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买书,往往需要比较一番,方才能够读得更加精深,更加明晓。这一次的假日里,没有出去闲逛,将两种章太炎的传记读完了,比较着体会写法,以及各自的关切点,感觉收获很大!严谨的学术严谨,通俗的陈述生平,文学性的讲述真真假假的掌故,不同的写法,不同的书名,也有不同的读者,这些都是值得注意的。另外,读图时代,可以随意翻翻的比如《鹊华秋色》之类的书,做得精致,收着偶然翻翻,也很有意思。
马勇《民国遗民:章太炎传》
陶方宣《刀尖上的舞者:章太炎与梁启超》
孙风华《章太炎、连横民族文化思想之比较》
陈立胜《入圣之机:王阳明致良知工夫论研究》
汤一介《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
郭齐勇《中国思想的创造性转化》
王瑞来《君臣:士大夫权力下的政治场》
[美]李铸晋《鹊华秋色:赵孟頫的生平与画艺》
马勇先生写的章太炎传,关键在于揭示太炎先生的种种独特身份,书名称之为“民国遗民”,而其中的章节安排则为:汉学传人、维新时代弄潮人、转向革命、排满革命、在流亡的日子里、民国元勋、重建民国、政治遗老、文化逸民,那么太炎先生的身份,又有了多种,不过这些身份背后的关切点则还是“革命”二字,“学问”也是为了“革命”,这是马勇先生此书的特色,也确实是那一代许多大人物的特色。此书后面还附录了年谱简编、邹容传,故正文不过十万字,两百来页。当是比较简明,引文很少,又有自己见地的一本传记。
陶方宣是作家,另有解读张爱玲、沈从文等,此书则是将章太炎与梁启超放在一起解读,比较通俗,大略了解此二人的交往等,还是有价值的。人物研究,若用一组,一对,比较着说说,其实还是会发现很多有意思的问题的。章太炎的一生,对应的就是康、梁,特别是梁,则交往较多,治学的领域也较为相近,故值得比较一番了。然而此书写得比较粗略,错误之处也不少,似只可当作闲书翻翻。
孙风华是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的教师,此书也是比较研究,选取的是章太炎与连横这两位时代相近的人物,特别比较两人的民族文化思想,考其异同,阐释其成因,剖析其时代性意义和地域性意义。对于材料的把握做得很严谨,再现章太炎、连横在海峡两岸思想文化交流史上的传奇和佳话,展现其民族文化的卓越贡献。
陈立胜老师的新书《入圣之机》,从“龙场悟道”“知行合一”“心外无物”再到“致良知”的讨论,特别是后者,分了六个章节来讨论,良知论一题也分了三章,可见是此书的焦点,对此进行追本溯源的疑义辨析,特别是修身工夫的向度体会阳明学的义理内涵,则是最为难得的。近几年来,宋明理学研究进入细密阶段,如吴震老师的新书有多章其实都是讨论朱子学的工夫论,这样子集中的专论,对于理解宋明理学的难点,很有意义。期待更多的细密专论!
汤、郭二人的书,属于上海教育出版社“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下”丛书,当是论及传统文化的论文选本。所谓一本书读懂汤一介、郭齐勇等等的宣传,自然不必多管,只要其中的论文足够有价值也就可以了。汤先生的这本书是乐黛云、杨浩选编的,从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真善美、哲学体系、当代价值等方面的较为通俗的文章,展现汤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特质的认识,确实是比较全面了。再看郭老师的这一本书,分为传统新生、文化自觉、核心价值、国学教育四个栏目,选的都是通俗的讨论文章,就郭老师的成果而言则是不全面的,其实如不专门研究新儒家什么的,那么读点此书所选的文章则更有启发。另,此书的选目也可与郭老师《中国文化精神的特质》一书互补。
王瑞来老师前几年有一个系列的学术文丛,其中多有讨论宋代政治的,如范仲淹一册,与现在的这本《君臣:士大夫权力下的政治场》,较为相近。此书则是集中讨论所谓一场五个宰相与一个皇帝贯穿26年的权力游戏,也就是研究了宋真宗时代的君臣,也被认为是中国政治史值得深爬细梳的典型年代。再说所谓最好的君臣关系,到底事实如何?王老师的研究非常值得关注,即便对宋史兴趣不大,但也是有必要大略的了解一番。
记得许多年前,学画的时候,对于赵孟頫的《鹊华秋色》一图,也是极有兴趣的。赵孟頫是中国文化史上的杰出者,特别是书画,更是代表了南宋末年到元代初年的时代,书法的集大成不必说,画山水、画马等,也是影响深远。李铸晋著的这本《鹊华秋色:赵孟頫的生平与画艺》讨论起生平与画艺,因为有大量图片,故而用了露脊装,外面又包有护封,而护封上正好是《鹊华秋色》一图,这些设计都很不错。此书以前曾出过,此次则是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版,定价一百多,当是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