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一生当中,多次含沙射影批评蒋介石,蒋介石为何不对他下黑手

鲁迅先生一生当中性格耿直,被他骂过的不计其数,但是他和蒋介石之间存在一种默契,虽然含沙射影批评蒋介石,比如在《友邦惊诧论》中对蒋残酷镇压的批评,但是从未提及其名字,这也是鲁迅把握的分寸。这也让鲁迅在有生之年,没有被迫害或者被监禁,而蒋介石私下对鲁迅的照顾,也体现了两个人之间的“惺惺相惜”。

鲁迅和蒋介石的相似之处

鲁迅和蒋介石有很多相同之处,首先他们两人出生年月很接近,鲁迅是1881年生的人,而蒋介石是1887年生的人,基本上属于同一代人。鲁迅和蒋介石他们两个人出生地也非常近,鲁迅出生在浙江的绍兴,而蒋介石出生在浙江的奉化,都在浙江的东南部。

而且两个人都有留学日本的经历,鲁迅在1902年矿路学堂毕业之后,就公费赴日留学了,并在1908年8月份回国。蒋介石是在1906年从龙津中学肄业之后,东渡日本,并且入东京清华学校,不到一年回国,后来在1908年再次赴日,入东京振武学校,并在1910年毕业后回国,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蒋介石回到上海。

1903年,22岁的鲁迅在日本东京弘文书院,剪掉了鞭子,并且写下了:“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1909年,22岁的蒋介石在日本振武学校也作了一首诗“腾腾杀气满全球,力不如人万事休!光我神州完我责,东来志岂在封侯!”虽然文采不同,但是志向与热情都是相同的,在日本留学期间,鲁迅加入了光复会,而蒋介石加入了同盟会。

冯雪峰在《回忆鲁迅》中写道,如果说有两个人真正懂得中国,一个是鲁迅,那另一个就是蒋介石,可见虽然鲁迅与蒋介石政见不同,而且势同水火,但是两个人却有很多契合的地方,也许这就是日后,鲁迅虽然给蒋介石写了那么多的批评的文章,但是蒋介石依然坚守了自己的底线,不对鲁迅下手的原因。

鲁迅对蒋介石的好感

因为有着相同的追求,鲁迅在1927年之前,对国民党以及蒋介石还是有好感的。1926年10月20日,还在厦门大学任教的鲁迅曾经写信给许广平:“现在我最恨那些只讲学问,不分派别之人,这些造炮火的学者难道不管是蒋介石还是吴佩孚,都要给他们造吗?国民党有利的时候,对其他党都是比较宽容的,而当民党复兴的时候,却时常忘了,压迫陷害,无所不至。”此时可以看到,鲁迅明显是倾向蒋介石的。

而此时国民党也对鲁迅是十分看重,1925年底,北京国民党主持的日报《国民新报》创刊的时候,特别邀请了鲁迅以及北大教师张凤举等人轮流为该报刊写副刊。1926年,当“三一八”惨案发生之后,鲁迅同国民党人朱家骅、邓飞黄等人,都遭到当时段祺瑞的通缉。1926年8月份,鲁迅到厦门大学任教,不久之后就收到当时在中山大学的朱家骅的邀请,邀请鲁迅到中山大学任教。鲁迅当时虽然没有立即前往,但是在1926年11月15日的国民党机关报上,迫不及待地发表了,著名文学鲁迅即周树人先生,久为国内青年所倾倒,现在厦门大学担任教席,中山大学特电聘任该校文科教授。可见广州国民党对鲁迅的殷切期盼之情。

后来鲁迅到达广州之后,受到各界的热烈欢迎,在欢迎大会上朱家骅称鲁迅为战斗者。鲁迅对这些官僚政客的邀请,向来都是不赴宴的,不过和蒋介石走得特别近,而且在北京有过一段共同战斗的经历,所以对于朱家骅的邀请,并未拒绝。

鲁迅还和蒋介石连襟孔祥熙关系也甚好,彼此之间往来非常密切。在1927年中山大学开学典礼上,孔祥熙代表了广州革命政府出席,第一次和鲁迅见面,而后鲁迅应邀和孔祥熙一起参加了“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纪念会”,并且同孔祥熙相谈甚欢。

鲁迅与蒋介石的决裂

但是这种良好的关系很快因为蒋介石发动的“四一二”事变,大肆屠戮工农大众而告终。在“四一二”事件之后,中山大学校长朱家骅秉承蒋介石的意旨,开始积极清理余党的政策,逮捕迫害我党人员以及进步人士。鲁迅非常反对这一血腥的政策,并且主张学校出面营救这些学生,因此和当时的朱家骅等人闹得不可调和。

1927年4月30日,蒋介石发表了著名的《告全国民众书》:“我们所主张‘以党治国’为救中国的唯一出路”,“我国民党是负责的政党,所以我们不许共产党混杂在里面……我们‘以党治国’的主张,自有苦心精义。”

