能成为伙伴朋友,能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互相关怀与支持,小孩之间也能携手长大,长成大树。
至此,我们的家长心理支持团体(小组工作)总共跑了六次,我陪着十几位家长共度了六次,以家长自身和角色与亲职关系等等相关的话题时光,我们有64人次的相处与互动,虽然不一定给了甚么具体且立即有用的技能,但是我相信这过程有些家长已经在调整和改变了,人,一旦「转念」和愿意「改变」,就有机会走出低谷和黑暗心情隧道。
虽然仅六场次的家长心理支持团课,无法让家长感到有多大的现实改变,但若能因此让家长重新思索「幸福感」的定义和亲情关系,至少希望家长不要因为压力和三观与社会有冲撞,造成自伤或伤人的悲剧。在这过程里发现还有同伴,在人生道路上有人愿意一起抱团互相支持,「不孤单,所以同行就能有力量」。
最后再次感谢北京「睿智全纳教育中心」的邀请和付出,感谢所有真诚参与的家长和协同伙伴们的支持。爱你们喔!
美瑗写于2018.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