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突如其来的痛击!
根据时任美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的布拉德雷将军回忆,自收到周恩来10月3日的声明之后,杜鲁门一直密切注视中国可能出兵朝鲜的问题。没过几天他就决定,应该同麦克阿瑟举行一次面对面的会谈,除商讨中国出兵问题外还有涉及到远东的所有问题。尽管遭到艾奇逊等国务院很多官员的反对,杜鲁门依然坚持要进行这次会谈。根据时任国防部长马歇尔将军的建议,会谈地点设立在有太平洋的“踏脚石”之称的威克岛。
杜鲁门与麦克阿瑟威克岛会谈(图片取自网上)
10月15日,时任美利坚合众国总统的杜鲁门一行分乘三架飞机于早晨六时三十分,抵达位于夏威夷与关岛之间的威克岛。令人诧异的是,当杜鲁门总统走下飞机时,前来迎接的麦克阿瑟将军,却没有向这位三军总司令行军礼,而仅仅是热烈握手。在正式会谈之前,杜鲁门与麦克阿瑟同乘一辆车,来到一个海滨小屋进行了一个小时的私人会晤。随后,两人又到另外一所小建筑物里,开始了一小时三十六分的正式会议。出席会议的除杜鲁门与麦克阿瑟之外,还有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拉德雷将军、雷德福海军上将、陆军部长弗兰克·佩斯将军,以及助理国务卿迪安·腊斯克和总统特别助理埃夫里尔·哈里曼等。按照麦克阿瑟的说法,会议本身全然是无关紧要的,除了有关亚洲的事情外,没有提出或讨论任何新的政策及战略。在会议接近结束的时候,中国出兵干预的可能性问题,“几乎是不在意地被提出来的”(麦克阿瑟语)。就在这时,“麦克阿瑟将军说了那句著名的话:‘假如中国人想进兵平壤,那里将会有一场最大的屠杀。’”(注1)并许诺在感恩节前结束战争。
根据布拉德利回忆,“整个会谈气氛非常融洽。直到最后才出现不和谐的插曲。我们计划在威克岛逗留一整天,下午接着开会。但是麦克阿瑟不愿在那儿吃午饭,……。他提出希望尽快返回东京——投入战斗。不管是不是故意的,拒绝与总统共进午餐毕竟是一件很无礼的事情。我认为总统也有些恼怒,尽管他没有表现出来。但是,我们毕竟已经很快地讨论完了所有的问题,而且实际上,杜鲁门和麦克阿瑟之间也没有再进一步会谈的必要了。”(注2)
麦克阿瑟与杜鲁门总统威克岛会面并夸下海口后,在返回路上似乎意识到了先前计划的失误与疏漏。唯恐夜长梦多出现变故,返回后立刻研讨新的作战计划。随即于17日下达了“联合国军第四号作战命令”——改变原第八集团军和第十军团在平壤至元山蜂腰一线会合的计划,让东西两路大军沿着各自的路线向北、向鸭绿江边界挺进。鉴于东线第十军团尚未登陆,麦克阿瑟只好命令西线美军加快向北、向鸭绿江畔推进的速度!此前美第八集团军进展顺利——已于13日占领金川,17日攻克沙里院,接到联军司令部“第四号作战命令”之后,随即于18日从三面包围平壤,并发起猛攻!为迅速拿下平壤并切断北朝鲜军队北撤的通道,麦克阿瑟将美军第187空降团投送到平壤北面的肃川至顺川一线。打开地图随便瞄上一眼便可发现,平壤通往北方的两条主干道分别途径肃川和顺川,肃川以西濒临大海,顺川紧挨着大同江——再往东是大山,所以这两处是人民军北撤的必经之地!本来朝鲜最高司令部给平壤守军下达的是死守的命令,但在最后一刻——获悉美军空降肃川和顺川的情报后。已被贬为平壤守军司令的武亭毅然下令撤退,成功将近三万人带出了美军的包围圈——即使这样,朝鲜人民军在平壤的损失也达数千人至多!随着朝鲜人民军据守平壤主力的撤离,美第八集团军于19日傍晚完全占领了北朝鲜首都平壤!
联军虽然如愿拿下了平壤,但毕竟离鸭绿江还有相当远的距离。为了确保自己向总统做出的感恩节前结束战争的承诺,麦克阿瑟擅自废除了华盛顿此前下达的训令——放弃原先制定的定州—宁远—咸兴以北只由韩军进攻的规定。经过一番研究之后,麦克阿瑟于19日以联合国军第四号作战命令,发布了新的界限:宜川——古仁洞——坪员——丰山——城津之线。“与原来的先相比,西端向北推进了30公里,中央100公里,东端160公里。答题时鸭绿江以南60公里与其平行的一条线。”(注3)麦克阿瑟下达这个命令时,尚未发现苏联和中国有出兵干涉的迹象,实事求是地说,麦克阿瑟的战场感觉还是不错的。但由于此前他认定中国已错过出兵的时机,所以他仍然没有准备中国军队入朝参战的预案及具体的应对措施。可不幸的是,他还是慢了一步——中国人民志愿军主力恰在此时开始过江!