鲁迅即在《拟豫言——一九二九年出现的琐事》一文中辛辣嘲讽:“有公民某丙著论,谓当‘以党治国’,即被批评家们痛驳,谓‘久已如此,而还要多说,实属不明大势,昏聩糊涂’。”在《友邦惊诧论》中,更是直斥蒋介石政权与日本侵略者是一丘之貉:“好像失了东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

而且在私下通信当中,鲁迅对蒋介石政权表现出非常失望。比如在1933年6月28日同台静农的信中,就写道:“天灾人祸,所积案多矣,无怨于生,亦无怖于死。”在同刘炜明的信中说:“现在当局的做事,只有压迫,破坏,他们哪里还想到将来。”

蒋介石对于鲁迅的恶言相向,蒋介石和他的手下通过造谣的方式予以反击,他们认为鲁迅是被俄国收买。当鲁迅在上海发起成立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的时候,时任国民党浙江党部指导员的许绍棣,特别请示陈立夫,要求逮捕鲁迅等人。

后来鲁迅得知消息后,在日本友人内山书店暂避了一个多月。后来他又加入了左翼作家联盟,民权同盟等组织,当时鲁迅的出版物大都被禁止出版。

虽然鲁迅对蒋介石大加指责,但是还是保持了应有的尊重,那就是不点蒋介石的名。1933年4月10日的《申报·自由谈》上,发表了曹聚仁的《杀错了人》一文,其中说,在“革命”的过程中,“杀人”是难免的,但“革命杀人应该有标准,该多杀中年以上的人,多杀代表旧势力的人”。“可是中国每一回的革命,总是反了常态。许多青年因为参加革命运动,做了牺牲;革命进程中,旧势力一时躲开去,一些也不曾铲除掉;革命成功以后,旧势力重复涌了出来,又把青年来做牺牲品,杀了一大批”。

周建人在《回忆大哥鲁迅》一书中,他说鲁迅对他说过这样一件事情,当时我党李立三找到鲁迅,让鲁迅用周树人的真名在报纸上写一篇文章痛骂蒋介石。鲁迅认为文章很容易写,蒋介石干的坏事太多了,随便拿几条都能发表一篇文章,如果发表了文章,他在上海就待不下去了。当时李立三说,“这个问题好办!黄浦江里停泊着很多轮船,其中也有苏联的船,你跳上去就可以到莫斯科去了。”鲁迅说:“对,这样一来,蒋介石是拿我没办法了。但我离开了中国,国内的情况就不容易理解了,我的文章也就很难写了,就是写出来也不知在什么地方发表。”后来李立三也只能作罢。

鲁迅和蒋介石保持了彼此之间的默契,虽然蒋介石不满鲁迅含沙射影指责自己,他也通过报纸回击鲁迅,但是分寸都拿捏十分到位,而不会出格。

1927年,鲁迅因为反对蒋介石离开广州来到上海后,为了生计,想在上海谋一份生计。1927年5月份,当时任国民党浙江省委的蔡元培给鲁迅一个特约撰述员的职位,不用上班,而且每月可领取300大洋。

在之后的4年时间里,鲁迅一直从国民政府大学院里每月领取300大洋的津贴。这笔固定收入对于鲁迅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这段时间也是鲁迅最为辉煌的时期。其实当时国民政府大学教育部长一职是蒋介石兼任的,如果不是蒋介石的首肯,鲁迅这一高薪职位是很难获得的。

实际上有很多人建议蒋除掉鲁迅,蒋锡金在《鲁迅为什么不去日本疗养》一文介绍,当时有人向蒋介石建议,除掉鲁迅,蒋介石认为自己很敬仰鲁迅,如果鲁迅愿意去日本住一段时间,他可能会解除通缉令,而且还会保留他的职位。

在鲁迅逝世之后,蒋介石让上海市的吴铁城去灵堂悼念,并以个人名义敬献了花圈。孔祥熙和夫人也送了挽联,对鲁迅及其家人都进行照顾。1940年,许广平在给郁达夫的信中,谈及她收到励志社的一笔捐款,励志社是1929年成立的,社长是蒋介石。而且鲁迅原配朱安在给许广平信中写道:有人代表委员长给她送了10万法币,开始朱安不收,后来那位送信人说,长官赐不敢辞,别人的可以不收,委员长的意思,一定要领受。

一方面在政治上蒋介石压迫鲁迅,但是在生活上却又照顾鲁迅,可能这就是两个人之间的分寸。鲁迅也懂得,自己经历过辛亥革命,军阀混战以及国共之争,那些屠龙少年,最后都化身为一头恶龙,以前的革命斗士蒋介石也变成了“反革命”。

1939年11月7日致周扬信中,毛是这样评价鲁迅的:鲁迅表现农民,看重阴暗、封建主义的一面,忽略英勇斗争、反抗地主,即民主的一面,这是因为他从未曾经经历过农民斗争之故。而鲁迅是不会变的,他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甚至战斗精神都不会变的,蒋介石给他的礼遇,或许是最好的结局。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