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上海2月13日电(记者 王鹤)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正在“冰城”哈尔滨举办,在这场汇聚亚洲34个国家和地区1270余名运动员的冰雪盛会中,吉利充分发挥在纯电、智能电混、醇氢电动等领域的技术优势,提供了包含350辆醇氢汽车在内的共950辆智能精品车支持出行服务,这也是醇氢汽车首次大规模服务于国际性体育赛事。
用新能源汽车服务国际赛事并非新鲜事,在“冰城”哈尔滨为何选用了醇氢汽车?醇氢有什么优势?这一独特的新能源技术路线正在闯出一条新路。
打造“绿色、智能、安全”的亚冬会出行场景
吉利控股集团是第9届亚冬会官方汽车服务伙伴,服务亚冬会的950辆智能精品车来自旗下吉利、领克、极氪、翼真、雷达等多个品牌,涵盖甲醇、纯电、电混等智能精品车型。从护航火炬传递、礼宾服务到交通保障,从冰雪路面驾驶、防御性驾驶技巧到车辆清洁维护,“绿色、智能、安全”覆盖了亚冬会各个出行场景。
吉利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杨学良表示,吉利不仅组成了亚冬会历届最绿色、最智能的赛事保障服务车队,还以新能源多元解决方案和天地一体化智能出行生态,为各国运动员、教练员及来宾提供优质服务。
智能出行方面,吉利以“天地一体化”科技对亚冬会进行全副“智能武装”。吉利旗下时空道宇通过三个轨道面30颗卫星,实现24小时全球90%区域覆盖的卫星通信服务,为亚冬会车辆的精准调度、定位、导航、通讯与安全运行保驾护航。吉利星睿智算中心以算力赋能,通过智慧能量管理、智慧运动控制、智慧云诊断,对车辆新能源体系进行全天候监测。
“绿色亚冬”出行如何打造?吉利针对寒冷用车环境,构建了新能源多元解决方案,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首次大规模服务于国际性体育赛事的350辆醇氢汽车,为亚冬会提供了安全、低碳的“醇净”出行。
醇氢汽车在极寒启动、续航能力、加注速度、适应性等方面的优势,也使其成为寒冷地区最适合出行的新能源汽车。醇氢汽车大规模服务亚冬会,标志着醇氢电动产业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质生产力实现从案例示范到规模运营的巨大跨越,获得了国际认可。
醇氢汽车——寒冷地区新能源汽车的最优解决方案
最佳技术路线是在实践中跑出来的。醇氢汽车参与亚冬会出行服务,吉利不只是想展现汽车,更希望让大众认识醇氢技术路线。
醇氢电动是在电动化基础上,把甲醇作为液态的氢直接替代传统的氢燃料电池系统用于发电供电,实现了比纯电动车辆充电补能方式更便捷、更经济实用的升级发展。
以哈尔滨为代表的寒冷地区,亚冬会期间最低温度达到零下24℃,最高气温为零下5℃,且冬季十分漫长,从11月到次年3月大约有150天,占全年时长约41%。传统燃油车在低温下容易出现启动困难、油耗增加等问题。纯电动汽车在这样的环境运行将面临不能正常充放电,续航严重衰减,甚至无法启动。
而吉利醇氢汽车在电动化基础上把甲醇作为液态的氢直接替代传统的氢燃料电池系统用于发电供电,能够在零下40℃的极寒环境下启动,在哈尔滨零下30℃的环境中,续航保持率超90%,有效解决了纯电动车低温“趴窝”的痛点,成为极寒工况下新能源汽车最优的解决方案。
与此同时,醇氢汽车具有出色的续航能力和快速加注的特点。相比电动汽车,醇氢汽车的加注时间更短,可以更快地恢复行驶能力,这对于高强度的赛事出行服务来说尤为重要。同时,醇氢汽车的续航里程也更长,能够满足长时间、远距离的出行需求,确保了运动员和工作人员的出行无忧。
