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欧洲之名的由来
据希腊神话记载,腓尼基公主欧罗巴是个容貌美艳动人,艳压群芳的姑娘。
欧罗巴常提着黄金花篮到海边的草坪去,与同龄的贵族少女游玩嬉戏,沐浴摘花。
宙斯知道后对她心生爱慕,但要如何接近她呢?
安格尔《宙斯和西蒂斯》
有一天,宙斯看见欧罗巴又和侍女们在爱琴海边戏水玩耍,便化身白色公牛混进海边的牛群中,偷偷接近欧罗巴。
由于宙斯变的牛很有风度,在众人的纵恿下,欧罗巴骑上牛背,就在这时,白牛突然向海中狂奔,渡海将欧罗巴掳至克里特岛。
后来,欧罗巴和宙斯生了三个孩子,每个孩子都成为伟大的君王。
“欧罗巴” (Europe)一词也就成为欧洲的名字,所以牛与欧洲之名的诞生有着密切关系。
提香《劫夺欧罗巴》
上面这幅威尼斯画派画家提香画的《劫夺欧罗巴》,表现的正是化身白牛的宙斯带着欧罗巴向大海奔去的场景。
《劫夺欧罗巴》(局部)
提香将这幅画献给了西班牙国王。
后来,到马德里王宫参访的鲁本斯看见了这幅作品,鲁本斯就临摹了这幅《劫夺欧罗巴》。
下面这幅就是鲁本斯临摹的《劫夺欧罗巴》。
鲁本斯临摹的《劫夺欧罗巴》
西班牙宫廷画家委拉斯凯兹则将这幅画画进了自己的作品《纺织女》的背景中。
委拉斯凯兹《纺织女》
《纺织女》(局部),可以清晰的看到背景中的《劫夺欧罗巴》
到了20世纪,这幅西班牙国宝被美国富豪加德纳夫人买下,漂洋过海来到波士顿,被戏称为“名副其实的劫夺欧罗巴”。
其实,在西方历史上的各个时代都有表现“劫夺欧罗巴”神话的绘画。最早的像古希腊陶瓶上就有欧罗巴与公牛。
古希腊陶瓶《欧罗巴与公牛》
文艺复兴后,表现这一神话的作品就更多了,除了提香和鲁本斯的这两幅外,像波蒂切利、奎多·雷尼、伦勃朗、委罗内塞等许多画家都画过这个神话。
波蒂切利《帕拉斯和肯陶洛斯》
奎多·雷尼《劫夺欧罗巴》(局部)
伦勃朗《劫夺欧罗巴》
可见牛在西方历史上的地位非常重要。
“猪一样的牛”
但随着商业社会和理性思维的发展,绘画中的牛形象也逐渐世俗化。牛和猪一样,开始常以被屠宰的姿态出现在荷兰风俗画中。
如伦勃朗不仅画希腊神话中的牛,同时也画风俗画风格的牛。《被屠宰的公牛》就是伦勃朗的名作,这幅画除了视觉上更加接近现实,还凸显出生命的意义,促使人们思考人类食肉文化的意义。
伦勃朗《被屠宰的公牛》
在西方艺术史上,最擅长画牛的画家是保罗·波特。他是17世纪荷兰黄金时代的天才画家,19世纪以前,其名声和评价远胜于当红的维米尔。他以敏锐的观察力完美捕捉牛的毛流和神情,逼真的仿佛能听见牛的喘息声。
现藏于海牙莫瑞修斯皇家博物馆的《小公牛》是波特的代表作之一,画中的牛比例协调,可谓“牛的肖像画”,展现了以畜牧闻名的荷兰充满活力的一面。
保卢斯·波特《小公牛》
在我们欣赏西方各个时期与牛有关的作品时,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随着时代的发展,牛在绘画中的的形象和寓意都有了巨大的变化。
柴母·苏丁《被屠宰的牛》
通过鉴赏美术史中的名作,它们反映的不仅是各个时期审美、思想的变化,更蕴含着数千年人类历史发展的大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