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不度玉门关,又见才子伴乐谈。
前阵子上海展会匆匆一瞥之后,我写了一篇关于数播、网播的思考的分享。虽然那篇没有涉及什么具体产品,写得也比较枯燥,但是讨论的量其实还是超出自己预期的,基于本地播放和流媒体播放的网播、数播,现在看来是将来挺长一段时间台式音源的方向,即便自己是个老派的CD党,这两年也是在不同场合学习和见识到,而今年相对接触的网播类器材和实践机会相对比较多,所以本文算是结合实际,记录这段过程中的一些折腾,这篇不适合网播老司机,对网播数播有兴趣的新手可以随便看个乐子。
一、起步:支持网络遥控的数播
最早折腾网播是2019年年初,淘了一个二手的鼠莓派2代,这个是上海的激光鼠老师,用树莓派的板子加上自己的电源优化的,用法也比较简单,直接用网线,把它连接在路由器上,用手机或者电脑控制即可。鼠莓派2代的输入输出都是USB,也就是说,大多数应用场景,就是把移动硬盘插上去,鼠莓派就变成了数字转盘,USB输出给解码器或者一体机。鼠莓派对我来说最大的意义,在于它可以让用户脱离电脑,实现本地播放,虽然用手机或者平板操控起来比较麻烦(没有app,靠网页,曲目数多了会卡),但是相比PC来说,树莓派因为整体功耗很低,所以搭配不错的低压线性电源之后,声音表现的下限远高于电脑,所以鼠莓派听起来,会比绝大多数做过软件优化的电脑更好听。但相应的,它的音质上限其实也不算特别高,好在价格便宜,门槛也低,适合新手入门使用,
同时,适用于电脑的各类USB净化设备,在鼠莓派身上也同样有用,去年我搭配鼠莓派USB输出净化的是ifi的iGalvanic3.0,比起直连,要可能再多一根USB线,整体有点酱油贵过鸡,但是效果还是立竿见影的。IFI这个品牌,在以前的一些分享中说过,我对他们家电源类、USB净化类,以及解码类的产品是非常推崇的,这是一个在小型器材开发上很有深度的品牌。他们家很多配件类还是比较适合用在PCHIFI或者数播网播的环节的,后面还有用到它们的地方,我们慢慢说。
简单好用的鼠莓派算是一个启蒙,打开了数播网播的大门,其实鼠莓派严格来说是一个“用网络遥控的数播”,虽然其内置了一部分网络FM功能,但是基本用不上。数字转盘基本就是它最大的功能,在2019年的下半年,国内的享声,推出了平价一体机A1,申请到样机试听后,我也记录分享过,和鼠莓派相比,A1则是一台功能完整的数播兼网播,作为数播,A1可以完全脱离其他前端,直接插卡或者移动硬盘实现播放,而作为网播,A1可以接上网线,用家可以很方便的通过手机或者平板的第三方app对其进行遥控。在个人来看,A1是一台比较典型的网播,因为它可以满足这几个功能:1、可以插移动硬盘,实现NAS的一部分功能,可以把硬盘上面的本地音乐,通过网络推送到本地其他的设备上;2、可以通过DLNA或者Airplay接受其他网络设备的本地推送,比方说来自手机或者NAS;3、可以作为roon ready设备,接受roon软件主机的网络音乐推送,比方说来自tidal或者qobuz的推送。我属于对流媒体播放要求不高的那种,以上三个功能,能满足前两个的,我就认为是网播的范畴了,至于第三个,随缘了。
二、入门:安心于本地播放
享声的A1在我手里用了一个多月,因为我觉得它的数字输出等级高于模拟输出的水准,所以最终定位是作为数字转盘,插上移动硬盘,向另一台支持DLNA的解码,IFI的旗舰PRO IDSD推送音乐,要不怎么说IFI还是挺前卫的,PRO IDSD是2018年的机器,除了不具备读取移动硬盘的功能(但是可以读取tf卡),其他DLNA/Airplay推送功能都是有,但是2018年写分享的时候,我也直言,彼时并没有开发出它的网播功能,享声A1的到来,无意中解锁了PRO IDSD最后一种打开方式,也是挺让人意外的。所以当A1巡回结束之后,咬咬牙入手了享声家的次旗舰D300数字转盘,虽然承担和A1先前一样的工作,但是D300的机能明显是更强的,无论是数字输出的质量,还是系统的响应速度。把D300和Pro IDSD各自用网线连在同一个交换机或者路由器上,就可以实现本地推送,当然你也许会问,本地推送有啥意思?直接把D300的数字输出连接Pro IDSD就是了。这种方式是偏传统的,最起码的要求是两台机器位置比较近,而本地推送的好处就是两台机器可以离得很远(因为网线可以比传统hifi的数字线要长的多),尤其是Pro IDSD还支持wifi,所以完全可以D300放在听音室作为主力数字输出,而Pro IDSD摆在卧室,靠着wifi变成一台床头小台机,如果你预算充足,甚至可以每个房间都放一台支持wifi的网播,各自推送独立播放。不拘泥于场地,在我看来是本地流媒体推送比起传统分体式音源最大的优势。