志愿军所部四个军和三个炮兵师共二十五万大军,是于1950年10月19日晚十八时三十分,分别从安东、长甸河口和辑安开始渡江的。此时鸭绿江上空乌云密布,一队队没有帽徽、胸章等标识的志愿军将士,在凉意绵绵的霏霏秋雨中跨过鸭绿江,默默地进入了一个陌生的国土。严格说来,志愿军过江的时间已经有点儿晚了——因为就在第十三兵团刚刚确定入朝的时间和渡河的地点及路线时,朝鲜方面的特使朴一禹等就匆匆赶到,通报了最新的战局发展情况:美韩联军于18日下午,从三面包围了平壤并发起强攻!
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部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历史照片(取自网上)
志愿军主力之所以延迟至19日晚方开始渡江,是因为毛泽东心中有些犹豫——据洪学智回忆:“两天后,10月15日,上午5时,毛主席发来电报‘我先头军最好能于17日出动’。”但“到了17日上午,毛主席又发来指示,提出:‘(一)先头两军请于19日出动,明(18)日当再有正式命令;’”(注4)毛泽东为何一而再地变动志愿军出动的时间,虽未见史料有明确记载,不过这至少可以说明,毛泽东对出兵问题是非常慎重的。但时不我待——战场态势的变化十分不利,已经到了痛下决心的最后时刻!10月18日晚九点钟,毛泽东正式下达了志愿军出动的命令!19日下午13时,第十三兵团正式下达命令:“‘兵团决心控制龟城、泰川、球场、德川、宁远、五老里一线为基本防御阵地’,本晚开始渡江,进入朝鲜作战。”(注5)但此时美军已攻占平壤,距离德川只有百十公里之遥。而从鸭绿江畔到德川最近的距离也在二百公里以上,更何况志愿军只能靠两条腿昼伏夜行——即使肋生双翅也无法抢在美韩联军之前赶到德川!
美第八集团军20日后,开继续向北、向鸭绿江边挺进,截止到24日,西线美韩联军主力已抵达德川西边约六十公里的清川江一线全面展开。东线美第十军团,也于20日开始在元山港登陆。鉴于东西两线的联合国军,已基本进入最后的进攻出发地域,麦克阿瑟等美军将领长舒了一口气,并做出取消兵员补充和弹药补给的计划,他们甚至乐观的认为,不出意外,感恩节前朝鲜战争就会以胜利告终。可叹的是,此时的上帝没有再眷顾麦克阿瑟,尽管鸭绿江的流水声似乎已经在耳边回响,但最终却变成望梅止渴的憾事!
志愿军虽然从三个地点渡江,可由于二十五万大军只能晚上行动,第一天仅渡过不到五个师的部队!三十九军先头部队21日晚才开始渡江,三十八军军直及两个师则迟至25日才开始渡江。而美韩联军为彻底切断朝鲜方面沿西海岸向北的退路,紧接着又于21日,在肃川空降一千八百人。但抢在在美军空降部队实施大规模阻击之前,大部分朝鲜政府等及人民军残部已分成两路撤离险境:一路沿西海岸撤向新义州,另一路撤向江界和楚山。此时东线韩军第一军团所属首都师,已占据五老里和洪原等志愿军原来预设防御地带;西线韩军第二军团的三个师,已进抵顺川、新仓里、成川、破邑一线,距离志愿军预设的防御地区只剩下一百二十公里!根据洪学智回忆,此时志愿军先头五个师,刚刚抵达义州以东朔州、满蒲以南一线,距离预定的防御地区还有一百二十至二百七十公里不等的距离。如此一来,原先的作战计划和设想,显然已根本没有实现的可能。面对如此严峻不利的战场态势,毛泽东不得不改变原来计划,21日凌晨二时三十分紧急电告彭德怀、邓华等:“截止到此刻为止,美伪均未料到我志愿军会参战,故敢于分散为东西两路,放胆前进。”,“42军的主力则宜放在孟山以南地区(即伪6师的来路),以便切断元山平壤间的铁路线,钳制元平两地之敌,使之不能北援,便于我集中三个主力军各个歼灭伪六七八等三个师。”(注6)但随即又于当日凌晨四时,再次急电彭德怀、邓华:“请注意控制平安(南(平)安北咸镜三道交界之妙香山小白山等制高点,隔断东西两敌,勿让敌人战区为要。”(注7)
