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故事|香港青年走上国际论坛讲述香港禁毒故事

新华社香港5月26日电 题:香港青年走上国际论坛讲述香港禁毒故事

新华社记者张雅诗

在联合国位于奥地利维也纳办事处的会议厅里,香港学生李骏耀身着正装,手持平板电脑,把简报内容再检查一遍,比平日在课堂上作简报更多了一份庄重。“毕竟是代表香港青年发言,责任重大。”他说。

不久前,20岁的李骏耀获选到维也纳参加“2024年度联合国麻醉品委员会青年论坛”,向世界各地的青年介绍香港特区禁毒教育和社区抗毒的经验,成为首位在该论坛上发言的香港青年。

充分准备脱颖而出

“虽然我们担当不同的角色,却有着共同的目标和信念,就是做好禁毒教育工作。”李骏耀说,参加此次联合国青年论坛的有学生、社工等一共30多人,现场还有联合国官员和科研人员,共同听取各地青年发言。

在简报会上,一共8位青年发言,每人限时8分钟。李骏耀顺利完成演说后,其他与会青年意犹未尽,追问更多有关香港禁毒和预防教育的信息。

联合国麻醉品委员会青年论坛是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的年度活动,旨在鼓励青年在学校、社区和青年组织中更主动推行毒品预防宣传教育工作。要在论坛上担任发言代表并不容易,香港的参加者首先要在港通过3轮面试,然后获中国常驻维也纳代表团提名,才能参与联合国的遴选,过程十分严谨。

“很感谢国家的提名,为我们香港青年提供了机会,也感谢特区政府保安局的支持和指导,让我获得这次珍贵的体验和经历。”李骏耀说。

目前在香港大学修读英语专业的李骏耀,是首届“保安局青少年制服团队领袖论坛”的成员。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在2022年施政报告中提出成立该论坛,作为深化特区政府各部门及职系参与青年工作的一项措施。

加入该领袖论坛之后,李骏耀获安排到保安局实习,协助筹办禁毒讲座、组织社区活动等,积累了不少禁毒教育和社区抗毒知识以及宣传经验,为他申请赴联合国青年论坛增添了信心。

在保安局禁毒处团队的带领下,李骏耀深度学习毒品预防、治疗和康复等知识,他还搜集了大量资料,重点研究如何更有效地推动和凝聚青少年参与禁毒工作。经过近半年准备,凭着对禁毒课题的深入了解,他最终顺利获选。

从“小天地”到“大讲坛”

位于港岛金钟的“禁毒资讯天地”,以多媒体互动等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到访人士尤其是年轻学生认识毒品及其危害。李骏耀曾在这里担任导赏员,孩子们踊跃参与游戏的情景,令他印象深刻。

“同学们,现在要投票了,你们会怎么选呢?”李骏耀刚抛出问题,面前几十张小嘴巴已迫不及待抢答。导赏活动有一个影片观赏环节,每当主角面临重大抉择时,影片便会暂停播放,让观众替主角做选择。

李骏耀认为,禁毒教育工作应从小做起,让孩子们及早知道毒品危害,减少他们误入歧途的机会。这种让参观者选择剧情发展的宣教方式,比仅用文字和海报更有效。

作为一名大学生,李骏耀带着使命从小小的“禁毒资讯天地”出发,迈向国际大舞台代表香港青年发表演说。他坦言一开始也没想到会有这样的机会。

他回忆大一时在校园看到“香港海关青年发展计划”招募成员的消息,刚好他希望深入了解纪律部队的运作,于是参加了该计划。后来凭着优秀表现入选“保安局青少年制服团队领袖论坛”。

如今,李骏耀已成为该领袖论坛的学长,他希望把相关知识和经验分享给新成员,以三个“心”的信念彼此勉励,一起服务社区,扶助弱势社群。

“第一是有‘爱心’,然后将爱心化为行动,向有需要的人伸出援手,这就是‘热心’。”他表示,还要对自己和一起共事的伙伴有“信心”,建立团队精神,发挥更大效益。

与祖国深化情感联结

李骏耀认为,亲身到不同地方考察交流,有助增长见识、拓宽视野,也能最直接了解一个地方的发展情况。

在加入“保安局青少年制服团队领袖论坛”后,李骏耀到访过内地多个城市,参观企业、与同龄学生交流、在天安门广场看升旗……这些行程,深化了这位“00后”与祖国在情感上的联结。

去年5月,该领袖论坛20多名成员展开粤港澳大湾区创科产业研学之旅,参观了东莞的高科技企业,并到深圳大学交流。

“我们和深圳大学的学生探讨港深如何融合发展,以及两地青少年在其中担当的角色。”李骏耀说。

去年8月,李骏耀首次去北京。“我一直都很想去北京,它除了是政治中心,也有丰富的文化历史元素,会让我更明白国家的历史和发展历程。”

北京之行最令李骏耀印象深刻的是在天安门广场观看升旗仪式。“当国歌奏响、国旗徐徐升起,整个氛围跟在电视上和在香港看到的不同。”李骏耀激动地说,这是一次丰富、美好的体验。

今年暑假,李骏耀将继续忙于禁毒教育推广。他获澳门特区政府邀请,将于6月到澳门参加当地为响应国际禁毒日而举办的系列讲座启动礼。届时他将与澳门的青年朋友交流,了解和学习澳门的禁毒政策,并分享香港经验以及他在维也纳参加联合国麻醉品委员会青年论坛的感受。(完)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