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房战斗考证之六

六、陆房战斗日军损失及评估

(一)、战斗评估

陆房作战中日军属于进攻的主动方,作战企图是将八路军115师所部挤压到某处,然后进行聚歼。只是由于临时仓促起事,事先制定的计划不周,而且战场选择不当——如果可能日军大概无论如何,也不会选择陆房一带作为主战场的。但由于日军是从外围向内挤压,难免产生许多不可预知的因素。所以尽管日军属于较为主动的一方,但由于存在上述客观因素和失误,造成主要的战场发生在对日军进攻极其不利的地方——主攻方向的山势和地形非常不利于进攻。此外大概是作战部队驻地的因素,日军将战斗力较强的114师团,摆在了难于进攻的方向,尽管该部作战积极却最终无功而返;而侵华日军的第32师团由于系新建守备部队,没有什么作战经验,所以战斗力十分孱弱。尽管进攻的出发地一带地形比114师团要有利的多,最终却因为整体战斗意志较差,非但进攻的势头不强,没有取得什么可以称道的战果,反而被八路毁了几门炮。尤其令人奇怪的是,陆房东南面是一片较为平坦的湿地,115师为了防止日军从这个方向进攻,将骑兵连和特务营主力都摆在这附近,可日军32师团在这个方向除了炮火打击外,几乎没有从这个方向发动进攻。可以简单地设想一下,如果战斗力较为凶悍的114师团调到这个方向,从陆房盆地的东面和南面的进攻,最终的战果可能会有很大的不同。当然历史不能假设,如果北路日军是有32师团组成,也许115师当时就突出去了。不过在历史的进程中,往往一些看似偶然因素,却最终起着决定性作用。

从作战目的上看,此战无疑是日军的作战失败。日军发动此次作战的初衷,是围歼115师师部及其所部。尽管驻鲁的日军第十二集团军在战前制定了较为严密的作战计划,出动了第114和第32 两个师团的数千机动兵力,以及师属炮兵和少量装甲部队,同时还有上千伪军配合作战,通过采取撒网合围的战术,由远处四周向中心区域压迫的方式,成功地将目标围在预定区域内,第一阶段的作战目的得以实现。但在第二阶段的围堵过程中,却把八路军压迫进了于己(攻)方不利的战场——按照原先的意图,似乎是将八路驱赶到平原地带,然后通过步、骑、炮兵和装甲部队的追击作战围歼对手。由于在而后的进攻作战中,始终没有突破八路军的临时防守阵地,最终造成八路军入夜后悄然破围而去的结果,未能达成此次作战的目的。其所得无非是给115师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伤亡,同时取得了一部分辎重等缴获。

从整个作战过程看,日军作战及部署的问题是:

A、两个师团的战斗意志差异较大,且配合欠佳。114师团战前已确知,将于是年7月复员归国,不愿增加伤亡是人之常情。而32师团系刚组建的部队,刚进入中国即参与此战,整个师团老兵少且无作战经历及经验,加上系守备师团,武器装备等及使用都比较差。

B、地形不利于日军,多次进攻均受挫。陆房周围的地形,利于防守不利于进攻,进入陆房的道路只有几条,日军惯用的渗透和迂回战术难以施展,只能采取强攻。

C、进攻方向错误。此次作战的日军选择的进攻方向,主要是西面和北面,但这两个方向的地形都不利于进攻,对于686团的顽强抵抗基本上是无计可施。陆房东北侧地形相对要有利一些——这在作战地图上容易判明,八路军方面在东面防守的主要是津浦支队和田家滨旅,如果日军由此方向强攻,突破陆房防守的可能性很大。

D、战术呆板,部署错误。日军进攻基本就那两三种种战术,进攻了整整一天,也没有什么变化。北路渗透进去的那部分,由于得不到支援,也没起什么大的作用。少量的坦克及装甲车,都在东面——估计是32师团所辖,西面的炮火较强。如果将西面的炮调到东面进行轰击,将坦克及装甲车调到西面抵近掩护,对八路军的威胁更大。