可惜的是,毛泽东的这两封电报,彭德怀没有及时看到——正在匆匆过江去见金日成的途中,跟在后面的电台车又掉了队——直至是日下午才找到彭德怀等!彭德怀随即根据毛泽东电文中的指示,分析对比已发生巨大变化的战场态势后,于22日戌时电告毛泽东,他对志愿军初期作战方针的构想是:“在半年内,我军基本方针是保持长津、熙川、龟城以北地区和长甸河口、辑安、临江线渡河交通,争取时间,准备反攻条件。目前我无制空权,东西沿海诸城市甚至新义州,在第海陆空和坦克配合轰击下是守不住的,应勇敢假以放弃,以分散敌人兵力,减少自己无谓消耗。目前战役计划以一个军钳制敌人,集中三个军寻机消灭伪军两三个师后,以达到争取扩大巩固元山、平壤线以北山区,发展南朝鲜游击战争。”(注8)彭德怀的这个作战方针,得到毛泽东的赞许:“二十二日戌时电悉。你的方针是稳当的,我们应当从稳当的基点出发,不做办不到的事。”(注9)
十分遗憾是,由于敌情变化太快,彭德怀的这个构想还是未能实现。韩六师于22日即突入价川,然后迅速转向西北方向宁边。韩八师则在21日,就由平壤东北约四十公里的江东,开始沿成川、假仓、北仓一路向德川疾进。韩一师也于22日,跟随美军的一个坦克纵队抵达球场一带。获悉韩军第六、第八两个师已逞孤军冒进的态势,毛泽东急令彭德怀、邓华抓住战机,力争在运动中将韩军这两个师歼灭!彭德怀根据韩六、八两师的行进方向,计划在泰川、龟城和云山、温井,用三十九军和四十军围歼韩军这两个师。为慎重出战,彭德怀决定,将三十九军留在后面那个师也调上来。可还没等志愿军有所动作,韩六师却突然从军隅里一带折向东北——沿着通往清川江上游的道路匆匆经球场洞赶往熙川——并于10月23日夜抵达。韩八师则于23日午夜到达德川,两天后才进抵球场。这样一来,志愿军原拟在泰川、龟城和云山、温井一带,围歼这两个师的计划又落空了。这先后数次作战计划的落空,固然是因为敌情变化太快,但志愿军的仓促出动也是主要因素之一。据时任三十九军军长吴信泉回忆,“23日、24日这两天没有接到志司的电报,既没有前进的命令,又没有敌情的通报。”(注10)通过吴信泉的这段回忆可知,大概是出于保密等原因,24日前各军并未接到志司或中央军委的电报。
由于此前北朝鲜方面已无力在清川江一线设置防线——只是将清川江面的大部分桥梁炸毁,所以当志愿军主力22日过江完毕、23日向前开进时,联军一线部队已推进到新安洲至熙川一线!也就是说再晚一点儿过鸭绿江,联军的刺刀就戳到志愿军的胸膛了——没有纵深,大部队就失去展开和回旋的余地!联军的快速进击再次打乱了彭德怀的预想与部署,志愿军只能走一步算一步——尽可能向前推进,遭遇敌军后进行就地进行阻击和迟滞,以掩护后面大部队的推进及展开。
24日凌晨,心急如焚的彭德怀终于盼来了第一支抵进大榆洞的志愿军部队——第四十军的第一一八师。根据史载,第四十军过江后分为两路:左路一一八师及军部、军直等,沿义州、朔州、温井向熙川挺进;右路一二○、一一九师等,则沿永山、龟城、泰川、云山向宁边方向进军。此时四十军的另一路先头师——第一二零师,也已抵达北镇以东和云山以北地区,军部及第一一九师位于一一八师之后。其时志愿军第十三兵团其他各军的态势是:22日夜方渡过江的三十九军位于四十军的右后翼,以一个师在新义州至定州保护交通线,军部率另两个师还在经龟城向泰川挺进的途中。最先入朝的四十二军正向小白山和长津挺进,计划待战役展开后,以两个师阻击联军东线北进的部队,另一个师配属三十八军。可原计划在江界待命的三十八军,却只到了一个师——另两个师还在过江!
