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2021 年马上结束了,我们准备了一本……应对灾害手册。
2021 有不少跟天气、气象灾害和环境有关的事件——河南的洪涝灾害,还有户外跑者和科考人员因失温遇难,青海地震……热点出现时,个人如何防灾救灾的内容就会走红一阵,但很快又被遗忘了。
我们想,在这么多“盘点”的年末,不然我们也盘一下防灾合集吧。
洪涝灾害来的时候,
我们躲哪里?
答主 @甄昊元 制作了一本洪涝灾害的《个人自救指南》,我们选取了其中的一部分。总体来说,就是对于低洼地区和带电的设施,能躲就躲。
1、 寻找稳固的高地:
a)地势较高的广场、坚固的多层高层公共建筑的2楼以上区域(高于水面)
b)在可能的情况下,避免在桥梁尤其是河道上的桥梁上避险。因为河道形成洪涝可能会冲垮桥梁:
2、避免进入危险区域
a)避免登上河堤等防汛设施,超强洪水有可能冲垮堤防或者漫过堤防。
b) 避免进入建筑物的地下部分,以免水漫入地下部分
c) 避免进入地铁等设施。虽然地铁普這有防水防汛设计,但是超大洪涝灾害下,地铁排水能力有限,也存在一定的危险
d)不要进入地下涵洞、过街隧道等地
e)不要进入地下人防工程中
g) 不要进入地下商街
户外失温这件事,能预防吗?
越野跑运动员和云南地质队员的失温牺牲,让很多人认识到户外失温的严重性。知乎答主 @追光少女 准备了一些预防失温的 tips:
怎样预防失温?
1.注意内衣的选择。要尽量选择快干排汗的内衣,切忌棉质内衣。因为棉织品很吸汗,不容易导出从而引起失温。
2.注意衣物的增减。一定要注意多带几件衣物!!!每到一个休息点就立马取出保暖衣物穿上,避免着凉和失温。
3.注意保暖防护。要注意防风,不要暴露在寒风中。保暖的帽子、国巾、冲锋衣、防风面罩都必备品,
4.及时补充体能。不要让自己体能透支,防止脱水,避免过度出汗和疲劳。多备一些高热量的食物;
万一身边真的有人失温了怎么处理?除了赶紧转移到没风的地方,隔绝和冰冷地面的基础,得给患者换上干燥的衣服,核心区域加温:
干燥处理
出现失温症状时,很有可能已经在外暴露很长时间,贴身衣物可能己经浸湿;因此救援者要尽快帮患者更换衣物,保持患者身体干燥,减少潮湿衣物继续蒸发体温。
正确做法:更换干衣,进入睡袋。不管患者身穿多少衣物,只要是衣物潮湿,都要及时更换干燥衣物,同时将患者身体擦干。
核心区域加温
患者失温严重时,会出现意识模糊,肌肉停止战栗等现象,这说明患者己经很难通过自身产热,因此仅仅将患者放进保温环境中无济于事,只能针对核心部位进行外部加温,对四肢进行加温是错误。
正确做法:核心区域加温的方式可以是热水袋、发热杯,对患者脖子、腋窝、腹股沟等核心
区进行加温。
如果现在想在家里备着一些防灾物资?
除了去年这两种新闻里的热点,知乎答主 @老韩生存狂 给我们找到了《北京市官方的家庭应急物资储备建议清单》。这里面还有覆盖所有灾害种类的物品指南,平常就可以准备起来。
家庭应急储备物资的准备主要考虑功能性、重要性、可靠性、便携性以及经济实用等因素,基本内容包括急救药具、应急物品和工具等,使家庭成员在灾害发生时能进行及时有效的自救互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