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一说春秋】 454 礼无不顺
鲁国第十八任国君鲁兴进入在位执政第二年。
夏父弗忌还是一意孤行,他将鲁申放在鲁启方之前进行祭祀。
当时,鲁国的大夫展禽评价这件事情,他说:“夏父弗忌一定会有灾祸的,鲁申并不像他说的那样有显赫的德行,而具体负责祭祀的有司人员,他们说的话是合乎礼数的。夏父弗忌违犯了礼,不吉;用违礼的话教育民众,也不吉;变换神灵的位次,不吉;没有显赫德行,却被放在前面祭祀,也不吉。前面两条违反的是人道,后面两条违反的是鬼道,做这样的事情,能没有灾祸吗?”
展禽身边的侍从就问他:“如果有灾祸的话,这个灾祸会是什么呢,是被刑杀还是因瘟疫而早死?”
展禽回答说:“这个还不好说,假如这个人身体壮实,能够侥幸得享天年,那么即使他是寿终而死,也没有办法逃脱灾祸。”结果这位夏父弗忌死了以后,下葬的时候棺材突然起火,烟气直冲天际。
我们要说,这位展禽,他可是鲁国的贤臣,可是他对夏父弗忌的诅咒那可是真够狠啦!就是死了也逃脱不了。
春秋借君子之口,来评价这个事情,认为这件事情做得失礼。
礼不存在顺或者是不顺,祭祀是国家的大事,如今不按照继位的先后祭祀,这是行逆事啊!逆就是反向的意思。行逆事还能称作礼吗?就算后世国君圣贤,也不会在前任国君之前祭祀,这种习惯已经很久了。所以,大禹虽然圣贤,他的父亲鲧虽然不孝,可是大禹不会在鲧的前面祭祀;同样,商汤不会在他的始祖契之前祭祀,周文王、周武王不会在周人的始祖不窋之前祭祀;宋国开国的国君是微子,但是宋国以微子的父亲商帝乙为始祖,郑国开国的国君是姬友,但是郑国以姬胡为始祖。
可见开国之君虽然尊崇,但是还不能在他们的父亲之前祭祀。
《诗经》有云:“春秋匪解,享祀不忒,皇皇后帝,皇祖后稷。”这句诗是出自今天《诗经•鲁颂•閟宫》,意思就是说,四时的祭祀不敢松懈,祭奉先祖不敢有差,伟大的皇天厚土!伟大的先祖后稷!君子评价这首诗,认为说得符合礼。因为后稷虽然是周人的始祖,但是仍然要放在天地之后。
《诗经》又有:“问我诸姑,遂及伯姊。”这句诗是出自《国风·邶风·泉水》,意思就是问侯我的姑姑们,还有我的大姐。君子评价这首诗,认为这就是礼。意思是说虽然姐姐亲,还要先问问姑姑。
这里我们就要插一句,大家看春秋引用《诗经》的时候,都是只看字面的意思,什么问我诸姑,遂及伯姊,那先要问侯姑姑,后要问侯姐姐,当然这句诗在原诗里是什么意思根本不管,这是随便说的两句题外话。
反正君子也是认为夏父弗忌的行为失礼,和展禽的态度是一样的。
同样在当时,鲁国主政的大夫是臧孙辰,所以行逆事这件事情就成了臧孙辰的一个污点。后世孔子在评价臧孙辰的时候,说:“臧孙辰不仁的事情有三件,不智的事情有三件。”
三不仁就是,明知道展禽贤明却让他屈居自己之下,这是一不仁;设置六关,收取关税,这是二不仁;允许妻妾编织蒲席贩卖,与民争利,这是三不仁。三不智则是,为大蔡之龟设置居所,雕梁画柱,徒有其表,没有其实,这是一不智;四代老臣面对逆事,本可一言而止,却沉默纵容,这是二不智。海鸟爰居飞落鲁国几天,就组织人予以祭祀,这是三不智。
三不智的第二个就是行逆事,也就是说这次夏父弗忌将鲁申放在鲁启方之前祭祀。
我们在这儿多说几句这个三不仁、三不智的事情。三不仁,大家一说就很容易理解,有贤臣屈居于自己之下不能重用,这是不仁,收取关税这是不仁,与民争利这是不仁,这个很容易理解。
为大蔡之龟设置居所这件事情,要先说一下背景。春秋时代,用龟甲来做占卜,所以高门大户一般都有世代守护的大龟,而臧氏所守护的大龟,名字叫做蔡,所以被称为大蔡之龟。当时臧孙辰特意为这只大龟建立专用的居所,并且豪华装修。孔子认为,大龟的住所如何,不能影响大龟占卜的效果,所以呢,这些装饰只是徒有其表,却没有用处,并且称臧孙辰这种做法为设虚器,就是设置一堆没有用处的器物。
再说海鸟爰居,爰居是海鸟的名字,但是这个东西到底是什么呢,其实也没有人见过。传说在后世汉元帝的时候,当时琅琊有大鸟如马驹,被称为爰居,也有人说这个爰居长得像凤凰,举头高八尺,这些都是传说,反正知道就是一种不常见的、奇怪的鸟。
爰居飞落到鲁国来,臧孙辰就组织人祭祀爰居。展禽认为这种做法不仁且不智,不仁是因为这不是国家法定的祭祀,一旦举行祭祀,就会增加民众的负担;不智则是爰居飞来只是偶然现象,如果设定为法定的祭日,那回头它不飞来了,我们怎么举行祭祀呢?所以呢,这会给自己制造一个莫须有的困局。
孔子把这个列入到臧孙辰的三不智之中,其实就是取了展禽不智的这段说法。
当然,我就这么一说,您就那么一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