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中医疑案之张仲景寒食散

最近在网上见着了一些对寒食散发表高论的人,言词中每每提及五石散为张仲景所创,但是仔细地一想,似乎在医

最近在网上见着了一些对寒食散发表高论的人,言词中每每提及五石散为张仲景所创,但是仔细地一想,似乎在医圣张仲景所遗下来的两卷医书《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中,并无所谓的“寒食散”,唯一的一个方剂“紫石寒食散”则是后世从各种医书中辑入的,所谓的“仲景方”。

《金匮要略》的卷下《杂疗方第二十三》中所收录的各种方剂,其实并非是张仲景原文,而是后世所辑入的,其中的紫石寒食散明文注明了是来自孙思邈的《千金翼方》:

治伤寒,令愈不复,紫石寒食散,方见《千金翼》。

紫石英、白石英、赤石脂、钟乳(碓炼)、栝篓根、防风、桔梗、文蛤、鬼臼各十分,太一余粮十分(烧),、干姜、附子(炮,去皮),、桂枝(去皮),各四分。

右十三味,杵为散,酒服方寸七。

《千金翼方》原文如下:

五石更生散,治男子五劳七伤、虚羸着床,医不能治,服此无不愈。唯久病者服之。其年少不识事,不可妄服之。明于治理能得药适,可服之。年三十勿服。或肾冷脱肛阴肿,服之尤妙。

方:紫石英、白石英、赤石脂、钟乳、石硫黄、海蛤(并研)、防风、栝蒌(各二两半)、白术(七分)、人参(三两)、桔梗、细辛、干姜、桂心(各五分)、附子(炮,三分,去皮)。

寒石散又名五石散,始载于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卷上《言语第二》所载:“服五石散非唯治病,亦觉神明开朗。”在魏晋时期,道教的炼丹之术是非常流行的,而做为炼丹所需的各种矿物质,也被当时的权贵们视之为灵丹妙药,在当时曹操的驸马何晏的倡导之下,贵族中人都将服食五石散当做一种风尚。

另外的一张五石护命散方也是出自孙思邈的《千金翼方》:

五石护命散,治虚劳百病。羸瘦,咳逆短气,骨间有热,四肢烦疼,或肠鸣腹中绞痛,大小便不利,尿多赤黄,积时绕脐切痛急,眼眩冒闷,恶寒风痹,食饮不消,消渴呕逆,胸中胁下满,气不得息,周体浮肿,痹重不得屈伸,唇口青,手足逆,齿牙疼,产妇中风及大肠寒,年老目暗,恶风头着巾帽,浓衣对火,腰脊痛,百病皆治,不可悉记。甚良。能久服则气力强壮,延年益寿方。服五石散者,能治百病,并能气力强壮,延年益寿。魏晋之间,贵戚名士,动辄服用。

石钟乳、紫石英、白石英、石硫磺、赤石脂。

据说服食此药之后,人体会大热,所以必须以寒食、寒饮、寒衣、寒卧散热而此而得名“寒食散”,《医心方》:“凡诸寒食草石药,皆有热性,发动则令人热,便冷冻饮料食冷、将息,故称寒石散。”

此种寒食散不仅毒性剧烈,而且还具有令人上瘾的效果,只不过对人体的危害极大,晋·皇甫谧:“族弟长互,舌缩入喉;东海良夫,痈疮陷背;陇西辛长绪,脊肉烂溃;蜀郡赵公烈,中表六丧。悉寒食散之所为也。”

有关于寒石散方的源头,隋·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引用了晋·皇甫谧的话:“寒食、草石二方出自仲景。”表面上来看,这似乎是坐实了张仲景方之实,其实不然:我们大家都知道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只有残卷,其中有许多的方剂都是后世辑入的,因此,我们也就只能通过轶失较少的《伤寒论》里面张仲景所用的药物及用药习惯来推测草石二方的真实性。

通过对《伤寒论》里面用药的排查,基本上可以确定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所使用的药物和《千金翼方》有点相似,但是用药法度不同,纯矿物质同时出现在一张方剂里面的概率太小了,极有可能是一张伪方,而且就石钟乳、紫石英、白石英、石硫磺、赤石脂这五味石药的方剂来看,这一些药物其实都是《神农本草经》上列为上品的药物,合用在一起的话,应该也不是经过脉诊症状后所出具的方剂,更像是那一些炼丹人仕按图索骥,将《本经》上品罗列出来的组合,网上有人认为紫石英是萤石,含有氟可致慢性中毒,其实说的全都是屁话:按服用后全身发热且能壮阳来看,这明显就是硫黄在起作用,在古代硫黄也有被人当做房中药用,如唐朝的韩愈以硫黄喂鸡,然后杀鸡吃鸡。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