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庆微博中的“企业家婚姻”,不是个人议题

企业家的功能不仅是创造财富、实现创新,对价值观、伦理观的塑造也责无旁贷。就像企业家婚姻破裂会对企业产生影响一样,企业家婚姻关系混乱未尝不是对社会的不良示范。

不得不说,李国庆很“有梗”。

虽然吃瓜群众对李国庆和俞渝的离婚大战已经有点审美疲劳,但李国庆关于此事的最新直播还是再次引发围观。

1597668134309893.jpg

截图自李国庆微博

8月16日晚,李国庆在他的微博解说了与俞渝的最新“互殴”。这篇微博贡献了一个概念:企业家婚姻。李国庆说,8月12日双方参加庭审的现场,“俞渝还多次提到了企业家婚姻这一概念,称企业家婚姻不同一般的婚姻,十个有九个都有类似的矛盾甚至更激烈,对于企业家而言,工作、事业占到了全部生活80%以上,而不到20%的部分里,绝大多数又留给了孩子、老人,言下之意就是企业家的婚姻感情破不破裂无所谓……”

虽然企业家的婚姻一直是很多媒体的热门选题,但直接将“企业家婚姻”作为一个概念,倒还有几分新意。

很多网友称,两个人都撕破脸了,儿子都赤膊下场了,俞渝还能咬紧牙巴坚称没破裂。俞渝口中的工作、事业、孩子、老人下面无非是一个“钱”字。

其实这种嘲笑本身就有点可笑。财产和婚姻能分开吗?早在十九世纪,恩格斯就在其经典著作《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下过判断——私有财产的出现是出现一夫一妻婚姻制的根源。中国很多地方也有聘礼和陪嫁一说,这就是财产和婚姻密不可分的最直观证据。社会为什么对“二奶”、第三者之类很难包容?因为在公序良俗之外,ta们对家庭的掠夺不仅是精神的、肉体的,也是财产的。

和普通人离婚析产不一样,企业家的财产不仅仅是个人私产,可能还有公司股权等等,财产拆分,不仅意味着个人财产的缩水,可能也会影响到公司的运营和前途,影响到公司员工的发展,甚至引发市场动荡。从这个角度而言,企业家婚姻的确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出现。

真功夫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2009年,真功夫创始人蔡达标因为婚外情被曝光与妻子反目,然后演变成公司内讧。还有霸王集团,2017年,因创始人夫妻关系破裂,集团创始人之一万玉华要求法院将霸王国际的控股公司清盘,并变卖控股公司资产。其后,在港股市场一度市值逼近200亿港元的霸王集团流为仙股。还有更极端的:2018年,黑龙江葵花药业创始人关彦斌因为财产分割问题,手持菜刀暴砍前妻四刀,自己也因犯故意杀人罪于今年被判处有期徒刑11年。2019年其被捕消息传出的当天,公司市值就蒸发了近6亿元。

还有著名的“土豆条款”的诞生。

2010年,土豆网上市的前夜, CEO王微前妻杨蕾向法院提出诉讼,要求分割婚姻存续期间的财产,并对王微名下包括土豆网在内的几家公司股权进行冻结。这场诉讼的直接结果是王微付出700万美元收场,间接后果是一代青年创业偶像王微从此“出走”动画业,土豆由此失去最好上市时机,其后被优酷并购。

由于王微离婚案产生的后果太“经典”,因而成为风投机构研究的经典案例。据说,风投界戏称,以后的投资协议中,应要求所投公司创始人结婚或者离婚必须经过董事会,尤其是优先股东的同意。王微也很有娱乐精神,为这一传说中的条款取名“土豆条款”。

当然,“土豆条款”的内容因为与婚姻法相悖,不可能真正推出,但其“精神”却也绝不仅仅存在于笑谈中,现在,越来越多的风投或私募都把拟投公司创始人婚姻状况视为是否投资的重要参考因素。热播剧《二十不惑》中就有这样一个情节:普凌资本拟投资未时公司,但普凌资本的实习生、女主之一姜小果却发现未时创始人赵昌明出轨另一个女主罗艳的妈妈,由此普凌终止了对未时的投资。虽然是电视剧,但未尝不是现实的投射。

而且,股权分割不仅仅是影响当事人对公司的控制权,公司文化、经营理念也往往会从此转向,潘石屹就说过,新秩序的建立需要磋商文化。

可见,企业家婚姻的确与普通人婚姻有点不一样,为离婚付出代价的,不仅是当事人自己,还有员工、股东、市场,说社会为之付出代价也不为过。

俞渝之所以咬紧牙关不承认夫妻关系破裂,大概更多的是出于对企业整体利益的考虑。李国庆微博内容也证实了这点,他说:“俞渝称7月份去朝阳分局(举报李国庆)是为了公司和员工的利益,为了恢复公司经营,并声称不排除追究我的刑事责任,但这一切都是‘为公’,应当与婚姻关系区分开。”

但是真与婚姻关系区分得开吗?也未免太想当然。

近20年,中国企业家群体日益壮大成熟,企业和企业家正深刻改变着社会。企业家的功能不仅是创造财富、实现创新,对价值观、伦理观的塑造也责无旁贷。就像企业家婚姻破裂会对企业产生影响一样,企业家婚姻关系混乱未尝不是对社会的不良示范。是为了企业利益而牺牲婚姻,还是为了婚姻牺牲企业?很难说哪一样伤害更大。

人心太复杂,可能还是简单的法律更靠谱,因而民法典颁布后,“婚姻中的企业家如何保护股权”之类立即成为网络热课。心中有魔鬼不可怕,制住魔鬼才是真本事。在各种标尺面前,可能还是只有寄希望于法律正视“企业家婚姻”这个议题,进一步补足,不仅最大限度减小对企业的伤害,也有效维护婚姻的崇高性。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