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哈尔滨11月14日电(记者杨思琪 戴锦镕)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近年来,糖尿病患病人群年轻化趋势明显。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博士生导师乔虹教授介绍,这与人们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普及糖尿病知识、做好科学预防尤为重要。
乔虹(左二)为患者诊疗。(受访者供图)
“高血糖会对人体血管、脏器等产生影响,其并发症包括肾病、视网膜病变、心脑血管疾病等。”乔虹介绍,糖尿病的高危人群主要包括有明确糖尿病家族史人群,处于妊娠期的女性,体重超重、肥胖人群,以及出生时体重超过4千克的婴儿等。患者病程越长,出现并发症的风险也就越大。对高危人群来说,做好预防可以减少或延缓糖尿病的发生。
据介绍,糖尿病的病因较为复杂,包括遗传、免疫、年龄,以及超重、肥胖、运动较少、其他疾病或服用药物等。
专家介绍,高血糖具有代谢记忆效应,即人体会根据最初的治疗水平产生记忆,并做出相应的持久反应。“早期血糖的控制成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患者未来病情发展的走向。”乔虹说,定期体检非常重要,每年都应检查血糖,最好检查空腹与餐后2小时血糖。如出现口干、多饮、多尿、体重下降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检查。
乔虹介绍,当前不少年轻人的饮食结构中,热量摄入相对较多,但消耗不足,也就是“入”和“出”不够平衡。“有些人处于超重或肥胖状态,实际上血糖已经出现问题,但还没发展成糖尿病,如果较早采取预防措施,其血糖值可能会回归正常。”
预防糖尿病,到底该怎么吃?专家提醒,要警惕“无糖陷阱”。当前市面上一些“无糖食品”受到年轻人青睐,但需警惕这些食品并不是完全不含糖,也有可能导致血糖升高。
“只吃粗粮、不吃细粮,也是不可取的。”乔虹说,每种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不同,要鼓励均衡饮食,并且控制进食量,才能满足人体需求。在进食顺序上,可按照“先吃蔬菜,再吃肉蛋,最后吃主食”的顺序,能够降低餐后血糖波动。糖尿病患者要尽量减少摄入淀粉含量较多的主食,如馒头、面条、粥等。除了干预生活方式,还需要用药物等进行辅助治疗。
今年联合国糖尿病日的宣传主题是“教育保护明天”。专家认为,正确认知糖尿病,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注重定期体检,更好地预防和科学治疗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