这种玩法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我发现自己抓轨的动力比以前更强了,原因是以往CD只能在听音室播放,现在抓轨存放在D300上以后,只要有支持wifi的便携播放器或者网播,甚至手机,我都可以随时随地聆听,很是方便。期间还试过矩声Element M,这是和Pro IDSD功能类似的产品,比Pro IDSD强的地方在于,它可以直接读取外接的移动硬盘,还有专属app,但是不如Pro IDSD的地方在于,Element M必须工作在有wifi网络的地方,不能作为传统的单独解码器。那段时间,自己都是用bubbleupnp这个app去操作的,本地化推送这个服务,在其他一些app,比方说QQ音乐,网易云音乐里面也有,关键字就是DLNA或者Airplay。
我们梳理一下这种流媒体本地推送的脉络:音乐文件从NAS(D300数字转盘)通过网线到达路由器(或者交换机),再通过wifi或者网线,到达负责播放音乐的一体机,这个数据传输,其实和传统的转盘-解码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不过走的介质是网线,通过了交换机,协议也不是SPDIF而已。虽然数字“流动”的路径变得更加复杂,但换来的是摆放空间上的自由和操控的方便,要么怎么说流媒体是未来的方向呢,懒人才是世界发展的原动力。可以说,基于本地音乐的流媒体推送,自己目前也就玩到这个程度了,日常抓轨,然后通过D300进行推送或者AES输送给传统音箱系统,偶尔通过网易云或者QQ音乐直接投射给Pro IDSD。而前文所说网播概念里面的第三个要素:roon,我是半年前才开始研究的。
三、进阶:尝试在线流媒体,尝试ROON+TIDAL/Qobuz
什么是ROON?打个比方,ROON是一个多平台软件,提供一个音乐购买和聆听的平台,类似于淘宝APP,但和淘宝不一样的是,这个平台上目前只有四家店铺,分别是TIDAL、Qobuz、Dropbox和本地音乐。前三个都是国外的在线音乐聆听软件,最后一个是用家自己的音乐收藏。用户在前三个“店铺”里面消费充值,就可以聆听海量的高码率在线音乐。年初时候听闻ROON也在和国内外几个在线音乐平台商讨合作,不知结果如何,或许在将来某个时候,我们也可以看到酷狗、QQ或者网易云在ROON的入驻。至于索尼HIRES,个人也是希望看到其入驻的,不过考虑到大法一向独来独往,私认为可能性极低。
作为一个整合本地资源和两大音乐平台的“平台”(有点拗口是不是),ROON在音乐的检索、归档和点播方面,体验感都是相当不错的,但它的优势不止于此,因为定位于高端市场,平台提供的也是高码率流媒体,因此ROON结合网络流媒体的特性,制定和认证了基于HIFI硬件方面的架构。我们有时候看到网播设备说自己通过ROON READY,其实就是这个意思。和ROON主要相关的硬件分为两类,各有分工。最核心的叫做ROON CORE(核),它的本质就是一台接上网络的X86电脑,负责音乐的检索和流媒体下载,硬核玩家可以购买或者diy专机,要求不高的玩家,在自己电脑上装个roon的客户端,就可以当作core来用了。专机的好处有两个,第一是硬件软件都有优化,对声音表现是正面的,第二因为功耗小而且没有显示屏,可以24小时开机不心疼。第二种硬件也是我们见到最多的,叫做ROON READY,这类器材通常是带网口的播放器或者一体机,负责从核或者桥那里接收音乐数据并且播放。在ROON ready当中,有一类不带播放能力,只具备数据传输能力的硬件叫做BRIDGE(桥),负责从网线接收来自核的音乐推送,并且转换为USB或者同轴等其他形式的数字协议输出,类似于PC HIFI里面的界面。
