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藏文物赏析
瓷器是古代中国人民创造的重要产品,是对世界科技文化的杰出贡献。宋代是中国制瓷业极其辉煌灿烂的历史时期,是中国瓷器史上百花争艳的时代,西夏受其影响,也有较为发达的制瓷业。西夏瓷器不仅是西夏人的日常生活用品,更是西夏人的民族特征、生活习俗、科技文化、艺术风格的载体和展现,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西夏瓷器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器物之一是瓷扁壶,是西夏瓷器中比较常见的器物,也是最具民族特色的器物,产量较大,制作精美,更是享有“西夏瓷器骄子”的美誉。党项民族长期生活于马背,能耐寒暑饥渴,擅于骑射,而扁壶体态轻盈,形状非常适合在马背或驼背上吊挂携带,是西夏人所喜爱的用于装水、盛奶、灌酒的生活器皿。
扁壶的两侧有双耳或四耳,以便穿绳提拿或携带,其造型可能从游牧民族盛水的皮囊演变而来。有的壶腹部正反两面各有一圈足,背面圈足起放置平稳的作用,正面圈足有对称和加固胎体的作用;有的只有一侧有圈足;也有小型扁壶没有圈足。
西夏扁壶的工艺造型、纹饰内容、装饰手法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造型新颖,风格独特。西夏扁壶作为西域游牧民族日用生活器皿之一,是解决身处戈壁大漠、干旱缺水的游牧民出行、狩猎,尤其是将士征战必备的盛水器具,凸显了西域边塞民族把生活与制瓷工艺紧密结合的睿智,也赋予了西夏扁壶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
其二,纹饰精湛,寓意深刻。西夏扁壶在纹饰工艺上,从整器造型特征看似一个圆形体,如果比喻它代表了天圆,那么腹部中央圈足可象形为太阳或月亮,恰似"圆如天、满似月"的真实写照,这与西域民族信仰中的党项人把日与月"母美艳如千百日,父智明如万红月"的传神写意相结合,以壶托情,赋予了党项羌人出行远离亲人但与自然万物、亲情和谐、形神相宜的一种意景。
其三,边塞文化,古瓷之美。西夏扁壶集西夏瓷艺之大宗,它所开创的将实用与审美、生活与文化、平淡与创新相结合的富有创意的民族文化、边塞文化,以民间特有的工艺技巧,表现出独特的艺术之美,为中国陶瓷美学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武威西夏博物馆位于武威文庙门前,是一座坐东向西的"回"字型仿古框架结构建筑,占地面积3570平方米,展厅面积1400平方米。西夏博物馆从馆藏的众多西夏文物中精选150件,其中包括全国重点文物西夏碑、国宝木缘塔、国家一级文物西夏木板画及西夏泥活字版经文等,展现西夏王国的兴亡、西夏的经济、西夏的文化等历史,又通过大型浮雕、文物图片、壁画、背景画相结合的手法,真实生动地反映了西夏统治时期,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武威市西夏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