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400多年的“霸王鞭”,竟然和项羽有关

10月20日,在平顶山市叶县仙台镇董寨村老艺人董海彬家,一阵阵清脆的鞭声响彻整个小院。今年78岁的董海彬拿着一根由短竹竿做成的“霸王鞭”,转、拍、敲、抖,舞得风生水起,令人目不暇接。

“霸王鞭”又称连“厢棍”“花棍”“金钱棍”,集武术、舞蹈、艺术、强身于一身,在董寨村已传承400多年,2011年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董海彬是“霸王鞭”第二十代传承人,2013年,他被评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霸王鞭”代表性传承人。

竹竿打洞穿铜钱

董海彬在表演“霸王鞭”

董海彬在表演“霸王鞭”

10月20日上午,沿着整洁的村道走进董海彬家,和煦的阳光铺满整个小院。屋内的桌上和墙上有不少董海彬外出表演的照片和获得的荣誉,无声地诉说着他为传承“霸王鞭”而做出的努力。

“每天不打上几下,总觉得少了点什么。这是我自己做的,屋里还有100多根,出去表演时用。”董海彬手中的“霸王鞭”由一根长约70厘米的竹竿制成,粗细如横笛,中间掏了六个透根洞,四长两短,每个洞用一根铁钉横穿两个铜钱,铜钱一大一小,上有“康熙通宝”“乾隆通宝”字样。记者拿起“霸王鞭”轻轻挥舞,可听到清脆的哗哗声。

董海彬讲解“霸王鞭”的制作工序

董海彬讲解“霸王鞭”的制作工序

“做一根‘霸王鞭’需要2天至3天,有十几道工序,很费事。”董海彬表示,选用的竹竿大部分是从南方运回来的,除了粗细有要求,还要挑选那些皮厚的,这样舞动时声音比较响亮。在竹竿上掏洞时,需要用小钢锯一点一点锯,稍不留心就可能锯坏。大洞在两端,小洞在中间,相邻两个洞需要左右错开,以便击打时引起共鸣,防止破裂。钉钉子时也要小心,防止钉劈。此外,铜钱越薄,声音越清脆。

叶县仙台镇文化站站长贾晓红说,因为舞蹈时会发出哗啦啦的声音,董寨村村民更愿意称“霸王鞭”为“响杆”。“霸王鞭”虽小,打起来却很有讲究,它是根据河南曲剧的大起板,按照其节奏不停地敲打肩、肘、腋、手等部位。董寨村家家户户都有“霸王鞭”,在村里的文化广场上,每晚都能看到村民在打鞭。

源起项羽世代传

董海彬带队外出表演

董海彬带队外出表演

“小时候,村里就有很多人打‘霸王鞭’,耳濡目染,我渐渐喜欢上了。”董海彬说,1958年以前“霸王鞭”还保留着传统面貌,人员由老生、老旦、青衣、两个小旦、和尚等七八人组成,一般戏曲化妆,和尚穿黄马褂、鼻子上画白蝉,负责打鞭,一个小旦耍盘,所有人均脚踩高跷。

1958年,正上小学的董海彬开始跟随村里的老艺人董花岗、董尚奇学习“霸王鞭”,当时“霸王鞭”已渐渐脱离高跷。董海彬悟性高、肯钻研,很快掌握基本技巧,为领会动作要领,他不断地练习拍、抖,即使手上磨出了血泡也咬牙坚持。

“听老辈人讲,‘霸王鞭’在我们村已流传400多年。”董海彬表示,明朝时期,董家人的祖先由山西洪洞县迁居仙台镇董寨村,当时这里就有“霸王鞭”表演。此后,“霸王鞭”技艺在董寨村世代相传。

有关“霸王鞭”的传说流传已久。相传秦末楚汉相争,项羽与刘邦击掌相约,先入咸阳者为王。项羽一路过关斩将,所向披靡。每攻下一座城池,项羽便在马上挥舞马鞭,高歌劲舞。舞至酣时,命士卒折木为鞭再舞,共同欢庆胜利。因项羽自称西楚霸王,“霸王鞭”由此得名。这种欢庆胜利的即兴舞蹈形式,由军营传至民间。人们在战胜自然灾害、取得农业丰收时,纷纷效仿表达喜悦之情,逐渐演变为一种传统舞蹈节目。

1959年,叶县文化馆派人到董寨村挖掘整理“霸王鞭”,组合了几种简单的打法,然后带领董花岗、董尚奇等人赴郑州表演,首次将“霸王鞭”脱离高跷搬上舞台,赢得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非遗迸发新活力

董海彬在排练

董海彬在排练

在继承传统“霸王鞭”的基础上,董海彬推陈出新,把原先的4个舞鞭套路扩展到8个,还练就了绝活儿——抖鞭,在击打的间隙,利用手腕的力道,小幅度快速抖动,铜钱响声不间断地变换,犹如神助。凭着对“霸王鞭”的一腔热情,董海彬2008年荣获“河南省民间表演艺术家”称号,2013年被授予“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霸王鞭(花鞭舞)代表性传承人”称号。

在董海彬的积极传播和推动下,“霸王鞭”在董寨村一带家喻户晓,成了村民们茶余饭后的休闲娱乐方式,不仅小学生会打,连三四岁的孩子拿根棍子都能打几下。逢年过节,董海彬就带队四处演出,吸引了不少人前来观摩学习。

2015年,在河南省“文明生活·教你一招”群众文艺活动基层文艺骨干培训班上,董海彬配合有关专家,把“霸王鞭”的舞鞭动作和元素加以修改创新,改编成时下流行的广场舞向全省推广,欲将它打造成河南的一张文化名片。

叶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产业发展股股长赵国杰介绍,为弘扬传统文化,2014年,该局利用项目经费和配套资金,在仙台镇董寨村设立了“霸王鞭”传习所,购买了服装、道具以及相关设施设备。2017年,叶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授予董寨小学“霸王鞭传承培训基地”称号,仙台镇也将“霸王鞭”教习扩展到镇里所有中小学校,在学生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2020年,央视《中国影像方志》栏目组来叶拍摄录制了“霸王鞭”。

董海彬向孩子们讲解打鞭要领

董海彬向孩子们讲解打鞭要领

董海彬表示,董寨村文化合作社成立后,又成立了“霸王鞭”文化合作社,定期举办“霸王鞭”传承培训,开展“霸王鞭”进校园活动。“作为传承人,我一定会把这项技艺发扬光大。”董海彬还收了个徒弟,是“霸王鞭”第二十一代传承人。

贾晓红表示,“霸王鞭”铿锵有力,非常有感染力,是河南的民间艺术瑰宝,仙台镇将全力支持“霸王鞭”的传承与发展。

(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 张建新 通讯员 燕亚男)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