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颜色看山东未来”系列报道之四 | 大河东流万象新:扛牢黄河战略的山东担当

编者按:

百舸争流的新征程,齐鲁大地傲立潮头,擘画出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的新蓝图。山东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画卷中,多种颜色交织,交相辉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全面纵深推进,蓝色经济高歌猛进,绿色低碳蔚然成势,红色基因薪火相传。黄绿蓝红四种颜色,浑然雄厚,映照山东“走在前,挑大梁”的积极作为和广阔未来。

即日起,凤凰网山东推出“四种颜色看山东未来”系列报道,深度聚焦山东新时代新发展,新担当新作为,敬请关注。

(东营黄河入海口 杨斌摄)

(东营黄河入海口 杨斌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足迹遍及沿黄九省区,并在上中下游城市三次主持召开黄河流域座谈会。

其中,2021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黄河入海口并在济南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寄予山东“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的深情厚望。

作为黄河流域唯一河海交汇区,山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奋力开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大河逐浪起,两岸领潮升。在各层面的共同努力下,山东逐渐绘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产业发展稳中提质、文化传承欣欣向荣的壮阔画卷。

山东的这种积极作为,展现了经济大省的使命担当,是新时代“走在前、挑大梁”的又一次生动实践。新征程,新作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山东,聚力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不断为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注入澎湃力量。

(东营红滩湿地 杨斌摄)

(东营红滩湿地 杨斌摄)

绿色底色

映衬多彩齐鲁新图景

每一次的努力与前行,都是为了更好的未来。一如五年来在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中,山东的奋勇向前。

细细梳理山东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外界就会发现,山东始终以绿为底、绿色先行,把走在前的使命担当,化作扎实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行走在山东沿黄9市,你会发现,绿色俨然成为最亮眼的标签,成为山东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沿着黄河三角洲湿地溯源而上,黄河大堤沿线上的防浪林、行道林、适生林交织绵延,构成一条生态长廊。

如今,超1600种野生动物在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栖息,其中,濒危鸟类东方白鹳今年成功繁殖202巢。候鸟不远万里来到黄河口。

(齐河黄河水乡国家湿地公园 图源:齐河县政府网)

(齐河黄河水乡国家湿地公园 图源:齐河县政府网)

类似的场景还出现在德州。齐河黄河水乡国家湿地公园,吸引了包括东方白鹳、丹顶鹤等在内的30多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前来越冬或栖息,成为国内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典型案例。

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位于黄河入海口的盐碱地农业试验示范基地,成功培育耐盐碱作物新品系37个,在全国推广耐盐碱作物新品种800万亩,为“中国粮”安上了“耐盐芯”。

以上场景,是山东沿黄9市推进生态治理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山东沿黄市县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统筹开展黄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一体推进修山、增绿、扩湿、整地,组织开展流域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大排查大整治,全面提升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绘就了一幅绿水青山的生态画卷。

数据不语,但数据中展现着成绩,更透露出新气象与新活力:2023年,山东省地表水优良水体比例83.7%,超年度目标15.1个百分点,黄河流域、南四湖流域优良水体比例均达100%,V类及以下水体动态清零,黄河干流全线保持Ⅱ类水质。

此前,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厅长侯翠荣对媒体表示,落实黄河战略五年来,山东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环境稳中向好。与2019年相比,2023年全省PM2.5平均浓度改善25.2%、优良水体比例提升17.4个百分点。

此间,有观察人士对凤凰网山东表示,山东素来以务实著称,在落实国家黄河战略中,山东敢于担当,不断推动黄河战略走深走实,尤其是在生态建设方面,打造多个治理标杆,成绩瞩目,真正彰显黄河战略龙头省份应有作为。

(济南起步区产业项目 图源:济南市政府)

(济南起步区产业项目 图源:济南市政府)

产业向新

夯实北方经济增长极地位

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产业是支撑。外界看到,山东坚定不移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扎实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十强”产业拔节生长,聚峰成岭。

作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中唯一支持设立的实体性新区,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新质生产力澎湃释放,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崛起。

在黄河北岸,一条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正逐步成形。济南起步区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项目2023年生产整车24万辆,与之配套的比亚迪动力电池等零部件项目陆续投产。项目的高速发展带动近400家上下游企业聚集,推动起步区形成了从零部件供应到整车制造的完整产业生态。

