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证”的面前,都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近日,“无臂男子免费乘地铁被要求出示残疾证”一事流传社交网络。网络视频中显示,一名乘客乘坐地铁体验无障碍通行,在明显双手残疾的情况下,被工作人员要求出示残疾证才能享受无障碍通行。结果,他只有用脚刷卡进入地铁。
这一幕看得人心塞。残缺的手臂比不过一纸证明,无障碍通道成了“有障碍”的栏杆,真是有些黑色幽默。对此,有人觉得工作人员太教条,有人痛陈管理太不人性化,甚至有人追问到底谁才是“残疾人”……
今天,地铁运营官方微博发表道歉声明,表示工作人员现场处置问题不周,未能妥善保障残障人士出行权益,并诚恳接受广大网友的监督指正,说明将持续优化特殊乘客的出行服务保障,欢迎社会各界监督。
武汉地铁回应及时,态度较为诚恳,说明对此事正视并重视,事情也算告一段落。但大众为何要关心一个远在他方的陌生残疾人呢?因为我们明白,一个社会的文明尺度,取决于它对待弱势个体的态度;一个不合理的规定,可能并不只针对某一个群体。
的确,没有身受,但有感同。比如这些年被人诟病的“证明我爸是我爸”,证本是给人行方便的,但现实却是把人给“绑架”了。到底是什么让一个人看不见眼前真实的场景,而必须让位于一纸证明?
残疾证的初衷肯定是好的。其出发点从某种程度说,是通过行政手段对残疾人福利的“赋权”,其本质是为人提供方便,绝不能本末倒置。因此,不妨把这件“地铁小事”当作一次更广泛意义的社会提醒:每一个“证”的面前,都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红星新闻评论员 黄静
编辑 尹曙光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