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联合国的主持下,巴勒斯坦于1947年分了家,一部分给犹太人、另一部分给阿拉伯人。几年前犹太人还被人追着打,分家的时候英国和美国却一起支持它,反差为什么会这么大呢?
英国是前世界霸主,美国是新晋的世界霸主,两个霸主都支持犹太人建国,还支持犹太人打阿拉伯人,原因很简单:犹太人来对了地方。要是犹太人跑到非洲腹地或者澳大利亚建国,那英美两国对它就没多少兴趣了,但是犹太人在特殊的时间选了巴勒斯坦那块特殊的地方,命运就不同了。
不管是老霸主、新霸主还是在幼儿园上大班的未来霸主,中东是必须要拿下的,因为中东有两个东西霸主们放不下:地理位置和能源。二战结束后老霸主英国江河日下,面临着离开中东回老巢的结局,如果它还想在那儿保留最后一个小弟,那只能是初来乍到的犹太人,而不是它一直没搞定的阿拉伯人,所以在联合国主持分家之前,英国人就在支持犹太人的复国运动。
前辈英国的所作所为美国人可全都瞧见了,同样的事儿它也想做,那时候它对搞定阿拉伯人信心不足,但是对立足不稳的犹太人雪中送炭,将来让它为自己所用,这个信心它还是有的。
(耶路撒冷老城)
1948年5月14号建国的时候,以色列的总人口只有64万,而现在以色列的人口是932万,所以回到1948年,当时的犹太人会觉得自己建了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只是地不是什么好地,下面没有石油和天然气,上面也没有草原和森林,放眼望去是一片戈壁。
国家将来能发展成什么样?犹太人自己心里也没底。一开始他们只能发扬南泥湾精神开垦荒地,种上小麦、棉花和果树,用这种非常传统的农业生产,先把源源不断慕名而来的移民安顿下来。
即使是这种艰难的日子,阿拉伯人也不想让他们过,在以色列建国的第2天,埃及、叙利亚、约旦、伊拉克、黎巴嫩一起凑了4万多人进攻以色列,多亏新霸主美国的慷慨支援和对阿拉伯联军的反复恐吓,不然以色列活不过一个礼拜。
从1948年到1988年的40年间,美国累计给了以色列380多亿美元,其中144亿是经济援助,剩下的是军事援助。这些援助既有贷款也有赠款,不过贷款最终也没怎么还,到80年代以后还没还上的部分全都变成了赠款,慷慨的让外人嫉妒。
大名鼎鼎的“马歇尔计划”实际拨给欧洲102亿美元,单纯从数额上比较,美国给以色列的援助是“马歇尔计划”的3倍多,一堆瓦砾的德国都能复苏,那以色列走上正轨当然不是问题。
巨款不断到手,以色列政府既能采购军火抵挡阿拉伯人的骚扰,也能买种子买化肥支持农业发展,当然很大一部分钱用于发展房地产了,那时候每天都有犹太人拖家带口过来登记入住,给这些人盖房子是刚需。
关于房地产对经济的带动作用,大家的理解应该比较深刻,毕竟房地产在我国火了十多年。盖房子需要各种材料,得雇佣大量工人,房盖好后里外都得装修,入住前要买家具家电,入住后小区需要清洁、绿化和安保,所以发展房地产能提供不少工作,还能刺激一大批行业的兴旺。
靠房地产和传统农业混到了70年代,以色列政府感觉越来越吃力,因为住房的刚需已经被挖掘的差不多了,房地产趋于稳定甚至开始萎缩;而传统农业满足自己消费倒是没问题,想把农产品卖到欧洲赚钱就没多大的优势,再说每次打仗还欠了不少债,以后怎么弄是个大问题。
像以色列这种先天条件不好最后却变成发达国家的例子,在我们东亚还有日本和韩国,它们仨的经历有点相似,一开始都打过仗,完了都从传统农业做起,中间都得到了美国的援助,七八十年代都脑洞大开玩上了制造业甚至高科技产业,做出好东西了到处卖,赚到钱后再买油买矿解决能源和资源问题。
