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思想化人 以文化铸城 涵养杭州城东新中心思想文化坚实力量

岁月悠悠,思想如歌,文化似锦,交织成一幅动人心弦的壮丽画卷,在时光的长河中悠扬回响。回望2024年度临平区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一曲曲思想与文化交织的华章,不仅温暖人心、鼓舞士气,更坚定了我们前行的步伐与信念。

今年以来,临平区宣传思想文化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八八战略”,全面推进新时代文化临平工程建设。高举思想旗帜,唱响时代强音,培育文明新风,激活文化潜能——不断开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篇章,在各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突破和丰硕成果。

高举旗帜 铸就心灵基石

思想是行动的灯塔。临平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强化理论学习,以党的创新理论为灵魂,全面推动理论铸魂、溯源、走心工程。通过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的专题学习、巡听旁听等机制,深入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与传播。一系列活动如“戒欺”文化弘扬交流会、杭州人文经济交流会、“临平造·时尚潮”品牌传播活动等,以及120余场群众性科普活动,让思想的光芒照亮每一个角落。

临平“好声音”宣讲员分享非遗传承制作、带领村民共富的故事

在生动的宣讲与分享中,主题教育不断深化,学习氛围日益浓厚。依托“临平好声音”“主播上线啦”等线上线下特色宣讲品牌,开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等主题培训、宣讲600余场,覆盖5.2万人次,宣传报道达300余条。同时,“古今运河”市民大讲堂、“藕花洲大讲堂”等品牌讲座邀请知名文化学者,为市民带来文化盛宴,广受好评。“共同富裕青年说”网络理论传播项目荣获浙江省网络文明建设百佳成果,并被评为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奖。

3月22日,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特约主讲人、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郦波在临平区“古今运河”市民大讲堂主讲

与此同时,安全基石进一步巩固。管网治网能力提升,意识形态风险防范化解水平不断提高。算力小镇互联网企业党群服务中心获评“省级互联网企业党建示范点”。大运河“扫黄打非”区域联防协作机制建立,强化了大运河沿线杭嘉湖绍市际合作,区委宣传部被评为全省“扫黄打非”工作成绩突出集体。在“八五”普法工作中,区委宣传部创新形式、丰富载体,荣获司法部、全国普法办的通报表扬。

扩大影响力 传播临平“最强音”

全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紧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弘扬时代主旋律,壮大媒体融合传播矩阵,擦亮临平的城市品牌。

6月21日,《人民日报》刊登《杭州临平 打造产城融合示范区 描绘城市发展新图景》一文

2024年,重大主题宣传精彩纷呈。从“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到“打造杭州城东新中心”,再到“古今运河·时尚临平”,在《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联播、浙江日报、浙江新闻联播等中央、省、市主流媒体以及网络平台共刊登(播)新闻稿件1.5万余篇,浏览量超6亿。

临平海外官方社交账号“Linping, Hangzhou”

对外宣传窗口不断拓宽,以多元形式展现临平形象。30多个话题频登新浪热搜,全网阅读量达1.5亿。媒体融合指数稳居全市前三,区融媒体中心在全省广电新媒体新闻协作中排名县级第一。海外官方社交账号“Linping·Hangzhou”发布帖文超270条,总阅读量超50万,粉丝量超18万。通过“古今运河·中法情深”等国际传播活动,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同时,成立“临平造”海外传播共同体,组织“千企出海”行动,实现企业品牌与城市品牌的双向赋能。

涵养文化底蕴 厚植文化土壤

公共文化服务是城市的文化名片,也是惠及百姓、提升幸福感的关键。临平区构建覆盖镇街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供给侧服务改革,点燃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的“加速器”。成功创建首批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先行区(县),完成省级“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城市书房等62处建设。玉架山遗址博物馆建设有序推进,临平博物馆获评国家一级博物馆,姚虞琴纪念馆、俞樾纪念馆获评省级乡村博物馆,临平古海塘博物馆落成开馆。“临享·文化保障卡”入选国家文化和旅游科技创新研发项目。区“光影来临·幸福来临”公益电影服务平台项目入选《浙江省首批深化电影公共服务改革试点名单》。

