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大巴扎社火迎新春

1月22日,居民在活动现场表演。

当日,在乌鲁木齐新疆国际大巴扎,近1000人组成的12支社火队伍“各显神通”,为观众献上舞龙舞狮、高跷旱船、秧歌锣鼓等传统社火表演,同时融入新疆花儿、麦西热甫、黑走马、鹰舞等地方文化特色,增添别样年味。

新华社记者 陈朔 摄

1月22日,小朋友在活动现场表演。

当日,在乌鲁木齐新疆国际大巴扎,近1000人组成的12支社火队伍“各显神通”,为观众献上舞龙舞狮、高跷旱船、秧歌锣鼓等传统社火表演,同时融入新疆花儿、麦西热甫、黑走马、鹰舞等地方文化特色,增添别样年味。

新华社记者 陈朔 摄

1月22日,居民在活动现场打手鼓。

当日,在乌鲁木齐新疆国际大巴扎,近1000人组成的12支社火队伍“各显神通”,为观众献上舞龙舞狮、高跷旱船、秧歌锣鼓等传统社火表演,同时融入新疆花儿、麦西热甫、黑走马、鹰舞等地方文化特色,增添别样年味。

新华社记者 陈朔 摄

1月22日,居民在活动现场舞狮。

当日,在乌鲁木齐新疆国际大巴扎,近1000人组成的12支社火队伍“各显神通”,为观众献上舞龙舞狮、高跷旱船、秧歌锣鼓等传统社火表演,同时融入新疆花儿、麦西热甫、黑走马、鹰舞等地方文化特色,增添别样年味。

新华社记者 陈朔 摄

1月22日,小朋友在活动现场弹奏新疆传统乐器都塔尔。

当日,在乌鲁木齐新疆国际大巴扎,近1000人组成的12支社火队伍“各显神通”,为观众献上舞龙舞狮、高跷旱船、秧歌锣鼓等传统社火表演,同时融入新疆花儿、麦西热甫、黑走马、鹰舞等地方文化特色,增添别样年味。

新华社记者 陈朔 摄

1月22日,居民在活动现场展示手工制作的剪纸。

当日,在乌鲁木齐新疆国际大巴扎,近1000人组成的12支社火队伍“各显神通”,为观众献上舞龙舞狮、高跷旱船、秧歌锣鼓等传统社火表演,同时融入新疆花儿、麦西热甫、黑走马、鹰舞等地方文化特色,增添别样年味。

新华社记者 陈朔 摄

1月22日,居民在活动现场表演。

当日,在乌鲁木齐新疆国际大巴扎,近1000人组成的12支社火队伍“各显神通”,为观众献上舞龙舞狮、高跷旱船、秧歌锣鼓等传统社火表演,同时融入新疆花儿、麦西热甫、黑走马、鹰舞等地方文化特色,增添别样年味。

新华社记者 陈朔 摄

1月22日,居民在活动现场打手鼓。

当日,在乌鲁木齐新疆国际大巴扎,近1000人组成的12支社火队伍“各显神通”,为观众献上舞龙舞狮、高跷旱船、秧歌锣鼓等传统社火表演,同时融入新疆花儿、麦西热甫、黑走马、鹰舞等地方文化特色,增添别样年味。

新华社记者 陈朔 摄

【责任编辑:赵阳】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