E、情报不准确,准备不充分。日军对115师在泰西一带的兵力等情况不甚清楚,因为急于报复致使作战计划比较草率,事先对战场的发展方向没有明确的预判,尤其是对陆房的地形等情况不熟,所以最终导致面对八路军的顽强抵抗束手无策。

F、兵力不足。由于情报不准,对八路军115师所部的兵力等情况不甚了解,出动的兵力不足,造成进攻时的点和面受限。尤其入夜后,只能安排少量兵力把守主要路口,无法形成完整的包围圈,最终造成八路军轻易脱围。

(二)、陆房作战日军伤亡

关于此次陆房战斗,八路军毙伤日军人数一直是个纠缠不清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参加陆房作战的115师所部突围而去,并没有时间与可能来详细清点日军死亡的人数。代师长陈光战后给八路军总部的电报上,报告的是“敌伤亡800余”,但后来的史料中有1200多和1500多的说法,但这两种说法都缺乏证据的支持,所以其说服力不强。而侵华日军的战史中,对于此战几乎未见有什么记载。

陆房战斗从1939年5月11日早上5时许开打,直至下午5时左右停止,前后整个作战过程长达十余小时。日军是进攻方,115师所部是防守方。陆房战斗日军主要的进攻方向共有四个——东西南北各一个,其中战斗最激烈的,是西面的肥猪山阵地和北面黄土岭阵地。尽管日军进攻部队的火力比八路军强是事实,但至多也就是一到两个数量级的差别。况且陆房四周的地形,显然是有利于守方而不利于攻防。陆房战斗的过程告诉我们,战斗中尽管先后有两支日军小部队冲到了陆房附近,但最终日军打了一天也未攻破115是的防守阵地!从军事常识推测,如果久攻不下下,攻方的损失肯定要大于守方。

参考图。日军冲锋时队形,二百米内遭到火力打击怎会没有上网(图片取自网上)。

说明:本文发表后,又在网上发现下述两张图表。故下文结合这两章图表,重新写过。

网上曾有人讲:“日军战报:日军亡10人,伤122人,皇协军伤亡67人(《华北治安战》)”,但笔者找了几个版本的《华北治安战》,也未见到有这段文字。后在网上,发现有网友贴了一张涉及陆房战斗的日军第114师团“5月中旬讨伐要图”及相应的“讨伐成果一览表”。我们先依据这张“讨伐要图”,确定该师团“讨伐队”的行进路线及停止地点。

此图为日军第114师团“5月中旬讨伐要图”——红圈内系陆房战斗部分。

根据上面这张“5月中旬讨伐要图”,与电子地图相互印证:丸岡(102)联队之吉井讨伐队5月11日,由东阿推进至“平阴及肥城南方地区”;远藤(115)联队之泷田讨伐队,由东平推进至“徐家庄东高地”——这其实是该部12日清扫战场的位置(笔者查证),图中标示的位置应为孙伯镇;由宁阳出发的远藤(115联队)讨伐队主力11日停止的位置,从图上的标识位置推测,大致应在安驾庄附近;由泰安出发的秋山(127)旅团之内藤、森川讨伐队停在“肥城南方地区”——从图中标示位置推测,应为陆房东北侧的安临站镇。

上面引用的这张图能够佐证这样的基本史实:依据该图显示的日军第114师团参战部队行进路线及轨迹推断,其所部出在主攻位置:丸岡(102)联队之吉井讨伐队11日推进至陆房以西地域,即正对着肥猪山和岈山的林马庄附近;陆房北面的另一个主攻方向,未发现有第114师团所部的踪影;依据远藤(115)联队之泷田讨伐队停止的位置,其进攻方向只能是陆房南面的岈山与红山山口一带;而远藤(115联队)讨伐队主力位于陆房东南的,如前所述,这个方向基本没有发动攻势;鉴于秋山(127)旅团之内藤、森川讨伐队停止在安临站,其进攻方向只能是那条通往陆房西安方向的土路。

按照日军第114师团“5月中旬讨伐要图”中提供的数据,日军第114师团这五支讨伐队陆房战斗中的伤亡分别为(从右至左):吉井讨伐队亡1伤12;内藤讨伐队亡1伤6;森川讨伐队无伤亡;远藤(115联队)讨伐队主力无伤亡;泷田讨伐队亡1伤4——伤亡总计为:死亡3人,负伤18人。下面结合前文及这两张图表,进行简要分析探讨。