彭德怀告诫向温井前进的一一八师师长邓岳,敌军前进的速度很快,过了北镇你们就要准备随时可能与敌人遭遇!鉴于志愿军主力还在行进途中,一一八师决定暂不过温井,主力集结于两水洞和北镇地区隐蔽休息。师长邓岳命令先头团暂进至温井以北的丰下洞和富兴洞一带,占据周边的有利地形,监视并做好阻击敌军北犯的准备。当夜十点半钟,各团全部纷纷进抵各自预定地域。前卫(第三五四)团的尖刀(四)连,悄悄进至距温井只有四五公里的一个山丘上——山下便是通往北镇的主要干道。公路顺着山势蜿蜒向西北伸展,路西侧是二三十米宽、大约一米来深的九龙江。温井之敌若是继续向鸭绿江畔挺进,此处便是必经之处。四十军另一路——第一二零师先头第三六○团也于24日晨,经泰川进抵云山城北的上寺洞、下寺洞地区。按照原来的部署,该团是要赶到宁边一带组织防御,此时突然发现韩军已占领了前方的龙渊里——卡住了前往云山的大路。大概是因为志愿军仍然保持无线电静默,一二零师无法得到上级新的命令,一时不知何去何从。
一一八师师长邓岳与政治委员张玉华在朝鲜战场。(图片取自网上)
当日傍晚,三六○团派出侦察排和三营九连,绕到西面的另一条去往云山的路,向宁边方向搜索侦察。刚进抵宁边县境的大蔡洞附近,即遭遇韩军的先头部队并与之交火!这是韩一师的一个团,他们似乎以为对方还是先前后撤朝鲜部队,大概是由于天色已晚,便毫不在意地在大蔡洞宿营休息。其时第三六○团主要任务,就是掩护主力的开进与展开,便抓紧时间构筑工事准备防御。如此一来,双方各自占领高地对峙起来。后半夜一点左右,一二零师师部及其他两个团也抵近云山,该师此时已接到命令向温井方向靠拢。但由于三十九军还未抵达,该师三六零团在云山东北利洞附近262.8高地及间洞北山、朝阳洞东山、玉女峰一线构筑阵地,三五九团也在温井至云山公路左侧的利洞一带占据阵地。
前述韩军第六、第八两师之所以改变前进方向,是因为麦克阿瑟有了新的计划:10月24日完全取消了对联合国地面部队的所有限制,命令各级指挥官全力以赴向朝鲜鸭绿江畔进军。麦克阿瑟之所以突然改变了之前下达的命令,很可能是感觉有些不妙——美军越过三八线后,威胁要出兵的中国人却没了动静,可这似乎并不是什么好兆头!所以,不等东线的第十军团全部进入出发阵地,就下令西线全力以赴推进到鸭绿江边——只要封锁住满蒲津至新义州的中朝边境,战争就基本可以宣告胜利结束了!根据麦克阿瑟的新命令,西线总指挥沃克进行重新部署:内陆主要由韩军负责。韩第二军团调至右翼,第六师由熙川沿温井、桧木洞向楚山推进;第八师由球场进至熙川,然后向北面的江界攻击前进。中路韩一师由龙山洞,沿云山、泰川向水丰、碧潼推进。西海岸地区较为平坦的地域,要留给英二十七旅和美二十四师——重装机械化部队,向新义州、朔州方向推进。韩七师则顶在江东、顺川之间。美骑一师和一八七空降团留在平壤,做为总预备队。
从元山以北直至中朝边境的图们江的地形,是绵延相连的赴战岭和咸镜山脉,仅有的几条公路基本都在海岸以西的赴战岭一带——再往北至图们江一带基本都是小路,只有东海沿岸有一连串大大小小的港口。由于东线韩军第一军团的兵力有限,只能一边沿海岸缓缓向北推进,一边掩护和等候美第十军团的登陆,然后才能相互配合向北进攻。朝鲜北部的地形几乎全都是高山,江界以东的中朝边境是高山峻岭,真正具有战略价值适宜大部队出入的,只有西面满蒲津至新义州这一段。因此联军第八集团军和韩第二军团,只要能迅速攻占这一段地域,就可基本截断北朝鲜从中国得到大规模援助的可能。
从平壤到鸭绿江,最近的距离只有一百二十公里,这中间适合设置防线的地域只有清川江一带。清川江发源于狼林山西南麓,顺山势向南偏西流,经熙川、球场和安州等城市,在新安州之西二十四公里处注入黄海,江水全长虽只有二百余公里,但同九龙江和大宁江汇集在一起,形成北朝鲜地域少有的河口平原。清川江河口处有六公里之宽——新安洲处江面也有四百米宽,由于水深达二至三米,从河口向上溯可通航河段足有一百五十公里。清川江与鸭绿江基本平行,从北部盖马高原延伸下来的江南山脉和狄逾岭横亘其间,是一道天然的屏障,清川江上游水流较浅可供徒涉,下游过河主要靠各种大小桥梁。以清川江平原为起点的公路成放射状通向鸭绿江,但与东海岸相连接只有一条只有从江界通往长津湖的道路。所以占据清川江南面可控制北朝鲜的西半部,从清川江北面可以直接威胁到平壤——鸭绿江和清川江之间,很难再找到适于设置防御战线的地域。但是清川江距离鸭绿江约一百公里,而距平壤只有区区二十几公里!