临平古海塘博物馆

群众性文化活动蓬勃发展,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京杭对话暨第三届中国大运河古镇文化发展文化周、中国曲艺牡丹奖全国曲艺大赛、艺尚音乐节等全国全省性系列活动成功举办。提升文化特派员工作效能,创新打造“乡村文化理事会”“乡村文化学堂”,形成“五位一体”文化服务供给模式。举办第三届“俞樾读书月”,全年开展阅读推广活动近4000场次,参与人数达85万余人次,完成全区57个农家书屋的图书更新与流转。

4月13日晚,艺尚音乐节首场演出“摇滚不败”音乐会在杭州临平大剧院户外空中舞台正式演出

文化产业硕果累累,以朱炳仁·铜、楠宋瓷业等为代表的企业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抢抓大视听产业发展机遇,构建“513”发展模式,打造微短剧产业高地。“临影厂”影视拍摄基地成为省级大视听产业重点项目,吸引了近400余个剧组进场拍摄。第二届杭州·微短剧大会在临平举行,发布了多项行业权威报告,“全国微短剧名城”等IP影响力日益增强。

“临影厂”影视拍摄基地内,一剧组正在拍摄微短剧

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催生了众多文艺精品。电视剧《天下长河》荣获第34届电视剧“飞天奖”优秀电视剧奖,电视剧《暗夜与黎明》、微短剧《赵小姐的日记》、话剧《北上》等优秀作品入选省市文艺精品扶持项目。电视剧《梦想城》《暗夜与黎明》《时光正好》在央视一套、央视八套、湖南卫视等黄金时段播出。

第二届杭州·微短剧大会在临平举行,众多行业前沿专家、业内大咖、企业代表齐聚一堂

培塑文明新风 铸就精神家园

中国好邻居紧急拉起救人的“生命网”,95后医生张瀚阳“教科书式”救助晕倒孕妇,环卫工人叶纪浩危急关头智救落水老人……一桩桩一件件感人事迹浸润城市、涵养人心。今年以来,临平区深入开展公民道德建设,举办区第三届“美丽临平人”发布活动,2024年“美丽临平人”选树40人。邹华获2024年度第一季度“中国好人”,朱炳仁、兰廷成、0604救火团队等5人(集体)获评2024年度“杭州好人”,张瀚阳、叶纪浩、王天煊等一批“美丽临平人”典型事迹获人民日报、新华社等报道推广。同时,持续擦亮“弘临思政学院”工作品牌,获评教育部首批大中小思政教育课一体化共同体成员单位,杭州市首批大中小思政一体化先行区。

《人民日报》多次报道临平好人好事,受全网关注

在深化文明城市建设过程中,临平充分调动群众主观能动性,创新文明工作机制。贝达药业、区审管办等四家单位被评为“浙江省文明单位”,鸭兰村、塘栖村、永西村被评为“浙江省文明村”。汤家社区、区卫健局入选省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案例或奖项。

南苑街道南兴社区邻里中心“南兴里”

走进南苑街道南兴社区邻里中心“南兴里”,窗明几净、舒适宽敞,到处洋溢着和谐、自在的气息,这里一年四季热闹非凡,各种活动丰富多彩,辐射各个年龄层人群。“南兴里”的探索是临平区深入实施“浙江有礼·和润临平”文明新实践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临平区重点推进年度区域文明实践重点项目,强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全区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开展文明实践活动累计达1.9万余场,惠及群众超40万人次。

凝心聚力担使命,奋楫扬帆启新程。临平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将肩负起新时代文化使命,建设新时代文化强区,为“当好深度融沪桥头堡、建设产城融合示范区、打造杭州城东新中心”提供坚实的思想支撑、强大的精神动力和丰富的文化条件。

来源:天天看临平

记者:陈书缘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