可能初次接触这些概念会让人觉得眼晕,最初我也是这样,习惯了就好,玩ROON的硬件门槛可以很低也可以很高,总结就一句话:Core核一定要有,其他设备量力而行。无硬件投资的话,随便一台电脑装个ROON软件就OK了,电脑做核,不需要桥,直连一体机就可以。而复杂一点的玩法就是core核、ready各自独立。倒腾了一阵子,主要尝试了韩国Waversa和国内的门耳朵、矩声这几个品牌的大件,以及一些起优化的配件。最终选择的搭配和优化,以及可以改善但是没有改善的,都记录如下:
四、精打细算:ROON组件的选择和搭配
ROON最核心的CORE(核),我选了门耳朵的BRAIN,前面说过,动手能力强的玩家,直接买一台NUC然后刷ROON的官方固件就可以成为一个核了,它的本质就是一台低噪音低功耗小体积的X86架构电脑。ROON官方推出的核性能理论上是最好的,但是没有选择的原因有两个:第一,价格不便宜,一万多,比BRAIN贵一倍,下不了手;第二,对于国内网络优化做得不到位,这个不做深入阐述,懂得都懂。而BRAIN在官方固件的基础上,加入了优化,更加适合国人玩家的使用。市面上也有其他第三方的CORE产品,比方说赛耳之声,感兴趣的玩家也可以试试,CORE不是游戏主机,所以并不是纯粹看CPU内存这些,而是一个性能和功耗之间的平衡拿捏。起步阶段,玩家心里没底的话,也可以找一台二手的笔记本电脑,装个ROON客户端,长期插电关屏不关机来使用,等玩溜了再换成专门的NUC核。
理论上,有了CORE,USB口上直接插个一体机就可以玩转在线流媒体了,但是这么做,其实和大多数PC HIFI玩家在电脑上面直连后端没有太大区别,因为CORE本质就是一台电脑。电脑上面USB口产生的电磁干扰和JITTER一样会有,只是因为功率偏低,CORE身上这种因素对声音的影响会比普通台式电脑小一点,你可以用IFI iSilencer+或者iDefender+这样的USB隔离+优化设备去提升CORE本身USB口的表现,但是其整机上限则是被限定的。所以个人是不建议CORE直连一体机或者解码的,CORE从TIDAL/Qobuz获取的音乐数据,在被后端接收之前,需要一个隔离和净化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就是通过网线,因为网线上是不走供电的,在电磁信号上的免疫能力强于USB线,所以如果使用的是ROON READY设备,比方说Waversa minidac这样带网口的纯解码,那么用一条网线把它和CORE连接在同一个路由器/交换机上就可以,如果你觉得交换机/路由器有不确定性,大部分专门的NUC核是拥有两个网口的,一出一进,用网线直连core和ready设备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案,具体怎么接,要看设备在房间里的摆位,这一点上,再次体现出网播的优越性之一——方便。
在ROON READY设备上,我最终的选择不是矩声Element M这样可以直接播放的一体机,而是前文所说的网桥:来自韩国Waversa的Wstreamer。网桥就类似于PCHIFI里面的数字界面,它的好处就是网线进,USB或者同轴口出,完成一个协议和格式的转换,方便接驳各类不支持网口的传统音响设备。有了网桥,家里原有的CD转盘-解码系统就可以和流媒体播放无缝融合了。有人问,才子你用的core不是门耳朵的吗?他们家官配的网桥canon如何?其实canon也在我这里服役了很长时间,本身性能不错,而且价格还比Wsteamer要低,最终没有选择的理由,源于第三台机器。
当初借来试用的时候,门耳朵配了一台专门用于净化隔离的机器,叫做“廖隔离”(大概开发者姓廖),采用了光电隔离,将core的数字信号先转化为光纤信号,滤掉USB里面的电磁干扰,再进行光电转换,通过网线输出给canon,这台“廖隔离”你可以理解为一台光交换机,也是一台鸡血外挂,加上去以后声音立刻变得饱满圆润了,属于插上去就不容易拔下来的那种,好奇之余,问了一下价格,然后觉得如果剁了,声音自然会饱满圆润,但是钱包必然不会饱满圆润。这几个选项的整体价格(其实也是声音表现)是canon
