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大火,除了故宫这个大IP加持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它展现了中国的匠人情怀:文物修复师们踏着清晨的霞光推开宫门,又在日落时分挨个打卡离开,每日同国宝朝夕相处,全心投入绚烂的传统工艺文化中……
其实在红墙黄瓦的故宫之外,也有一群民间文物修复师,他们散落在全国各地,用无数日夜的辛勤劳动复原与重现的,是一个见微知著的历史时空与一方奥妙无限的艺术天地。
在火山小视频上,这位名叫“石来运转文物修复”的用户,就用手机镜头记录了一群文物修复师们的工作日常。
石来运转文物修复在火山分享了视频,快来围观!传送门戳我>>我>>http://reflow.ieshuoshan.net/hotsoon/s/yRkUU0Wp700/ 复制/ 复制此链接,打开【火山小视频】,直接观看视频~
和传统的杂技等绝活儿一样,文物修复的核心就是“肌肉记忆法”,即在明晓技法的前提下,狠下工夫反复苦练,别无捷径。而这种苦练,往往要付出很大代价,在“石来运转”视频中出镜率最高的杨师傅,就因为长期的训练导致指关节肿大,双手伸平,十指会微微颤抖,无不印证着他钻研的苦工。
以古字画为例,在杨师傅的眼中,看见一张中国古画,第一眼不是看一张画,而是习惯性地去看它的损坏状况。发黄,虫蛀,发脆……就像医生了解病到根源一样,不能丝毫出差错。即便是精密的仪器也无法检测出字画内部的损坏情况,只能凭借多年积累的经验,找到需要修复的病灶,才能进行修复工作。
古字画修复的四个主要步骤:洗、揭、补、全。洗考验耐心,揭考验手法,补考验眼力,全考验画技。每一个修复细节里的哪怕一丝丝疏忽,都可能导致文物的永久性损毁;修复与毁坏,仅一线之隔。
其中最关键的一步是揭。有些画纸的纤维朽了、断了、甚至碎裂了,几乎失去了拉力,用镊子就根本没法揭,就要用到搓揭的手法。只见杨师傅用手指的指腹轻轻地摩挲,找到合适的方向,缓缓地、抽丝剥茧式地把后面的装裱去掉。
从洗到全,必须平心静气、耐心、耐心、再耐心。正因为极度考验耐性,一幅画,久的,说不定一年都修补不完。杨师傅有时晚上睡觉,都会思考修画的问题,在他看来,从某种意义上一件古字画的修复,就是同古人的一次神交。
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视字画与人一样,是有生命的,而这些文物修复师们凭着智慧衍生了代代相传的绝技,使得这些艺术瑰宝得以被完善保护,现在这些技艺正通过火山小视频被更多人知道,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追求与执着,也让更多国人感受到这份赤子之心的温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或企业宣传文章,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