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女人有多美,石榴裙下死,做鬼也风流

南北朝时代的诗人何思澄写过这样一首艳诗,“媚眼随娇合,丹唇逐笑生;风卷葡萄带,日照石榴裙。”,媚眼丹唇,细语笑吟,丝带緾腰,再配红红的石榴裙,亭亭玉立,楚楚动人,这就是诗人笔下的貌美女子,在汉服文化里,红红的石榴裙在南北朝就已经开始流行。到了唐朝,由于民族的融合,思想也渐渐开放,石榴裙逐渐成了皇宫嫔妃、贵族妇女的时尚最爱,因此也迷住了很多诗人,甚至帝王。


null


诗人白居易笔下的石榴裙:“烛泪夜粘桃叶袖,酒痕春污石榴裙”;李贺笔下的石榴裙:“上林蝴蝶小,试伴汉家君;飞向南城去,误落石榴裙”,唐人真是钟爱石榴裙。最为钟爱的要数唐高宗—李治,武媚娘不甘青灯孤寂之时写下了:“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于是唐高宗被武媚娘的石榴裙深深打动,真是不爱江山爱红裙。从此,石榴裙的魅力历经数百年而不衰,历经明、清依然不失宠爱。


null


唐朝的石榴裙并非一般的石榴裙,有着深厚的背景和来历。唐朝在当时可以算得上是实力最强的帝国,疆土辽阔,周边的契丹、突厥、铁勒等数个民族全被征服并汉化。所以,唐朝是个多民族的大融合,再加上商贸与亚、欧多个国家都有通商往来,所以大唐盛世不但经济商贸一片繁荣,重要的是思想开放和文化兴盛,也就形成独特的人文化精神,文人骚客,才华横溢;血性男儿,尚武精神;丰韵女子,浪漫多姿。


null


乱世出英豪,盛世出美女,因此唐朝的石榴裙是明、清时代穿不出来的风韵,正是由于多民族的融合,在性格、体质上有着本质的不同,胡人多居北方性格粗放,身体健壮,胡汉通婚后,也就形成了唐人独特的性格,在服饰上也有融合。因此,唐朝女人体质健壮,性格开朗,思想相对开放,穿着性格也不像明清那么柔弱和保守。生于盛世的唐朝女人也就敢于表露和展现女性之美,没有“楚王爱细腰宫中多饿死的”的那种审美观,于是唐朝的石榴裙就发挥了无穷魅力。


null


唐朝女人到底有多美?无法考究也不必考究,那么“石榴裙下死,做鬼也风流”,此句中为何男人拜倒在石榴裙下?难道真是唐朝的女人太迷人?其实,只是当年的唐明皇色迷心窍,独宠杨贵妃的缘故,相传唐明皇与群臣共宴,酒兴发作随即令杨贵妃以舞助兴,此时的杨贵妃丰腴的身材穿着轻薄、红艳的石榴长裙,翩翩起舞,媚眼迷离,两腮红润,吸引大臣们多看了几眼。于是杨贵妃借机做作,耳语皇上说,众臣心术不正对她不敬,唐明皇随后下令:此后文武大臣见到杨贵妃要行跪拜之礼。


null


杨贵妃最终也只是皇权的玩物,因骄横无礼,祸国红颜之罪,结局不得善终。今天的衣冠冢里,也无非就是当年那条红红的石榴裙。所以,唐朝的石榴裙有着独特的韵味,也有着独特的象征意义,不但象征着太平盛世,衣食丰足,也象征着服饰文化的完美;不但象征着女人的魅力,却也象征着贵族与权力。红红的石榴花,红的似火,热情而奔放,染就唐朝的石榴裙也染就了大唐盛世的繁华。


null


“石榴裙下死,做鬼也风流”,虽是俗话言过其实,但也有一定道理,自古英雄爱美女,才子爱佳人,美女佳人爱红裙,若能让才子拜倒的石榴裙,也并非一般的裙,华而不实,即使拜倒也是昙花一现。古今多少事,历历在眼前,不爱江山爱红裙,终归骂名世代传,红裙虽耀眼,还看何人穿,若无贤惠心,也是空妖艳,表里能如一,死了也无怨,男人虽爱大红裙,最好还是要检点。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