当然了,很多时候器材搭配也是有利有弊的,廖隔离虽然强大,但是它等同于自己在家庭网络中,单独划分出一个不受打扰的,只有core和canon两台设备的局域网,用于传输ROON音频的话,这是好事,但如果用家有一天想换换口味,试试DLNA/Airplay推送的话,会发现播放端搜不到canon,因为它被“隔离”了。虽然ROON软件管理本地音乐的功能很强大,但是老外对于音乐的归档和检索模式,不太适合我这样用文件夹分专辑存放的路子,所以当播放自己的cd抓轨时候,我还是会采用享声D300做数字源,直连DAVE解码或者通过DLNA/Airplay推送给支持多协议的Wstreamer。由Wstreamer传输给minidac mk2等其他解码后端。OK,关于网播/数播的系统搭建过程,罗罗嗦嗦写了很多,你会发现我几乎没有提及过解码和放大的环节,因为网播系统和传统HIFI系统到了解码这个环节之后,都是一样的了。他们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前期的数字信息获取和传输。传统系统是转盘读取信号,通过数字线传给解码,那么只要抓好转盘和数字线这两个环节就行。而网播是数字转盘(例如D300)或者CORE读取本地或者来自网络的信号,通过网线和交换机,传递给解码或者网桥(界面),这个环节明显比传统HIFI更为复杂,那么要保证最终的声音质量,需要注意的环节就不止两个了(比方说前面获得廖隔离就是),这个优化的过程,我还在慢慢摸索,先分享一些自己已经验证过的结论,抛砖引玉吧。
五:还在探索中:网播系统的环节优化
首先要注意的就是供电和信号隔离,这个要感谢乾龙盛,“电为声之母”的口号已经家喻户晓,器材吃饱了才有力气干活儿。在网播的系统里,你会发现,小功率和低压设备特别多,这类器材对于电流的波动就会特别敏感,需要针对性优化。
拿我自己现有系统举例,需要外接线性电源供电的是IFI Pro IDSD解码、waversa家的minidac mk2解码、Wstreamer网桥,而内置线性电源的是鼠莓派、门耳朵canon网桥和brain核。对于后面几个比较好办,直接找根强调能量感HIFI电源线怼上去就好,而前面几个需要外接线性电源的,我的选择也很简单:专注于电源和隔离的IFI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旗下一堆配件可以使用。
首先是平价线性电源系列叫iPower,没记错的话,Pro IDSD的外置电源就是隶属这个系列的,目前最新一代是加了后缀的iPower X,颜值和储备功率都比上一代优秀,从5v到15v都有,因为Wsteamer网桥韩版原配的就是牛输出线性电源,所以我只为minidac mk2解码搭配了iPower X,当然,网桥不加强是不够的,网桥是数据缓存之后时钟重构再进行格式转换的地方,对于电压稳定性要求甚至高过解码,我在其原配电源输出口串联了DC iPurifier2电源直流净化器,让进入网桥的电流更加干净,电压更加稳定。而Wsteamer、canon这两个网桥的输出端,也就是USB口连接解码器的环节上,因为不需要USB做任何功率输出,所以分别为它们串联了iDefender+和iSilencer+,前者相当于简单粗暴断绝了网桥输出端的USB原生电压(可以并列另一个iPower X另行供电),更加适合Wsteamer连接DAVE,而后者相当于对USB数字信号进行再净化,更加适合连接minidac mk2。
这四个关于电源和USB的小配件,虽然非常平价,但是很有用,而且插拔简单,容易让用家很轻易听出前后区别,简单来说,他们的共同特点是,让最终的声音铺得更宽敞,结像更加凝聚,背景也更黑。但是这类配件,属于调料,建议在大件确定之后,作为添砖加瓦的完善使用,每一个环节都要权衡之后再选择,比方说在我的系统中,虽然都工作在同样电压下,但iPower X和DC iPurifier2就不适合交换使用,这是结合每个器材的个性确定的,不是定数。写到这里,怎么感觉这篇记录网播搭建的分享,IFI或成最大赢家?
