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市普陀区与昆明市东川区的紧密协作下,东川区果蔬产业迎来了新发展机遇。通过全链条帮扶,普陀区不仅为东川区注入了“输血”式的直接援助,更推动了当地特色产业的“造血”功能,实现了从内而外的全面提质增效。
干热河谷是指高温、低湿河谷地带,具有“干、热、临水”等特征,可量化定性为“海拔低于1600米、年降雨量少于1000毫米、距离主要水系及其一级支流30公里以内”3个标准。昆明市东川区便是这样的地区。
东川区干热河谷主要分布在金沙江支流小江沿线,因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作物的生长周期长,造就了东川热区果蔬独特的口感和品质。普陀区援滇干部深入调研后,紧扣这一资源优势,以科技赋能、园区培育、市场拓展为三大抓手,推动东川热区果蔬产业迈上新台阶。
普陀区牵线搭桥,促成东川区与上海市农科院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围绕东川热区特色产业发展需求,共建小江干热河谷果蔬孵化基地,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开展试验示范。上海市农科院专家工作站成立后,更是为东川区带来了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显著提升了果蔬产业的产值和效益。
“我们通过与上海市农科院的合作,不仅引进了超过25个优质果蔬品种,还培养了一批本土的种植能手。”东川区府办副主任、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普陀区援滇干部金鸣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种院地合作模式,为东川热区果蔬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科技动力。”
在推动产业振兴,推动当地园区建设方面,普陀区投入大量帮扶资金,与东川区共建小江干热河谷农业科技产业园,建成日光智能温室大棚31140平方米,连栋智能温室大棚44100平方米。园区内,智能温室大棚、无土栽培、节水灌溉等现代化设施一应俱全,有效解决了东川区水资源分布不均、有效土地面积少的问题。通过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园区实现了绿色种植和高效生产,成功培育出多个省市级“一村一品”,带动了周边农户的致富增收。
“园区的建设,不仅提高了果蔬的产量和品质,还为我们提供了稳定的就业岗位。”一位园区工作人员表示,“感谢普陀区的帮扶,让我们在家门口就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产得好更要卖得广。在消费振兴方面,普陀区援滇干部积极搭建招商引资平台,帮助东川区引入农业科技企业,拓宽销售渠道。通过举办招商引资推介会、村企结对帮扶等活动,普陀区成功打通了东川特色产品走向上海市场的通道。同时,普陀区还积极推进“云品入沪”,在东川设立特色农产品展示集市,将东川的农产品直接推向上海消费者的餐桌。
“我们希望通过这种全方位的合作模式,让东川的果蔬产品走出大山,走进上海乃至全国的市场。”东川区委常委、副区长、普陀区援滇干部刘俊表示,“我们将继续深化合作,共同书写沪滇协作的新篇章。”
自2017年上海市普陀区与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开展东西部协作工作以来,已经携手走过7年,两地围绕“中央要求、东川所需、普陀所能”,在产业协作领域,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合作。今年3月,两地继续签订了东西部协作框架协议,进一步加深交往、携手共进。在普陀区的助力下,东川热区果蔬产业已经发展成为当地的经济支柱,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力量。
作者:
编辑:张晓鸣责任编辑:祝越
来源:上海普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