下面就陆房战斗的几个作战方向的情况,结合日军第114师团上述这两张图表,进行具体的分析与合乎逻辑的合理推断。

需要提前提醒注意的是,整个战斗只打了一天,当晚115师等被围困在陆房的部队及人员即乘隙跳出日军包围圈,日军第二天冲进陆房时,八路军早已脱围而去!因此日军12日只是打扫战场而已。

1、关于北路日军的伤亡。这一路是最早打响的,日军斥候发现115师的先头部队首先开火进行阻击,尔后大部队上来后开始攻击前进。从北僧台山口至黄土岭、井峪一带的路程四公里出头。其时八路军分段阻击距离的设置,通常根据地形地物二百米左右为一段,因为一是阻击部队起身回撤都是突然启动,低姿、利用地形蛇形跑动,敌军轻重机枪从发现、调整射击距离(标尺)到准确打击这段时间,至多只能跑一百五十米左右——顶多二百米,基本上听到两次枪响必须卧倒隐蔽!二是下一道阻击阵地过远后撤部队难以得到有效地火力掩护。这一带的土路大约只有十米左右宽,且两面都是山丘,追击部队无法展开和迂回,故日军的进攻只能以小队为单位,同样也极易遭受八路军掩护部队的火力打击。日军的小队进攻是以步兵小组在前,机枪组和掷弹筒组在后,遭受火力打击时为避免无为伤亡步兵卧倒,由后面的机枪组和掷弹筒组实施火力压制。如果仍然无法打破敌方的阻击,则等候后面的大部队上来,用步兵炮、迫击炮和重机枪等重火力,进行轰击后再继续向前攻击。

通常只有遭到打击且有一定伤亡时才会停下来,等候后面的火力掩护。所以日军沿公路的进攻,也是交替进行的——当敌方突然后撤时,为不妨碍后面的火力打击,前面的士兵会爬在路旁。后面的士兵会从两侧运动,超越前面的士兵继续实施追击。通过下面这张参考图片可以明白,如果在二百米以内的距离上,突然遭到机、步枪和掷弹筒等火力打击,是不可能没有伤亡的!尤其是在道路狭窄、缺乏掩蔽地形的情况下,沿公路挺身向前进攻的日军士兵,比较容易被八路军的火力和经验丰富的老兵射中。

这是日军沿公路进攻时的图片,遭到机枪等打击必然会有伤亡(取自网上)。

我们可以简单地测算一下,即便是每个阻击段日军伤亡十余人,从北僧台到黄土岭、井峪这一路下来,日军至少也得有一百六十人以上的伤亡(亡四十余人、伤一百二十余人)!客观地说这已经是相当保守的估计,因为二营这一路仅牺牲的就大约有一百六十余人!按一般作战规律二比一的比例判断,日军一路被击毙的则应有八十人左右。早上八点以后日军的进攻由于地形不利,这路日军两个方向(黄土岭和井峪)的进攻,一天下来,少说也得有约二百人左右的伤亡(亡五十余人、伤一百五十余人),再加上摸进陆房又被击退的那二百多日伪军的伤亡数——按照亡十余人、伤三十余人推算,北路日军的伤亡总数当在四百人左右(亡一百余人、伤三百余人)。

2、关于西路日军的伤亡。根据史料记载分析,这路日军是此次陆房作战的主力。其进攻的时间是从上午八时开始的,下午四点后、五时前停止进攻。根据八路军战史及参战者的回忆,该路日军全天共发起九次进攻。如本文前面所述该路日军的进攻也是大队规模,采用四个中队轮番进攻的战术——这也是日军惯用的战法。日军中队进攻基本都是采取一个小队在前,一个小队部署在前队侧后,中队部率火力队及另一个小队在后的模式。对于日军的作战方式,686团的指战员是再熟悉不过了。在上午肥猪山和牙山主阵地的战斗中,八路军686团一营主要采取用重机枪和迫击炮等火力,压制较远处日军掩护进攻的火力及兵力调动,对正面进攻的日军则采取放前面的小队到阵地跟前,组织机枪、掷弹筒等火力打击和压制侧后及后续的日军小队,然后集中优势兵力冲出战壕,同日军冲在前面小队的步兵进行白刃战。由于八路军居高临下,两三个人拼一个,人数少的日军显然吃亏。而日军的机枪组和掷弹筒组在下(后)面,抬头先看到的都是同伴的屁股,很难进行平常意义上的火力掩护。即使日军每次进攻只伤亡二十余人(亡五人、伤十五人)——强攻时没有伤亡或伤亡很小是不可能停止进攻后撤的。肥猪山主峰及与岈山之间的山口两处战场,一天下来,日军的伤亡怎么着也得近四百人(亡九十余人、伤三百余人),加上从牙山南面渗透小部队的伤亡,估算西路日军的伤亡约为四百多人。

