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艺术沾边·553》烛光舞女

静笃君按:画是精神的存在,画家的灵魂生于其中。

德国表现主义诞生于二十世纪初至一战之始的那一场席卷全欧的近乎绝望的生存危机之中,为此艺术家们开始竭力寻求一种新的艺术语言,借以表达主体与世界的矛盾与依存关系。表现主义绘画的特点是夸张:构图生硬粗笨,形象古怪夸诞,色彩暴戾乖张,有些作品看上去基本与漫画无异。这一点,在德国表现主义代表画家诺尔德的作品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 油画《失乐园》(1921)

德国表现主义画家诺尔德 作

现藏于泽布尔诺尔德基金会博物馆

画家诺尔德拥有一颗“虔诚而矛盾”的灵魂。1933年,纳粹暴政伊始,曾为桥社成员的诺尔德被划为“腐朽艺术家”。此后,纳粹党员诺尔德明确表示支持纳粹反犹政策。尽管表明忠心,1941年,他还是被逐出了第三帝国艺术协会,并被纳粹政府明令“禁画”。德国战败纳粹垮台之后,诺尔德又自语:希特勒死了。他曾是我的敌人。

作为表现主义者的诺尔德之所以被纳粹政府划为“腐朽艺术家”,有部分原因是因为他的作品表达内容太过性感,因而被指传播淫秽,比如下面这幅著名的《心醉神迷》:

▲ 油画《心醉神迷》(1929)

德国表现主义画家诺尔德 作

现藏于泽布尔诺尔德基金会博物馆

画中女主以一种奇特的勾引姿态跪坐于松石绿色十字架前,在欲望满满的紫橙色背景中,她袒露肉体以挑衅上帝并拒绝任何可能的救赎。画家强迫观者直面诱惑,同时也让人借此超越自我。被纳粹政府视为淫秽的还有下面这幅《烛光舞女》:

▲ 油画《烛光舞女》(1912)

德国表现主义画家诺尔德 作

现藏于泽布尔诺尔德基金会博物馆

1911年,诺尔德在德累斯顿结识了表现主义舞蹈先驱玛丽·魏格曼(Mary Wigman,1886-1973),二人成为终生挚友。诺尔德在上面这幅画中描绘的就是表现主义舞蹈——“狂喜之舞”。在欣喜若狂之中,两位舞女听凭原始内在的冲动而旋转不停,如醉如痴,舞裙摇曳在她们那赤裸的粉红色肉身之上,舞女周围的整个空间都颤动着橘红色的情欲,画家还特意把舞女之乳画成了两颗大草莓。

德国总理默克尔曾坦言,她从小就对诺尔德作品的变幻色彩着迷。2008年,默克尔度假时带在身边阅读的书还是诺尔德自传《吾生》。默克尔的办公室里曾经装饰有两幅诺尔德的真迹——《汹涌》(1936)和《阿尔斯的花园》(1915)。

▲ 油画《汹涌》(1936)

德国表现主义画家诺尔德 作

现藏于柏林国家画廊

▲ 2013年默克尔在诺尔德的画作《汹涌》前接待国宾

《汹涌》(1936)和《阿尔斯的花园》(1915)这两幅画在默克尔的办公室里悬挂了13年,直到2019年4月,默克尔才默默命人将其取下,归还给了普鲁士文化遗产基金会。至于归还心爱画作的原因,默克尔则未置一辞。

下期预告:蓝色毕加索

观复·月宫玉兔·杯奉壶承套装

参照馆藏器物精心制作,惊艳又惊喜。

限时特惠,观复APP、观复微店均有发售,点击文末左下方的阅读原文,即可惠购。

“用过才知道,怎一个好字了得!”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