工业化可不容易,即使在今天,依然有大把国家排着队想插入工业化的赛道,比如一些非洲和拉美国家,但是它们就是办不到,工业化至少需要资金、技术和人才,这些条件它们总也凑不齐,但是以色列当年意外给凑齐了。
进入80年代后,大量东欧犹太人意识到苏联迟早要玩完,于是从苏联过来的犹太人陆陆续续变多了,到苏联解体那年,已经累计过来了70万人。这批犹太人质量相当高,70%是科学家、工程师和技术人员,他们不但带来了技术还带来了钱,身上还有苏联的集体主义和吃苦耐劳等优秀品质,可把以色列政府高兴坏了。
为了帮助这批犹太人将技术转化成产品,以色列政府掏钱修了一些工业园,并以免租免水电的方式吸引他们进去创业。当年他们管那种工业园叫“创业孵化器”,前几年全民创业的时候,这种模式在我国也大火了一阵。
(一个传统犹太人和一群以色列士兵)
当某家企业在孵化器里混到差不多没问题了,才会搬出去租办公室招人建厂,将苏联那边带来的技术商业化。从80年代开始,不断有高科技企业走出孵化器,之后再跟欧美同行们互抄作业,于是到了90年代以色列就走上了“科技强国”的道路。
高科技产业一旦形成规模,大学生们可就舒服了,在校期间能找到实习,毕业了能找到工作,教育和工业互相成就。现如今每100个以色列人当中,受过大学教育的就有77人;每1万个以色列人当中,有140人是科学家或工程师,这个数据是日本的两倍。
以色列的出口优势主要在特色农业、生物化工、半导体芯片、医疗器械、武器装备等领域,出口产品中高科技产品超过了70%,再看看围着它的阿拉伯敌人们,还在变卖土特产的那个段位上混,彼此之间的差距远的快看不清了。
自打建国以来,周围这些敌人们就没让以色列人过多少太平日子,平日里小冲突不断,大的战争打了五六回。为了确保安全,以色列规定了全民服兵役,军费预算占GDP的比例长年保持全球前10,赶上战争时期排名还会更靠前,以色列政府还会因为战争长期赤字并欠下外债。
犹太人在外面流浪了两千年,虽然钱是赚到了可到到哪儿都被人歧视和勒索,造成这个民族骨子里缺乏安全感,亡国的担忧一直在心里藏着。这就逼着以色列在军工领域做出了很大的成就,虽然国家就那么点大,可是从坦克到飞机、从导弹到核武器它都能造,不但自己用还给别人卖,是全球前10的武器出口国,这又无心插柳地发展了军火经济。
(训练中的以色列女兵)
一个国家只要经历着冲突或战争,那么出于安全考虑,正常的生产活动会被叫停,普通的商业活动也大受影响,经济越是发达一天下来损失就越大,做大生意的人可受不了这种不可控力带来的风险,所以谨慎的投资人一般不会选择去战乱区办厂,因此安全问题让以色列损失了不少潜在的投资者,成了它经济的一个天花板。
如果跟阿拉伯世界和解,如果没有巴以冲突,那以色列会比现在混得更好。
2020年8月13日,在美国的撮合下以色列和阿联酋建立了外交关系;一个月后,以色列又跟巴林建立了外交关系,一时之间舆论对阿拉伯世界和以色列什么时候彻底和解充满了兴趣。如果以色列跟阿拉伯世界友好了,以它的经济实力和折腾能力,不但能拿下阿拉伯的大市场,还能变成阿拉伯国家经济转型的导师,前景可谓一片大好。
如果那个前景变成了现实,那巴勒斯坦就彻底无依无靠了,再也没有任何可能拿回以前的失地,所以不管是出于对自己前途的担忧,或是出于对阿拉伯世界的失望,还是出于对以色列的嫉妒,巴勒斯坦都会重新激活“巴以冲突”,阻止以色列的“阿拉伯外交计划”顺利推进。
目前住在以色列的犹太人有698万,住在美国的犹太人接近600万,它们两家收留了全球90%的犹太人,即使不考虑别的复杂原因,单纯凭借两国的人口成份关系,美国对以色列的支持也将是地久天长海枯石烂的,所以结论是以色列不但自己混得好,还有个混得更好的朋友,两家在一起拉拢分化阿拉伯国家,那你说巴勒斯坦人还有多少建国的希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