3、关于南路和东南路日军的伤亡。起初笔者想当然的以为,南路进攻时断时续打得不激烈,是战斗力较弱的新建部队第32师团,但根据前述那两张图表应为第114师团远藤(115)联队之泷田讨伐队——至于是否还有第32师团所部则不得而知。按照第114师团“5月中旬讨伐要图”上的记载,泷田讨伐队战死士兵一名,战伤将校一名、士兵三名——伤将校一名比较有意思,或许这就是686团错以为击毙的那名(植田)大佐。从史料记载看,南路日军的攻势除开始时较为猛烈外,其余大部分时间的攻势都比较弱,大概是缺乏远程炮火的支援,基本都是攻一下遭到阻击就缩回去了。据此判断,这路日军的损失应该较小,但若说只有一死四伤,则难以置信——既然观察地形的佐官都能被击伤,进攻的士兵只一死三伤岂不早攻进去了!这里有个特殊情况需要说明,按照日军兵役法规定,第114师团是年7月要复员返回日本。所以不排除114师团为尽量减少伤亡出工不出力,因此发动进攻及伤亡的很可能为第32师团所部。除非这路日军未展开进攻,否则保守估计全天下来的伤亡,怎么着也应该有七十几人吧——亡十人、伤六十人左右。至于东南方向,除被八路军115师特务营端了个火力点外基本没打,远藤(115联队)讨伐队无伤亡基本可信。

4、关于东路(严格讲应为东北)日军的伤亡。根据史载,位于安临站的这路日军除火炮外还配有有少量战车,应该是日军此次东路扫荡的主力。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其时日军常设旅团下辖两个步兵联队,内藤及森川讨伐队显然是由秋山(127)旅团直属部队所组成。日军一个旅团只有五千多兵力,除去两个步兵联队旅直人员没有多少,这恐怕也是这两个讨伐队紧紧挨在一起的原因。日军各师团的兵员大致来自一个地区,马上就要复员的秋山旅团肯定不愿此时再多死人。这路日军步兵的进攻路线,是沿安临站通往陆房的土路向西南进,路北边山丘较高、没有路,南边的山丘(狼山)较矮且主要洼地和山坡。按照“5月中旬讨伐要图”上的记载,森川讨伐队没有伤亡,这证明其没有参与进攻作战;而内藤讨伐队只亡一、伤六,如果一个冲锋即冲了进去这个伤亡数字说得过去,但打了一天既伤亡很小又打不进去,岂不令人匪夷所思!所以进攻的部队,应该不止内藤讨伐队。如前所述,该路日军的攻势偏重于南边——也就是防守狼山的田家滨旅。尽管田家滨旅的战斗力不强,这路日军也只攻破该旅阵地一次。被击退后又遭到115师骑兵连的冲击——虽然只出动了一个骑兵排50余骑兵——但在狭窄的土路上,先是遭到多挺机枪的扫射,再被骑兵一路挥刀快速掩杀,伤亡数是不会小的!根据史料记载,115师的这个骑兵排一直追杀到安临站附近!这一段路足有三华里长,据此推断日军进攻部队被射杀的,至少也应该有五、六十人。更何况115师这个骑兵排约有三十人牺牲——按照一个骑兵射杀两个步兵换算,也应该不少于此数。加上全天多次进攻的伤亡数,少说也应当有二百多人(亡六十多人,伤二百余人)。