平壤、元山以北地形图
得知联军各部已推进到清川江一带,彭德怀不得不彻底放弃进至德川一带,构筑阵地进行防御的打算,令第四十军迅速集结于北镇以东、温井以北地区,待机围歼向碧潼、楚山进击的韩六师。令三十九军迅速赶到云山西北地区,在四十军围歼韩六师时,围歼前来增援的韩一师。命令三十八军及配属的第一二五师,快速进至熙川以北的明文洞、仓洞地区,围歼北上的韩八师。根据洪学智的提议,又要求中央军委将距离朝鲜最近的第六十六军调至朝鲜,以填补三十九军走后留下的空隙——以一个师保护交通线,主力作为志愿军总部的预备队。实际上中央军委调上来的不是一个军,而是将两个军——第五十军和第六十六军,同时调往朝鲜战场。中央军委之所以紧接着调上五十军,大概是考虑到六十六军兵力不足——只有四万来人。五十军分为三部分:一四九师27日由安东过江,奔向六十六军右翼——朔州州一带;一四八师26日过江向楚山进击;军部及一五零师暂留安东地区。这两个军的及时到来,保证了即将开打的第一次战役——为十三兵团进攻部队右侧翼提供了必要的掩护。
根据相关战史记载——大约在10月3日前后,英军第二十九旅、土耳其旅、加拿大旅及其它出兵国家派遣的部队陆续抵达朝鲜战场,应该说此时联军才算是名至实归——此前只有英军的一个第二十七旅,如此第八集团军的兵力又得到了加强。麦克阿瑟24日下达的总追击令将先前的限制一放开,受到鼓舞的联军各部立刻于25日凌晨,争先恐后地向鸭绿江边冲去!各部为赢得最先到达鸭绿江边的荣誉,顾不上相互间的协同与支援,各纵队以师团为单位,沿各自路线闷头向前冲去!韩第二军团下辖的第六师最为积极,该师此前与人民军交手没吃过什么亏,其第七、第二两个团24日就推进至温井一带,除留下第十九团在熙川掩护韩八师北上,其余部队擦拳磨掌准备向鸭绿江边冲刺。此时就连沃克也是感觉良好,联军已占压倒性优势,不会遇到多少有组织的抵抗——所以只是向他的部队强调,以最快速度向边界推进。如此西线各部队的进攻如同脱缰野马,尤其是韩军,以团、甚至营为单位,不顾相互间的配合与照应,沿着道路仿佛是赛跑一般闷头疾进。
温井是通往碧潼和楚山两条公路的交汇点。根据韩军战史记载,第七、第二两个团于25日一大早,先后从温井出发,快速奔向鸭绿江畔。率先出发第七团前进的路线,是由温井经北镇插向西北方向的古场,目的地是鸭绿江边的楚山;随后出发的第二团,由温井取道北镇、东仓,然后直奔鸭绿江畔的碧潼。温井距离古场近八十公里,根据韩军第七团抵达古场的时间测算,该部显然是头天晚上出发的。故该团行进至北镇向右转道楚山方向时,志愿军第一一八师的先头部队还未抵近北镇,所以两军阴差阳错地擦肩而过。但韩六师后面这个第二团,可就没那么幸运了!该团先头(第三)营25日一大早,乘汽车沿北镇至碧潼的公路,向鸭绿江畔开进。可能是因为韩七团昨晚经过北镇时安然无恙,所以第三营也没有采取必要的警戒措施,最前面的两辆中卡车顶架着轻机枪大模大样地行驶在公路上。之后是徒步行进的第一和第二两营,排成两路纵队沿公路两侧行进——中间留给汽车、炮车等机械化部队开进,数千人的部队沿着温井通往北镇的公路滚滚而来。没一会儿,行驶在后边炮兵营牵引十二门榴弹炮的卡车隆隆地开了上来,很快便超过一、二两营绝尘而去。
出乎意料的是,志愿军第一一八师埋伏在前面的三五四团忙中出错,昨夜进入阵地时间较晚加上地形不熟,没来得及与后面的部队及师部架设有线通讯,所以将韩军先头营即炮营放过去后,竟然无法及时告知后面的部队及师部!由于这股韩军汽车开得较快,埋伏在后面的两个团也未及报告师部!当敌前车发现志愿军一一八师师部的指挥车和电台车等设施,立刻用架在车顶上的机枪扫射,子弹将一一八师指挥车的玻璃窗打得粉碎!正在汽车里睡觉的司机立即跳下车来爬到路边的沟里隐蔽,报话员们也急忙抱着无线电台顺着沟渠往山上转移。幸好守在村口的一一八师侦察连警惕性高,立刻进入阵地开枪还击。还没等韩军醒悟过来,就遭到机关枪和掷弹筒弹药的密集射击,随即前车车头一歪,横在路上不动了!车上韩二团的尖兵刚跳下没几个,就被后车撞翻了。一时间敌前卫营人仰马翻,乱成一团。