(华能滨州新能源85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 图源:滨州网)

(华能滨州新能源85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 图源:滨州网)

位于滨州市沾化区滨海镇的华能滨州新能源85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极为壮阔,项目用海1.9万亩,安装完成的光伏板和管桩在海面形成整齐的阵列。今年年底并网投产后,这里将成为山东最大的单体新能源项目之一,每年可提供绿色清洁电力12.69亿千瓦时,年可节约标煤38.58万吨。

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山东谋划实施一批重大引领性项目,培育一批有重要影响力的产业集群,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全面起势。

据《大众日报》报道,2023年,全省沿黄9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1.5万家,是2019年的3.4倍。这一数字的蝶变,生动折射出山东经济发展的质变。

不仅仅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强势崛起,山东传统产业不断得以改造升级,焕发时代活力。

熟悉山东的朋友可能捕捉到这样一个细节,在今年4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山东省委副书记、省长周乃翔曾用4个数据作答山东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的成效,“3700万”便是其中一项。

3700万,是山东沿黄9市压减整合炼钢、电解铝、炼油产能的总吨数。这个过程中,山东聚焦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和数字化,持续优化上述行业,加快推动传统产业升级。

和上述产业一样,在不断转型中,山东传统产业迸发新活力。例如,在山东聊城,占地512亩的阿胶世界呈现出一家老字号企业的绿色发展轨迹。东阿阿胶聚力推进的厂区智能化建设已实现生产自动化程度90%以上,构成互通互联、全流程协同的绿色智能工厂新模式。

深入推动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都是“必答题”。为此,山东不断优化经济结构、提升产业发展质效。

今年8月份,山东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提出,要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争做排头兵,努力成为北方地区经济重要增长极。

山东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的瞩目成绩,恰恰为山东成为北方地区经济增长极提供了支撑。

(滨州黄河楼 图源:大众日报)

(滨州黄河楼 图源:大众日报)

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

文化“两创”活力满满

今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省兰州市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要保护弘扬黄河文化,传承好历史文脉和民族根脉。”

山东沿黄地区文化资源富集,拥有世界遗产4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6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1处,泰山、曲阜“三孔”、“天下第一泉”等景区享誉海内外,是展现黄河文化多样性的代表区域。

山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打造沿黄河文化体验廊道,加快推进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并策划实施群众性小戏小剧创演等活动,让黄河文化惠民富民育民。

位于滨州市蒲湖风景区内的黄河楼,无论是种类丰富的黄河沿岸生产生活用品,还是剪纸、泥陶等山东手造,无不展示着几百年间当地黄河文化的传承。

黄河文化的传承发展,重在走出历史古籍、跳出文物古迹,深度嫁接产业、融入现代生活。近年来山东进一步活化黄河文化传承弘扬的手段,推动流域内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一批文化旅游“黄河主题IP”精彩亮相。

在东营,利津老街长巷非遗文化街着力打造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齐鲁样板·盐窝模式,非遗文创核心区、花田露营体验区、四贤历史文化区等多处景点及设施日渐完善,实现了赶大集、品美食、买手造、逛美景的文旅融合发展模式。

(黄河澄泥印 图源:大众日报)

(黄河澄泥印 图源:大众日报)

此外,《黄河文化大会》《城子崖》等精品力作探索黄河文化打开新方式;沿黄河文化体验廊道让沉睡的文旅资源充满新的生机;黄河澄泥印、黑陶、鲁锦等一批“黄河手造”传递着黄河文化千年神韵。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点一滴,历史书写的一笔一划,见证着山东文化“两创”的步伐。

与此同时,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进一步深化国际文旅交流合作,启动“旅游中国 美好生活——沿着黄河遇见海”全球推广活动,赴海外举办文物展、美术展,举办“黄河主题旅游海外推广季”活动,向国际社会讲好山东黄河故事。

可以这样总结,山东深挖优秀传统文化,坚持保护传承、交流互鉴,着力打造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新高地,并逐步从文化自信迈步发展自信。

从生态到产业再到文化,山东书写着新时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这些努力,进一步昭示着山东“走在前、挑大梁”的奋力向前和开拓进取。正因为如此,我们对山东现代化强省建设充满新的期待!

(凤凰网山东 张顺军)

“四种颜色看山东未来”系列报道之四 | 大河东流万象新:扛牢黄河战略的山东担当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