通过以上合理推算,陆房作战八路军第115师所部毙伤数目,大约应当应在一千人左右(毙二百余人,伤九百余人)。这个伤亡数目约占日军参战人数的五分之一,基本符合一般作战正常的战损比。实际按照通常所言的“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说法,日军的损失也不会低于此数。而且按照惯例,日军对阵亡者的处理,是要遵循着一套完整的制度。一般作战行动结束后,日军会及时将阵亡者尸体收集起来进行处理。如果死亡较多则在现场焚烧,将骨灰和遗骨装在骨灰盒里携行。待返回营地或战事告一段落后,由各级指挥官亲自主持慰灵仪式进行祭奠,然后择机运回日本本土安葬。

根据陆房村老百姓的回忆,此战后日军在陆房周围共设置了三个焚烧场:一处是岈山与肥猪山交界处的寨子北沟——这是八路军第686团一营的作战方向,也是此次战斗的主战场;一处是大董庄中大桥旁——这是第686团二营和津浦支队的主要作战方向,是北路日军的进攻方向;还有一处是凤凰山庄北、安临站村西的布家林——这是津浦支队和田家滨旅等部的作战方向。日军用来焚烧死尸的柴薪,都是直接抢当地老百姓家的门板和桌椅等充当燃(木)料。通过当地老百姓的这些回忆,可以佐证笔者上述伤亡数字的推断。如果真如某些人所声称的那样——陆房战斗日军只战死十人,按照日军对战死者处理的习惯来讲,应该用汽车或其他车辆运回去,陆房离肥城、泰安很近,离济南也不算远。日军通常运战死者尸首时,只能一具一具平放在车上,决不能随便叠摞在一起——那是对死者的大不敬,会影响士兵士气的。之所以就地焚烧,只能说明战死者众,无法按规矩运回驻地,只能将焚烧的骨灰带回去。

带死亡者骨灰回国

(三)、关于击毙日军的植田大佐等

按照国内的有关记载,在此次陆房作战中,日军第114师团被八路军115师686团击毙一名叫植田的大佐联队长。但根据笔者查证的有关(日方)资料,侵华日军的第114师团在此期间,并没有名叫植田的大佐。具体资料如下:

第114師団 (日本軍)

出典: フリー百科事典『ウィキペディア(Wikipedia)』

創設 1937年(昭和12年)10月12日

廃止 1939年(昭和14年)7月22日

第一次編成

1937年(昭和12年)日中戦争が勃発すると、日本本土から次々と師団が中国大陸に派遣され、同時に従来の常設師団から新たに特設師団が編成された。第114師団は、1937年10月12日、留守第14師団の担当で新設された。第10軍(司令官:柳川平助中将)隷下となり、同年11月、第6師団・第18師団とともに杭州湾に上陸し中国軍の背後からの攻撃にあたり、続いて南京攻略戦に参戦する。

1938年(昭和13年)2月、華北に転用され、第5師団・第10師団とともに徐州会戦に従軍した。その後、華北での治安作戦に従事し、1939年(昭和14年)7月に復員。

師団概要

通称号:なし

編成時期:1937年(昭和12年)10月12日

廃止:1939年(昭和14年)7月22日

編成地:宇都宮

補充担任:第十四師管区(宇都宮)

最終位置:華北

歴代師団長

末松茂治 予備役中将:1937年10月20日 -

沼田徳重 中将:1939年3月9日 - 8月12日

最終所属部隊

歩兵第127旅団:旅団長 秋山充三郎少将

歩兵第102連隊(水戸):丸岡康平大佐

歩兵第66連隊(宇都宮):岡村勝実大佐

歩兵第128旅団:旅団長 奥保夫少将

歩兵第115連隊(高崎):遠藤寅平中佐

歩兵第150連隊(松本):山本重悳中佐

騎兵第18大隊:天城幹七郎少佐

野砲兵第120連隊(宇都宮):大塚昇中佐

工兵第114連隊:野口勝之助少佐

輜重兵第114連隊:河田六次郎中佐

第114師団通信隊

第114師団衛生隊

第114師団第1野戦病院

第114師団第2野戦病院

第114師団第3野戦病院

第114師団第4野戦病院

歩兵第102連隊

創設 1937年

廃止 1939年9月

歴代の連隊長

(特記ない限り陸軍大佐)