几乎与此同时,前面也传来了密集的枪炮声!志愿军第三五四团埋伏在最前面的第四连待韩军先头营及炮兵过去后,立刻用火力封住入口,对韩军第二团后面的两个营进行阻击。枪声就是命令!埋伏在公路右侧山上的三五四团主力和三五三团,立刻冲下山展开攻击,将韩二团先头第三营和炮兵营截成三段,使其首尾不能相顾。徒步行进在前锋后面的韩军第二团一营,走近山口时,被山上突如其来的猛烈火力打得晕头转向!刚离开温井的后卫第二营听到前面激烈的枪炮声,知道情况有变,赶紧赶到前沿。经过初时遭受打击的慌乱后,韩军根据火力判断阻击的兵力不多,于是两个营一起发起进攻。由于韩六师第二团没有配备坦克、装甲车等重武器,唯一的重炮营又在前面陷入包围,所以一直攻击到傍晚,也未能攻破志愿军这一个连的阵地。听到前边枪炮声渐渐弱了下来,韩六师第二团唯恐遭到围歼,便狼狈撤回了温井,加紧构筑阵地通宵守候等候大部队前来支援。
经过五个多小时的激战,共毙伤俘韩军这两个营被近五百人,志愿军一一八师首战全胜!十分可惜的是,因为公路的一侧是九龙江,江水只有齐腰深、江面不到百米宽。大约四百余名韩军士兵见势不妙,丢掉武器徒涉到江对岸,然后绕道逃回了温井。韩军这个第六师十分强悍,在开战之初是唯一顶住朝鲜人民军进攻的部队!此战虽然损失一个多营,但还是不甘心失败,命令预备队第十九团紧急出动,支援温井被打残的第二团。
云山这边首先遭到当头棒喝的,是位于韩六师左侧的韩一师。25日早晨七点刚过,配属帕顿坦克连为先导的韩第一师团第十五团,便踏上通往目的地水丰坝的公路——向鸭绿江畔开进。从龙山湖——宁边一线到水丰坝,大约只有不到一百五十公里路程,如果进展顺利,三天之内就可以抵达。大概是之前从未遇到像样的抵抗,走在前面的步兵小队连斥候都未派!后面的大部队排成四路纵队,大摇大摆地沿公路两侧向前行进。没一会儿,一辆美式吉普车竟然从后面超越这个步兵小队,肆无忌惮地向前驶去。接近十一点时,跟随北进的坦克队分队刚刚越过九龙江桥,行进的在前面的步兵小队,突然遭到志愿军三六○团第三连的火力急袭!随即后面的坦克队分队,也遭到志愿军三六○团的炮火袭击!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韩一师第十五团不知所措,坦克分队急忙撤回九龙江桥以南!前面开路的步兵小队只有三人逃回,其余不是死伤就是被俘——那辆吉普车当然不会幸免。
十分可惜的是,志愿军三六○团只有数门山炮,难以击毁美军坦克。而且志愿军在此地的兵力只有一个团,主要任务又是阻击,故而没有发起进攻。被打蒙的韩一师醒悟过来后,立刻组织部队展开进攻。由于这是初次与敌交手,志愿军还不晓得美军的立体进攻的厉害,往回押送俘虏的分队没有注意到头顶上的飞机,结果敌军一阵炮火急袭——先是四发夹差、然后中间开花,大部分俘虏都被当场炸死!美军炮火之所以如此精确,主要是靠空中的炮校机,好在被炸死的主要是被俘的韩军士兵。志愿军三六○团迅速将此情况上报,引起志愿军各部对美军炮火的注意。由于志愿军三六○团有准备,而韩一师多少还是有些措手不及,仓促间展开的攻势并未像以前那样所向披靡。此时云山四周,突然燃起十余处山火——实际是志愿军点燃的——升起的烟雾笼罩着云山与温井一带的上空,阴沉沉的雪云又增强了这些浓烟的飘忽缭绕效果,致使空中侦察与轰炸难以顺利进行。双方僵持在原地。
当天晚上,有关发现中国军队已入朝参战的消息,便迅速上报到第八集团军司令部并上传至东京的联军总司令部。但无论是麦克阿瑟还是第八集团军上层,依然对这些情报信息持怀疑态度,他们固执地认为中国军队介入的时机已过——联军马上就要攻到鸭绿江了,这个时候介入在军事上已失去意义——言外之意是无法抵挡美军强大立体攻势。而且从其时第八集团军的整个战线推进的情况来看,美第一军团左翼美第二十四师仅仅是在博川、泰川附近遭到阻击,其右翼韩一师在云山的进攻也只不过遭遇阻击而已。而右路韩军第二军团除了韩六师第二团损失几百人外,其先头第七团已顺利抵达古场洞——此处离鸭绿江畔的楚山,仅有约三十公里远。联军依据战场态势以及获取的其他情报信息判断,当面中国军队大致也就一个师的兵力,所以决定26日各部继续按计划向鸭绿江边推进。
