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核桃油 因含塑化剂下架 妈妈们该怎么办?

最近,一款网红核桃油因含“有害物质”紧急下架的事儿闹得母婴圈人心惶惶,买了这款产品的妈妈们到底该怎么办?已经用了该产品的婴儿们会不会有健康上的损害呢?今天我们就好好聊聊这件事儿。

事件的本质是代理商 被品牌方剥夺了代理资质

先让我们回顾一下事件:本月15日,一份网传文件显示,法国核桃油品牌“拉杜蓝乔”的国内进口商对所有批次产品检测,发现均存在“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DEHP)”残留,要求各渠道代理商从15日起紧急下架所有产品。16日,有媒体向该公司工作人员求证,对方证实网传文件属实,公司目前正在紧急调查中。

在母婴圈,该品牌是个网红,很多网络大V、代购、微商和年轻妈妈们都曾推荐过。产品的价格也十分高昂,一小瓶动辄上百。所以,消息一出,网上妈妈们一片哀号、怒骂、自责、焦虑。妈妈们最不满的是“精挑细选、研究了半天”就是想“给孩子最好的”,结果却这样,实在让人接受不了。其实,本次事件的本质是国内的代理商被法国品牌方剥夺了代理资质。

我知道妈妈们最关心的是,产品到底有没有问题,至于谁和谁打架,谁是谁非,不是重点。

婴儿用得量少

基本不会导致不良反应

塑化剂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只要检测方法足够灵敏,几乎所有的加工食品中都能检出它。即使是“最好、最安全”的母乳也可以检出塑化剂,因为人体可以从饮食、呼吸、皮肤接触等多个渠道摄入塑化剂。

塑化剂最容易存在于含油脂的食品,所以该产品“检出”塑化剂一点都不奇怪,各种食用油应该都是能检出微量塑化剂的。

关键还是要看塑化剂有多少量,原卫生部551号文件规定了食品中三种典型塑化剂的临时管理限值,包括DEHP、DINP和DBP。

这个值不是限量标准,不能作为执法依据,只能作为风险排查的线索。根据本次事件的数据披露,有产品的DEHP含量为1.17、1.86毫克/公斤。

声明中可以看到,生产商认为该程度的残留是无害的。我认为这说法很可能是对的,主要是婴儿吃这个油的量太少。如果按国际上比较保守的“容许摄入量”来计算,每天每公斤体重能容许摄入0.02毫克,不会导致任何不良反应。

添加辅食的婴幼儿按8公斤测算(6月龄),每天容许摄入0.16毫克。以看到的最高值(1.86)计算,相当于孩子每天吃85毫升油,显然不可能,实际都是几滴几滴的用,因此风险是很小的。

当然,既然超了临时管理值,就得回溯生产流程,看塑化剂是从哪里进来的,经销商下架召回也没毛病。

妈妈们如果选择接着给孩子吃,科学道理上是没问题的。如果不放心,自己吃或扔掉也可以。

比起网络上的攻略

食品安全和营养知识更重要

如果塑化剂的问题是虚惊一场或小题大做,这个油真的就好吗?对于妈妈们来说,到底什么才是“最好的”?最贵的就是最好吗?有不少妈妈是做了很多“功课”,看了很多“测评”,听了很多人的推荐才“千挑万选”的它,难道错了吗?

总的来说,孕、产、婴、童类产品是“智商税”重灾区,很多妈妈的“选择”其实主要是仪式感和心理安慰。我花钱了,我努力了,我付出了,我能有什么错?说得好像很有道理。

然而,很多妈妈对基本的食品安全、营养知识都不了解,就开始“看攻略”“做研究”,把营销文案当成学习资料认真研究其实属于用错力。花冤枉钱都是小事,如果“以爱之名害孩子”就真的得不偿失了。

那么,到底该相信谁,到底该从哪儿获得靠谱的饮食信息?要么看靠谱的资料,要么问靠谱的人。靠谱的资料主要是学校教材、科学文献,搜索引擎搜出的答案不一定靠谱。

如果觉得钻研学术研究太难,可以找靠谱的人要答案。靠谱的人并不好识别,也没有谁能保证永远正确,但如果你能从2-3个专业人士那里获得交叉验证,出错概率远远小于你自己“研究攻略”。

总之,希望家长们都能认真识别那些不靠谱的宣传文案和营销陷阱,毕竟,你们才是孩子的起跑线啊!

文/钟凯(食品安全博士)

责任编辑:杨雅琳(EN051)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