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美俄正在发展各自的下一代轰炸机,即美国空军的B-21和俄空天军的PAK DA,两机的进度截止目前基本相当,而且同时具备生存力高、网络化协同和独立作战能力强、武器配置灵活等共同特点,但在作战半径、载弹量及主要运用方式等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
美军的现役轰炸机老化问题严重,面对大国冲突时的生存力和打击强度不足;而俄罗斯战略轰炸机机队规模也不大,而且老化问题同样严重。虽然美俄轰炸机机队的问题相似,但美军至少还有一款B-2可以执行穿透式打击(尽管数量很少),但俄军甚至没有一款轰炸机可以执行这样的任务任务。因此,美俄都需要一款具备穿透先进防空系统能力的新型轰炸机。
在2019年底,美国空军透露了新一代隐身轰炸机B-21的更多信息,根据这些信息,B-21一些性能也基本确定。例如B-21采用两台不加力的F135发动机,单台推力约13吨;作战半径3200~4800千米、载弹量约13吨、具备高度隐身性能,飞行速度为亚声速、可以采用可选有人/无人驾驶模式等。虽然B-21的最终性能可能会有所变化,但由于该机的性能要求已基本冻结,因此飞机的最终性能已经不会照这个预测有太大差距了。
当然成本目前还是一个未定因素,美军坚持以2010年美元计价的话单机价格将不超过5.5亿美元,随后各公司为竞标而进行的“价格战”使竞标价更是远远低于该数字,甚至最终中标的诺斯罗谱·格鲁门公司的方案据说比其他竞争对手都“具有实质上的性价比优势”。
而在飞机性能方面,由于美军认为轰炸机进行超声速飞行“得不偿失”,而且即使能飞到3马赫的速度在目前和未来的防空威胁下并不足以躲过防空导弹,因此美军仍然坚持采用了亚声速+隐身的突防方式,同时辅以先进的电子战和数据链能力,使得轰炸机可以躲避防空雷达的探测,而不是在防空导弹发射后有能力去躲避它们。
在隐身方面,虽然B-21也要求具有“高度隐身性能”,但它与F-22还是不一样的。F-22当初为了在敌方空域执行任务,对自身的电磁信号的发射和接收都进行了严格的限制,最终结果就是F-22目前是“单机王者”,外部感知能力受限不说,在敌对空域也只能在F-22之间进行通讯,基本游离于整个空战体系之外。而虽然要防止外部的数据通信可能会暴露轰炸机的位置,B-21也可以关闭所有外部通信并自主执行打击任务,但B-21具备超强的外部感知和通讯能力,甚至可以利用其隐身和感知能力完成侦察或监视任务。因此B-21在美军中是支持打击总体系统架构中的一部分,该打击系统将包括飞机、弹药、侦察、电子战和通信等,而B-21可以完成上述任何一项任务。
另外,B-21的隐身维护性也很高,不像F-117或B-2那样需要进行“劳动密集型”这样的隐身维护工作。
俄罗斯的新型轰炸机“未来远程航空系统”(PAK DA)也基本在同期透露出一些信息,例如该机将在2024年前完成首飞,随后进入批生产筹备等等。
从俄方不同渠道消息来看,PAK DA可能在2025年前后进行首次飞行,2028-2029年开始批生产。根据公开资料显示,PAK DA将采用亚声速飞翼布局,具备隐身能力,初步确定的飞机起飞重量145吨(也有称达180吨),有效载荷30吨,不加油条件下航程15000千米(也有称不低于12500千米),配装两台正在研制的推力为23吨的NK-32-02发动机。在武器方面,PAK DA可携带多种类型巡航导弹和高精度制导炸弹,包括射程达到5000千米的Kh-101/-102核/常规巡航导弹等,而且将配备最新的高超声速导弹武器,进一步提升防区外打击能力。
由于亚声速飞翼布局“天生不具备超声速能力”,因此可以认为俄罗斯在PAK DA上面也在和西方接轨,正式放弃了长期以来坚持的超声速突防性能,转而向隐身+高超声速武器突防技术转变。而PAK DA近7000千米的作战半径配合巡航导弹5000千米的射程,为俄罗斯提供了近乎覆盖北半球的威慑和打击能力。
在未来,PAK DA将用于替换当前服役的图-160、图-95MS和图-22M3轰炸机,因此对俄罗斯装备发展布局、军事力量提升、甚至工业和经济发展都有重要影响。但是,俄国防部决定将图-160的升级项目图-160M2与PAK DA同步发展,图-160M2作为现实项目显然首先批产并交付。而且图-160M2和PAK DA项目都由戈尔布诺夫喀山航空工厂组织批生产,由于图-160M2已经确定采购50架,因此对该机的生产势必会影响PAK DA的生产,如果不调整生产计划,PAK DA形成作战能力就会至少要等到2035年之后。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PAK DA的作战半径和载弹量将明显大于B-21,从它们采用的发动机来看,PAK DA的规格应该是B-21的两倍左右。这是由于俄罗斯俄罗斯因自身领土广袤,但缺乏海外基地且空中加油支援能力有限,从而一贯突出轰炸机自身的作战半径和载弹量。而美军则基于海外基地和空中加油能力,认为稍小的轰炸机也足够“打遍全球”,而且其成本更低、机队数量可以更大。
另外,PAK DA更重视防区外打击,而B-21更强调临空打击。这主要是因为美军认为在长期持久作战(例如大于20天的作战)当中,远程巡航导弹的数量不足,成本也更高。因此在战争初期限采用巡航导弹来对敌方防空力量进行打击之后,在其防空已不太完整的情况下,战争中后期就可以运用轰炸机自身的隐身性能进行临空高精度轰炸,在风险并不太高的情况下其作战成本将显著低于防区外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