可联军第二天(26日)的继续进攻,同样没有取得很大进展:美第一军团左翼美二十四师前锋英军第二十七旅,向据守在西岸高地的朝鲜人民军攻了一天也没能拿下;其右翼韩一师的进攻更是遇到顽强阻击——非但没有前进反而被志愿军的反击逼退。右路韩第二军团的韩六师最不走运,25日遭到打击回撤到温井后加紧构筑工事,等候其后卫第十九团和韩八师的增援,没想到半夜时分突然遭到志愿军袭击!温井随即被志愿军占领,韩六师第二团部分被歼其余溃散。27日联军各路部队,继续发起攻击向鸭绿江畔推进。美第八集团军左翼前锋英二十七旅攻克博川西岸朝鲜人民军阵地后并未发现有中国人尸首,于是继续向西、向定州方向攻击前进。没想到推进到定州东面五公里的山口处又遭遇朝鲜人民军的阻击,因天色已晚,决定第二天天亮之后再继续发动攻击。
美二十四师第五团渡过大宁江后,转道西北向泰川攻击前进。右翼韩一师所部在美军坦克、火炮支援下,下午分两路继续向云山志愿军阵地发起进攻,其第十一团也打通了南面的补给线。根据27日全天战况的报告,联军进一步消除了疑虑,决定全力以赴继续向鸭绿江攻击前进。时至28日,虽然美第一军团左翼美二十四师的进攻也遭到顽强抵抗,但总的说来还算顺利,尤其是并未遭到类似右翼韩军那样的打击。这里面还有个重要情况,就是尽管韩第二军团溃败,但其兵员损失并不算太重——大约只损失相当于两个团的兵力、其中还有不少溃兵很快逃了回去。这些情况难免使联军对志愿军的兵力和战斗力,产生了都不算强的错觉。为不失掉战机迅速获取朝鲜战争的胜利,美第八集团军司令沃克决定将美骑一师调上来,准备超越右翼的韩第一师以便快速向水丰坝推进。又将原配属给美第一军团的韩七师重归韩第二军团建制,并要求韩第二军团以第八师在宁边北侧至球场洞,以第七师在其右翼至德川一线组织防御,掩护第八集团军的右侧背。
从这个命令可以清楚地推断出,沃克显然是要美第一军团坚决快速地沿海岸线推进至鸭绿江畔!这样侧后受到威胁的中国军队就会不战自退,从而达成联军预期的目的。但沃克此举,正中彭德怀的下怀:志愿军本来就将第三十九军从泰川调离——将泰川至龟城这一段让给美军,使联军原来基本齐头并进的左翼和右翼,前后错开约三十公里的距离。翻开地图可以清晰地看到,龟城北面是大山,无路可行,要想支援云山方向就必须后退至宁边。
三十九军先头一一七师是于27日进抵云山以北的鹰峰洞、草上洞地区的,随即便与四十军一二零师交接阵地,接下阵地没多会儿,就与北犯西进的韩一师发生战斗。随后一一六师进至云山以西的文峰里、龙源洞地区,后卫一一五师跟进至龟城、泰川地区,其三四四团仍然占据龙凤洞、凤川洞一带的阵地,控制泰川通往云山与青山场公路的交叉处,确保军主力右侧后的安全。28日深夜,三十九军接到志司转来的毛泽东电令:“请令一一五师北撤,在定州、宣川、泰川、龟城一带之有我部队、兵站、人员,一律西撤,让该敌深入泰、龟、定、宣区域,以利而后歼击。”(注11)三十九军立刻按照新的指令进行部署,一一七师进至马场洞地区,一一六师进至鹰峰洞,一一五师主力进至龙兴洞一带。一边坚决阻击韩一师的西进北犯,一边逐渐从三面构成对韩一师包围。全军只有一一五师的第三四四团,还留在泰川以北的龙凤洞一线,顽强阻击美二十四师的强力进攻,以保障军主力侧后的安全。29日,志愿军第六十六军,终于全部渡过鸭绿江。为进一步诱使美二十四师向龟城一带深入,三四四团后撤至大成里、德丰里一线,构筑新的防御阵地,掩护六十六军开进的同时,保护三十九军主力的侧后翼。
抗美援朝时的彭德怀。(图片取自网上)
10月31日,美第一军团左翼第二十四师进展顺利,除将英二十七旅作为预备队控制在定州,其全部兵力都在第一线展开,沿京义线全力向鸭绿江边推进!尽管朝鲜人民军的阻击部队咬紧牙关拼命抵抗,但毕竟已是强弩之末。美二十四师全线推进至龟城以西地区,距离鸭绿江边的重镇新义州,只剩下区区三十六公里。然而,联军的厄运开始了!11月1日下午,韩一师所部与美骑兵第八团开始按计划换防,但却使当面的志愿军第三十九军一一六师产生了错觉,以为当面的云山之敌是准备逃跑,立刻决定将总攻时间提前到十七点!如此一来,中美两军的历史大碰撞,就在双方都不知情的懵懂间,突然发生了!
