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了!重庆8名小学生用AI创作动画片

随着DeepSeek在寒假火爆问世,重庆的小学生们在寒假在人工智能领域展开探索。2月22日,一场由重庆8名小学生策划的AI数字艺术展在渝中区举行,他们带来了自己寒假期间借助AI工具自编剧本创作的绘本和动画片,并现场进行路演展示。

每人创设角色 6天完成了8段动画片

8名小学生年龄最大的12岁,最小的9岁。寒假期间,他们参与了由一名家长组织的Mars少儿AI动画寒假工作坊,让小朋友在给定的世界观和场景中,用AI辅助创造角色,发挥想象自由组队给角色创作故事,借助AI工具将故事创作成绘本和动画片。

“故事发生在2035年,在现有科技发展路径完全可以实现的将来。AI时代的到来,让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此为场景,1月18日起,他们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开始了学习创作。

结合VR沉浸式体验,他们学习AI生成角色立绘、AI创作背景故事、AI生成角色剧本,3D故事分镜设计、AI音乐制作、动画剪辑输出等,6天的学习结束后,每个人都用自己创设的角色,创作完成了一段几十秒的动画片。

路演现场,他们带着自己的作品站上舞台,自信大方地将创作的故事娓娓道来。

“她的名字叫‘蛋黄’,在这个故事里她是一个原生人,职业是推销仿生人。10年后的城市里,蛋黄被两个黑手抓去改造,青曲发现了并把她救了出来,最终,两人成为了好朋友。”渝中区人和街小学9岁的蒋艾妤用一段动画片,生动展示了自己用AI创作的故事。

10岁的李思诺是常春藤学校五年级的学生,他以42岁的原生人“萨利”为主角,展示了《萨利机长》的故事。“萨利是一名飞行员,一天他和副机长驾驶飞机从拉瓜迪亚机场起飞,途中遭遇危急时刻,萨利果断迫降,最终全员生还。”从机长检查飞机系统、到塔台给予起飞许可、再到最后成功迫降后乘客欢呼感谢萨利,李思诺用AI创作了8个绘本画面,并最终制作成了30秒长的动画片。

《萨利机长》《生命之源》《烤鸭饭》《青曲奇遇记》……8名学生不但每个人用创设的个体角色单独创编了故事,最终,他们还通过自己设计的一些情节,把整个故事串联起来,又通过AI生成了一个动画片。他们巧妙的设计制作和精彩的展示博得台下阵阵掌声。

学会了10个AI软件 很有成就感

除了路演,几名学生还在现场展示如何做AI动画,把寒假学的AI技能教给路过的小朋友们。

重庆天地人和街小学12岁的宋思影现场收获了不少“小粉丝”,有小朋友邀请她当自己的老师。“寒假营学到了10个AI软件,让我对AI非常感兴趣,今后也会用好AI这些工具。”第一次作为创作者自己制作出动画片,宋思影开心不已,她说,自己学会了角色立绘、剧本创作、分镜设计、动画制作等很多技能,觉得特别有成就感。

“我感觉创造力突飞猛进了。”李思诺说,自己从小喜欢看动画片,但不知道是怎么做出来的,通过这次的学习实践,他已经能够比较熟练地运用人工智能,比如DeepSeek 、豆包、文心一言等软件,“视频剪辑都是自己做的,虽然有点难,但是我现在会做小短片了,挺有趣的,动手能力也变强了。”

孩子们的收获和成长,家长们也深有感触。“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天,但是找到了孩子的兴趣点,他对这个事情表现得特别着迷,很愿意去为这个事情付出他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很专注地去做。”学生刘俊屹的妈妈说,比如他要为机长创造一个机场、一架飞机,他就通过AI自己去实践,生成了一个他喜欢的大飞机的场景,“当看到设想变成了现实,很有成就感。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和小朋友们共同协作,也增强了合作精神。”

作为家长之一,重庆软件行业专家、原重庆大学国家级虚拟现实仿真实验室副主任宋晓宇是这个活动的策划者。他说,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希望用体验、创造、协作、成就的方式,让孩子们借助AR/VR、AI等数字技术,用真实的体验去感知世界,体会创造的快乐,在创造中释放天赋,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上游新闻记者 秦健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