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领域创多次“之最”
初秋时节,曾在国内外专业比赛中获大奖的无锡籍中央音乐学院学生朱嘉仪,在美伦美奂的无锡大剧院,由江苏省民族乐团担纲伴奏,演出了有泰斗之称的李恒教授4部板胡协奏曲大作品:《沂蒙颂主题随想曲》、《易水行》、《叙事曲》、《远望》。
演出期间,我们访问了被原中央音乐学院院长王次炤称为“怀有很深的敬意,深知他对板胡艺术和民乐学科所做出杰出贡献”的李老师。
李老师介绍,板胡是胡琴的一种,明末清初随着戏曲梆子腔的出现,由胡琴演变而成。几百年来,板胡始终作为戏曲的伴奏乐器运用,直到上世纪40年代末,在张长城、刘明源等胡琴演奏家的努力下,使板胡成为一件极具音色个性和独特表现力的独奏乐器。李老师说,他是最早在音乐学院接受板胡专业学习的学生之一,也是最早在音乐学院专职从事板胡教学的教师之一;同时,也是中央音乐学院第一位板胡教师和在音乐学院从事板胡教学时间最长的教授。
狭小领域开拓极为宽阔艺术视野
李老师是一位集教学、演奏、创作和理论研究为一体的板胡艺术家,他在这个看来很狭小的民族器乐专业领域,开拓了极为宽阔的艺术视野。在他的努力下,建立了中国板胡艺术的教学体系和编写出版系列教材;在他的努力下,培养了一大批板胡演奏家和教育家,成为我国板胡艺术发展的后备力量;在他的努力下,创作了数十首板胡协奏曲和独奏曲,极大地丰富了板胡演奏的作品积累;在他的努力下,第一次以个人作品专场独奏会的形式把板胡艺术带到国际舞台,提升了板胡在民族器乐中的艺术地位;在他的努力下,创作了24首民族器乐合奏曲和多部唢呐、三弦、琵琶独奏与乐队的作品,为板胡、二胡、三弦、扬琴、笙、古筝以及大提琴编写多首乐队伴奏以及36首各种乐器独奏的扬琴伴奏谱,这些板胡之外的创作,无疑极大地提升了作为板胡艺术家在民族音乐领域的学术地位。
数十年来,李恒老师在中央音乐学院创建了较为系统的板胡演奏教学体系。不仅制定了从附中、大学本科到研究生严密的教学方案,而且编写了一整套板胡演奏艺术的教材。李老师说,基本功训练是乐器演奏教学的基础,一名演奏者要想在艺术上得到充分表现,必须要有相应的技术能力,他从上世纪70年代末就开始钻研板胡演奏技术并酝酿编写教材,于1985年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了第一本系统科学的板胡技术训练的教材《板胡基本功训练》,于1990年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了我国第一本比较系统地论述板胡演奏艺术的著作《板胡演奏艺术》。在李恒老师的努力下,中央音乐学院建立起从附中、大学直至研究生完整的板胡教学体系。他也因此培养了许多优秀的板胡人才,如:中央民族乐团原副首席、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中国乐器教授马东岩,中国广播民族乐团首席、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胡琴委员会副会长姜克美,原吉林省民族乐团首席、团长刘冠庭,中国戏曲学院音乐系副主任、中国戏曲音乐学会副会长牛长虹,澳门中乐团中胡首席兼板胡独奏演员李峰,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副主任胡瑜等等。
推动整个民乐学科的学术提升
作为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教授和拉弦乐教研室主任,李老师不仅对板胡教学做出杰出贡献,而且对拉弦乐教研室的建设和发展乃至整个民乐系的建设都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在任期间,民乐系拉弦乐专业人才辈出,严洁敏、于红梅、朱江波、马向华、杨雪、孙凰、王颖等等均出自他的培养和提携,而且也都曾随他学习过板胡。李恒还为民族乐队写过24首合奏曲,为各种乐器的独奏编配数十首扬琴伴奏,此外还创作了其他民乐独奏曲。他的这些创作都曾用于教学和师生演出实践,无疑对整个民乐学科的学术提升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艺术发展首先应该观念创新
板胡作为一件独立的器乐形式出现其历史并不长,在李恒老师从事教学工作的初期,板胡艺术还没有完全超越民间艺术的层次。要使板胡艺术真正走向专业化,必须积累大量的作品,而且应该在创作上有所突破。李老师身体力行,潜心创作,为板胡艺术的专业化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李老师认为,板胡艺术的发展,首先应该在观念上创新,不应该被旧的审美观念困住手脚。板胡源自民间戏曲,以往的板胡曲大多是民间小曲和戏曲曲牌的改编曲,作品题材和音乐风格都比较单一。李恒一方面大胆地拓展了创作题材,使板胡音乐从单一的民间小曲走向社会历史题材。不但扩大了板胡的演奏范围,而且深化了板胡的表现内容。比如:表现荆轲刺秦王的《易水行》、揭示美与丑人生搏击的《叙事曲》、表现革命历史题材的《沂蒙颂主题随想曲》、表现改革者奋发图强的《远望》以及表现对新生活的热爱和赞美的《壮乡新歌》、《乡情》、《秦川行》等等。另一方面,李恒认为表现内容的突破必然导致演奏技巧的变革。因而,他的板胡作品在技巧上超越了传统的演奏法。比如:传统的板胡曲长音用的很少,但在他的作品中却较多采用慢板,并赋予长音演奏以各种特殊的处理。由于音乐表现的需要,在换把和换弦的技巧上,他广泛吸收中外弦乐器的长处,以提高板胡的表现力。同时,他还大胆借鉴西方大型器乐曲的表现形式,赋予板胡音乐宏大的戏剧结构。
李恒老师作为一位演奏家,从青年时代就蜚声全国。值得一提的是上世纪90年代李恒的两次海外音乐会,对推广板胡艺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1993年12月30日,李恒与新加坡文礼联络所华乐团合作在新加坡大会堂举办了《板胡之夜》音乐会。这次音乐会是板胡界独一无二的演出盛会,音乐会的全部演奏曲目都是由演奏者自己创作或编配、配器的。李恒老师既作为音乐会的独奏者,又作为音乐会上全部作品的创作者和编配者,担起了整场音乐会重任。
李恒老师始终把创作与演奏结合在一起,无论在舞台上还是音像作品中都体现出作为演奏家和作曲家的双重身份,同时,这两者又紧密地与教学工作结合在一起。因此,在他出版的音响作品中,也必然包含着学生演奏他的作品的内容。李恒的音响作品甚为丰富,这些音像制作是李恒老师数十年在板胡演奏、教学和创作等领域的结晶,也是李恒板胡生涯的历史记录。这些影像制作无疑对我国板胡艺术,乃至整个民族器乐表演艺术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不仅记录了一个历史时期中国板胡艺术的发展历程,也为后人全面了解板胡艺术和演奏这些作品提供了方便,成为我国板胡艺术未来发展的示范性文献。
采访结束时,李老师总结了自己一生的成功真缔:民族音乐作品要有深刻社会内涵、表现重大历史题材;要体现时代感召力,要体现民族之魂!(哲肖、肖新/文陈新桃/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