之所以能够实现在寒冷地区启动、续航、加注等全方位的技术优势,是吉利过去20余年的研发投入和积累,解决了甲醇发动机零部件耐醇、耐久性能等关键技术难题,积累了核心专利300余项。通过材料创新和工艺改进,使发动机零部件能够适应甲醇的腐蚀性,大幅提高发动机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目前,1300多辆远程醇氢电动公交车已在大庆、天津等多个北方城市批量运营,较纯电动公交能耗与运营成本均有所减少,充分满足北方地区寒冷的天气条件,低温条件下可快速启动,续航里程可达600公里,运行时可保持制热开启状态使车内温度维持在20-25℃,比同米段纯电动车型冬季车厢温度提升一倍。
全球共谋碳中和破局技术 甲醇技术备受关注
“虽然电力将日益取代石油成为路面交通的主要能源,但可再生燃料中包括甲醇等氢基燃料在交通运输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近日公开表示。
甲醇技术已经获得了全球的认可和关注,并有望成为交通领域的新能源新生力量。
甲醇是氢在自然界中的最佳载体,具有燃烧高效、排放清洁、可再生等特点,且在常温常压下是液体,在储存、运输和使用等环节,更加经济安全便捷,能有效均衡能源清洁低碳、价格低廉和安全稳定三者的关系。
2019年,美国SAE出行创新大会上,“甲醇燃料”作为替代燃料的地位获得全球学术界认可,同年《世界燃料规范》认可了甲醇掺混汽油的方式及其甲醇节能减排的优势,甲醇作为低碳清洁燃料成为业界共识。美国能源部去年发布《甲醇作为美国替代运输燃料》白皮书,详细论述了甲醇作为美国运输燃料的可行性。
在欧盟,甲醇作为绿色合成燃料备受关注。保时捷从2020年开始便进行多次投资,推进甲醇合成燃料的生产。保时捷与西门子能源、埃克森美孚等多家公司合作,共同推进e-Fuel(电子燃料)的研发和应用。欧盟已明确,2035年燃油车禁售之后,依然可继续销售使用绿色甲醇等电子燃料的内燃机汽车。
在日本,丰田、马自达、斯巴鲁于2024年5月举行题为“多路径技术说明会”的联合发布会上,宣布将继续投资和开发使用绿色燃料的内燃机技术,并通过内燃机与电动化技术相结合,助力内燃机脱碳。
此外,甲醇作为未来可行的船用燃料已得到全球航运巨头认可,马士基积极推广和应用绿色甲醇燃料,双燃料甲醇集装箱船队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24年上半年,全球甲醇动力船手持订单已达242艘。
甲醇经济时代机遇已来临
据了解,我国政府近年出台了一系列大力支持甲醇生产及利用的政策文件,为绿色甲醇产业的发展及应用指明了方向。
吉利秉持着“用绿色甲醇破解世界能源和‘双碳’难题”的理念深耕甲醇经济二十载,已在绿色甲醇领域形成了覆盖碳捕集、甲醇制备、运输、加注及车辆应用的全绿色生态链,全面推动甲醇能源、甲醇汽车及其增值服务。
吉利成功开发包括甲醇乘用车、甲醇货车、甲醇客车等系列车型共20余款,涵盖了甲醇直驱、甲醇混动、甲醇增程等多个动力路线,已规模化运行近4万辆,累计行驶里程接近200亿公里,最高单车运行里程超过150万公里,形成甲醇汽车核心专利300余项,并荣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特等奖等重量级奖项。
李书福表示:“甲醇经济是新能源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新能源供应链的稳定与创新,促进新能源汽车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甲醇经济的可行性在全球范围内已获得学术界的认可及产业界的充分论证,在各级政府和业界的努力下,我国已具备了进一步发展甲醇经济的基础。为构建新型能源体系,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为实现能源自给自足,从能源小国走向能源大国,并实现从原油进口国转变成能源出口国,我认为在中国发展绿色甲醇能源完全符合中国式现代化要求,我们都应该为此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