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晋吴长江水战:西晋老将王俊,是如何摧毁吴国的江上封锁线?

赤壁之战之后,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了。孙权巩固了在长江中下游的地位;刘备占据了今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继而又进占四川,控制了长江上游;曹操的力量基本上仍在黄海流域。

一、吴国强大的水军

三国之中,吴国地处东南沿海,是以水军立国的国家,所以格外重视舟师建设。吴在建安(今福建建瓯南)设有一个很大的造船厂。建立了一支拥有战船五千艘的强大舰队。为了确保江东,吴将水军主力放在长江,并在北边修建水上要塞濡须坞(今安徽巢县东南)以防魏军,在西边置长江重镇于宜昌,以防蜀军,同时使用海军舰队沿海南下扩展地盘。

公元230年,孙权派遣将军卫温、诸葛直率领万人大舰队,浮海到达亶洲、夷洲(今台湾)。这是大陆人民首次到达台湾的有史记载。公元233年,吴派遣将军贺达率万人大舰队沿海北上,通过险恶的成山角抵达辽东,另一支分舰队曾到达鸭绿江口。公元242年,吴国将军聂友率三万人的庞大舰队南下,航海到达珠崖、儋耳(今广东海南岛),还通过琼州海峡,远航到今越南南部地区。

一千七百年前的吴国舰队已扬帆祖国渤海、黄海、东海、南海之上,驰骋于大洋之中,足见当时在造船、航海和海军建设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二、魏国的灭吴计划

但是,随着北方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魏国力量日益强大。公元263年,魏国灭掉蜀国。公元265年,魏国大官僚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废魏帝,夺取政权,自称皇帝,建立晋朝,建都洛阳,这就是历史上的西晋。

司马炎为了统一全国,决心灭掉长江中、下游的吴国。他依照大将军羊祜的战略计划,主要采取了两项重大的决策。

一是由羊祜都督荆州诸军事,驻襄阳,控制长江中游的战略要地,开展政治攻势争取吴国民心、军心的工作。吴人来降,任其去留,不虐待,不限制;如果行军进入吴境,凡割谷为粮者,均照价付钱;甚至吴国名将陆抗有病,羊祜还赠以药物。这样就逐渐争取了吴国的军队和人民,以致日后羊祜去世时,吴国守边将士亦为之哭泣;后来杜预伐吴时,江陵等地皆不战而下,实在是羊祜实行正确策略的结果。

二是鉴于吴国既有长江天险可情,又有一支强大的水军舰队,所以灭吴,必须在长江上游建立一支水军舰队。于是,羊祜推荐王浚监凎州诸军事,加龙骧将军,在四川修造战船,训练水军,准备顺流而下,一举灭吴。

三、吴国皇帝孙皓的消极应对

晋咸宁二年(公元276年),羊祜见其瓦解敌人的策略已取得成效,而吴国名将陆抗业已去世,就上书晋武帝司马炎,建议灭吴。他指出,吴国虽有长江天险,但可以破除,特别是其统治者孙晧异常残暴,吴国人民比过去蜀国群众更为困苦,应该抓住时机,派遣水陆大军东下,这样“以一隅之吴,当天下之众,势分形散,所备皆急”。但当时司马炎尚需巩固内部,而且甘肃还有后顾之忧,所以未能及时出兵伐吴。

王浚到四川之后,积极制造战船作为灭吴的准备。他所造战船,大者方百二十步,可载二千人之多,周围以木为寨,开四个门,舱面上修建了暸望台,船上可以驰马往来,真是“舟楫之盛,自古未有”。

战事已迫在眉睫,而吴国皇帝孙皓仍然一如既往,昏庸残暴,终日酒醉,不作准备。大将陆抗老早就曾建议扼守长江上游之西陵(今湖北宜昌)、建平(今四川巫山北)等战略要地,以阻挡晋军顺流而下的舰只。王浚在四川大造战船,碎木沿江流下来,吴国建平太守吾彦取之呈送孙皓,明确指出:“晋国一定有攻打吴国的计谋,应该增加建平的守军,建平不失守,晋军就打不过来。”孙晧对此建议,仍旧毫不理会。

四、吴国灭亡,三国鼎立的局面结束

王浚经过几年周密的准备之后,于是向司马炎建议攻吴。他指出:孙皓荒淫残暴,群众无不怨恨,正是灭吴的好时机。一旦孙皓去世,再有聪敏能干者继任,内部关系得到调整,弱敌则会变为强手;况且我们制作战船已经七年,目前不断有所损坏;我本人年已七十,何时死亡,实在难说,这三个方面一旦有所变化,攻灭吴国就相当困难了。因此,不能失去目前的大好时机。司马炎接受了王浚的建议,决定发兵攻吴。

咸宁五年(公元279年)十ー月,司马炎发兵二十万,以贾充为大都督,杨济为副,水陆配合,六路伐吴。

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正月,王浚、唐彬率七万水军的强大舰队,由四川出发,浮江东下。二月初一日(3日18日),攻克丹杨城(今湖北秭归东南)。

吴国为了阻止西晋的进攻,采取了消极防御的办法,在西陵峡上游处的长江重要航道上设置障碍物,江面上安装了拦江的铁链,水下布设了许多很长的铁锥,将险要的航道封锁起来。吴国认为此处水流湍急,两岸是悬崖陡壁,设下这些障碍,舰船疾驶而来,不是被铁锥戳破而沉没,就是猛撞铁链而船毁人亡,西晋舰队是绝对无法通过的,因此未派军队驻守。

王浚了解到敌人所设置的障碍后,精心设计和制造了几十个大木筏,每个面积方百余步,上面安设有戴盔披甲、手拿武器的伪装草人,令熟悉江道水流的水军将士撑驾,在大舰队前面开路,吴国布设的铁锤碰到木筏,就扎在木筏上了。为了破除横亘在江面上的铁锁,王浚设计并制作了一种火把,每个长十多丈,粗数十围,灌上麻油,安装在战船的前方,遇到铁链,就将火把挂在上面,点燃火把,把它烧软然后砍断。西晋水军的这些创造,有效地破除了吴国设置的水中、水面障碍,摧毁了吴王认为固若金汤的江上封锁线。

接着,王浚率领舰队继续沿江而下,于二月初三日(3月20日)攻克西陵(今湖北宜昌),初五日(3月22日)攻克夷道(今湖北宜都)、乐乡(今湖北松滋东北),击毙吴水军都督陆景,在陆军的有力配合下,直趋建业。

孙晧这时又派出游击将军张象率水军一万人逆流而上,截击西晋舰队。可是张象看到王浚水军舰队旌旗蔽日,声威势壮,结果不战而降。这时吴国再也没有力量能够阻挡王浚统率的强大水军,西晋舰队遂浩浩荡荡直抵建业(今江苏南京)城下。三月十五日(5月1日)晋军进入建业,孙晧投降。王浚水军在各路大军的有力配合下,经过三个月的战斗,取得了全胜,灭掉吴国,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统一了全国。

小结:

西晋灭吴之战,王浚率领的水军实际上起了主导作用,而破除水中、水面障碍工事的战斗,又是关键一战。七十岁的老将王浚,精巧地设计和制作了木筏和火炬,成功地指挥了破除障碍的战斗,接着挥军沿江而下,一鼓作气,夺取建业,确实是一位了不起的海军将。在水雷发明一干年前,王浚创造的破除障碍的出色战法,表明了我国人民的杰出智慧和卓越才能。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在《西塞山怀古》一诗中曾这样写道:

王浚楼船下益州,

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

一片降幡出石头。

这就是诗人对这次战争的高度概括和生动描述。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