代 氏名 在任期間 備考

第一次

千葉小太郎 1937.10.12 - 1939.4.10 戦死

丸岡康平 1939.4.15 -1939.9.9 復員

歩兵第66連隊

創設 1908年

廃止 1925年

歴代の連隊長

(特記ない限り陸軍大佐)

代 氏名 在任期間 備考

第二次

山田常太 1937.10.12 - 中佐

岡村勝実 1938.7.15 -

水上源蔵 1939.6.1 -1939.9.8 復員

歩兵第115連隊

創設 1937年(昭和12年)10月18日

廃止 1939年(昭和14年)8月

歴代の連隊長

(特記ない限り陸軍大佐)

代 氏名 在任期間 備考

第一次

矢ヶ崎節三 1937.10.22 - 中佐

遠藤寅平 1938.6.22 - 1939.9.10 中佐、1939.8.大佐

注:以上资料均取自フリー百科事典『ウィキペディア(Wikipedia)』,但未见日军第150联队的相关资料。比对第115联队有关遠藤寅平的情况,陆房战斗时的联队长,大约就是这个山本重悳中佐。

笔者推断,很有可能是后来获知千叶小太郎战死的消息,致使八路军方面产生的误解。

不过有意思的是,笔者在搜集有关资料时却意外地发现,日军这个第32师团的资料有个十分怪异的现象:在其有关歩兵第210聯隊長的记录中,独缺39年3月至12月期间的联队长姓名!请看日军32师团三个步兵联队的有关记录:

歩兵第210聯隊長

伊集院兼信 1939.12.6----1941.3.1

蓮花豊吉 1941.3.1---1942.8.15

小池安正 1942.8.15---1944.4.26戦死

大内競 1944.6.13---1944.12.22

松永英夫 1944.12.22---投降

歩兵第211聯隊長

田中信男 1939.3.25---1940.10.1

豊田勝 1940.10.1---1943.8.2

守田義輝 1943.8.2---1944.12.15戦死

大内競 1944.12.22---投降

歩兵第212聯隊長

山口信一 1939.3.9---1940.8.1

恵藤第四郎1940.8.1---1943.8.2

清水隆 1945.6.20---1945.9.2

土師正義 1945.9.2---解散

注:取自二战网。

日军这个32师团是守备师团,39年初在东京刚刚成立的。从常理来讲,成立时就没有配齐官长是讲不通的,况且即使没配齐也应该有代理,其它两个联队都配有联队长,番号在前的210联队,初始就没有任命联队长是毫无道理的。根据军史上击毙这个大佐联队长的记载,是686团侦察连在陆房南面这个方向,这也恰好是32师团进攻的方向,而这个方向的进攻也是最弱的——这会不会是因为联队长被击毙造成的?当然这是个不解之谜,留待以后有新的史料才能解释清楚。

弥漫在陆房上空的硝烟早已散去,估计大部分参战者也已作古。但在这场战斗的影响却十分长远——对以后八路军在山东发展的策略等形成较大的改变——后来115师主力开进了沂蒙山一带,建立了新的、更加稳固的抗战根据地。

令人十分遗憾的是在目前所能查找到的回忆资料中,笔者未发现当年686团二营幸存者的有关回忆,这使得陆房作战中功劳最大、损失最重的686团二营反而没有多少记载!八路军第115师686团二营的前身,是原红一方面军红三军团的四师十一团,这个团源自光荣的平江起义部队!二营在陆房作战中牺牲的很多人都没有留下姓名,他们为了掩护后面的同志免遭日本侵略军的杀戮义无返顾地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陆房作战中牺牲的抗日勇士们的灵魂,将永世长存!

——全文完——

主要参考书目:

1、《东进抗日铸辉煌》

2、《陆房战斗有关问题》

3、《关于陆房战斗》

4、《民国山东史》

5、《战斗在齐鲁大地的115师》

6、《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7、《黎玉回忆录》

8、《冈村宁次亲历记》

9、《日军侵华战争》

以及有关老同志的回忆文章等。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