第二个要注意优化的地方,可能会引发一些线材无用支持者的不适,那就是网线。毕竟电源线/USB数码线对传统HIFI系统有没有影响这种话题,还经常引发争议,我现在要是说网线对网播最终声音表现的影响很大,怕是有人要顺着网线跑过来骂了。只是,很不凑巧,这在我的系统上偏偏是事实。
我先后用过三种网线,第一是绿联超6类网线,这是最便宜的,20元附近,其次是大陆代工NANO CABLE的超8类网线,40元价位,第三是台湾天乐的X-N12单晶铜7N线基网线,2m价位大约3-4k,这个和前两者悬殊就比较大了,其实对于网播来说,网线就是数字音频流动的血管,要不怎么叫“流”媒体是吧?虽然网线隔绝了功率传输,其带宽也足够,但是不同介质和屏蔽下依旧有jitter大小的区分,最便宜的绿联网线比起NANO CABLE网线,显得稍微糊了一些,但是声场变化不大,而天乐的网线则是非一个层面的存在,换上之后,整个声场立刻扩了一整圈,且呈现出圆形,乐器的通透度和密度也都有提升,确实有插上去舍不得拔下来的感觉。
因为网播系统,一般来说,至少需要不少于两根网线,如果条件只允许换一根的话,个人建议是换掉roon ready设备上的那根,无论是core网口直连ready,还是交换机直连ready,这根连接ready设备的线,都是最敏感的。其次敏感的是core连接路由器或者交换机的那根线,不差钱的话,路由器连接连接宽带猫的那根网线,换掉也有提升,但是个人认为,必要性不大。有那个投资,不如购置一个发烧级的交换机了,目前我们已经看到有品牌推出类似产品,只是我觉得自己还没到那个消费层次。
其实玩网播数播、玩roon的初衷,就是想用电脑级别的投资,达到接近于传统HIFI的声音效果。从目前的最精简的硬件搭配来看,整套核(Brain)+ready(Wstreamer)+网线(一根1.5米)的投资大概在13-14k左右,再加上IFI的那一堆配件,总价在16k左右,这套网播播放自己的CD抓轨,和手里差不多同样价位的THETA JADE纯转盘播放同一张CD原盘,两者接入同一解码AB对比,音质基本是一个等级的,CD转盘的底气和能量更足,而网播系统的通透度和层次感更好一点,我不知道高端系统上两者的千秋,至少在15k附近这个入门转中档的价位,两者是不分伯仲的。但这仅仅是硬件,软件投入方面,传统HIFI的投入就是买碟,无止尽地买,很难明确一个预算上限,而网播系统最贵的软件投资则是ROON本身,终生费用大约在6k左右,不想终生而想交年费的话貌似每年几百。而roon里面的tidal和Qobuz则很便宜,每个月冲30不到就可以随便听了(我觉得比大法HIRES省钱不少)。帐目基本算好了,就看每个人不同口味的选择了。
结语
可能除却展会报道,这是我2020年写过最长的文章了,记录了近两年自己在数播网播方面的尝试和心得,希望能抛砖引玉吧,流媒体是未来的方向,你想好和它相处的方式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