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家庭”在中国的“happy牛year”

新华社天津2月13日电(宋瑞、李鲲、张凯涵)今年春节,来自也门的默丁一家决定留在天津,过一个“牛气”的中国年。他带着儿子默小龙在天津古文化街购置年货,两人一路走走停停,穿梭在店铺之间,感受中国新春的喜庆氛围。

默丁带着儿子默小龙在天津古文化街购置年货(2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 宋瑞 摄

街边冒着热气的熟梨糕、香气扑鼻的茶汤、栩栩如生的泥塑都让父子俩惊奇不已。在糖画摊前,父子俩驻足观看,只见糖画匠人以勺为“笔”,以糖液为“墨”,手腕灵活转动,金黄剔透的“公牛”糖画逐渐成形。

“今年是中国农历牛年,我们打算在古文化街买一些带有‘牛’元素的中国特色春节装饰物,沾沾好运气。”默丁说。经过一番挑选后,他挑选了一幅寓意“牛年吉祥”的对联,儿子则对一幅印有两头小牛的“福”字爱不释手。

33岁的默丁是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的一名博士生。2009年,他来到中国求学,与来自美国的妻子戴妮相识相爱,他们的3个孩子都在中国出生、成长。10多年来,这个“洋家庭”已成为地道的“中国通”。

虽然春节回家是中国人骨子里的情结,但对于这位在中国生活学习多年,早已融入中国文化的“洋家庭”来说,春节“团圆”的意义对他们同样重要。

默丁一家五口在包饺子(2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 宋瑞 摄

“我已经6年没回过也门了,妻子也有3年没见到她的父母了,我们很想家。但考虑到疫情的缘故,我们一家五口选择安心在天津度过中国新年。”默丁说。

在疫情面前,很多中国人为了国家利益和公共安全,放弃了返乡过年,这令默丁感受到了集体的力量。“中国社会很团结,大家都在积极配合政府的防疫规定,将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我们一家也不能为了一己私利破坏这来之不易的防疫成果。”默丁说。

去年,默丁曾组织全家录制为中国加油的视频,还用手机记录中国基层的抗疫“全景”,并上传至海内外的社交媒体,让更多人了解中国抗疫的点点滴滴,他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与中国一同抗疫的决心。

抗疫期间,中国政府和人民所表现出的凝聚力让默丁一家感到踏实和温暖。戴妮回忆道:“那时,学校和小区里的人特别热情,给我们送物资,讲防疫知识。大家也很团结,每个人都能管好自己,不给别人添麻烦。”

与此同时,戴妮通过视频向远方的父母和兄弟姐妹讲解防疫知识,“我给他们讲中国怎样做才有效控制住疫情,他们都在按我说的去做,身体一直都保持健康”。

默丁点头表示赞同:“负责任的中国政府是为了所有人的安全。我们信任中国的防疫安排,也很愿意配合。”

调查机构益普索发布的2020年度全球幸福感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幸福指数排名第一,93%的中国人感到非常幸福或比较幸福。虽身处异国,默丁一家也真切体会到了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中国是我们的第二故乡,有我最亲爱的老师和朋友,在这里生活我感觉特别幸福。”默丁笑着说。

默丁一家五口(2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 宋瑞 摄

虽远隔重洋,默丁一家经常通过视频连线排解思念之情。“我的父母经常说,中国将疫情控制得很好,很安全。看到我们在中国安心学习生活,他们就特别放心和欣慰。”默丁说。

针对今年的春节假期,默丁一家制定出了详细的计划:包饺子、赏花灯、看春晚、在天津尝尝也门的家乡菜、去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地方感受春节氛围……

“虽然街上的人们都还戴着口罩,但眼神里充满着祥和与欢乐。”默丁说,“中国的春节让我们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牛’在中国代表着好运,我希望疫情早日结束,大家都能早日与家人团聚,相信未来会更好!”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