三十九军军长吴信泉(右)。(图片取自网上)
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在西点当过战术教官的美第八集团军司令沃尔顿·沃克,曾是巴顿将军手下的爱将,具有十分丰富的作战经验。此时对右翼韩第二军团的节节败退还是感到忧心忡忡,他命令待在仁川、汉城一带的美第二师立刻北上支援——加强其右侧后。然后通知后面的美第九军团也尽快做好北进准备,同时亲自给美第一军团司令米尔伯恩将军打电话,告诫他:“韩国军已经土崩瓦解,没有部队可以指望作为战斗力使用了。贵军要自己掩护自己的侧后。进入贵军作战区域的韩国军队,可以全部由贵官指挥。”(注12)在美第二师抵达之前,沃克手里已无兵可调。美第一军团米尔伯恩将军中午接到电话后,先是命令美二十四师停止继续向前攻击,同时命令美骑一师立刻派兵封锁宁边东侧的空隙,另组织一支临时部队前往军隅里西南侧,形成一道完整的防线护住美第一军团的右后翼——美二十四师等部后退的路线。米尔伯恩的这番部署,为后来美二十四师所部的顺利后撤铺就了道路。
十七时天还没全黑下来,刚到云山的美骑一师第八团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就遭到志愿军第三十九军的凌厉攻击!起初美骑一师师部还不明就里,还在准备第二天继续向前进攻,但坏消息接踵而来!——右翼韩第二军团节节败退,遭受打击的美骑一师第八团已被三面包围,如果志愿军继续向南,由院里直插下来,位于云山、宁边美骑一师的后路就有被截断之虞!而右翼韩第二军团的迅速溃败,迫使美骑兵第八团不得不在骑五团的掩护下,迅速后撤至立石、宁边一带。战至2日清晨,位于后部的美骑兵第八团指挥机构及第三营,被志愿军第345团压缩包围在云山城南诸仁桥以北、立石下洞公路以西的一片河滩处。几次突围都被志愿军击败,美骑兵第八团第三营只好固守待援。
美骑八团这个第三营起先一直待在后面,所以没有遭到志愿军的袭击。但经过一夜的战斗,该营损失惨重!被包围在河滩谷地的有三辆坦克、二百余名士兵及一百七十名伤员,该营营长奥蒙德负重伤,副营长莫里阿奇不知所踪。由于没有制空权,又缺乏重火力,志愿军白天只能取守势,待到天黑再发起进攻。美军骑八团集中了两个营的兵力,在数十门重炮及十几辆坦克的掩护下,从上午开始发起猛烈进攻,企图将被围的美军部队救出。在志愿军的顽强阻击下,始终未能如愿。下午又调来十余架飞机,对志愿军阵地进行狂轰滥炸,依然未能奏效。天黑后,志愿军开始向被围困的美军,发起猛烈地攻击。美骑八团三营在绝望的情况下,不得不向志愿军投降。战后经过清点,志愿军第345团共歼敌七百四十余人。
至3日夜,志愿军第三十九军歼灭美军骑兵第一师第八团大部及韩一师第十二团一部,击退美骑一师第五团、第八团残部及韩一师第十五团。据不完全统计,此役共毙伤俘敌2000余人。面对七零八落的战线,美第一军团军团长米尔伯恩只好急令左翼美第二十四师回撤!同时将美二十四师第五团调至军隅里,以保护军团的右翼安全。紧急北上抵达前线的美二师,也将其第九团配置到军隅里右边的介川南侧。如此一来,西线联军主力全部撤回到清川江南岸的新安洲至介川一线,只留下部分兵力在清川江北岸占据几个滩头阵地——联军的这个架势说明沃克并不甘心失败,还是打算继续向鸭绿江畔推进。鉴于战机已失,彭德怀当机立断,命令志愿军主力立刻隐藏到大山里。11月6日凌晨,联军还未从混乱中清醒过来,突然发现志愿军像潮水一般,很快就在丛山峻岭中消失的无影无踪!
注释:
注1:见《杜鲁门与麦克阿瑟的冲突及朝鲜战争》(内部发行),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年2月第一版,第113页。
注2:见《布拉德雷将军战争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2006年6月第一版,第572、573页。
注3:见《日本人眼里的朝鲜战争》第554页。
注4:见洪学智《抗美援朝战争回忆》,第30页。
注5:见《抗美援朝战争史—第一卷》第202页。
注6:见《建国以来毛泽东文集【第一册】》第575页。
注7:见《建国以来毛泽东文集【第一册】》第578页。
注8、9:见《抗美援朝战争史-第二卷》,第14页。
注10:见吴信泉《三十九军在朝鲜》,第37页。
注11:见吴信泉《三十九军在朝鲜》,第41页
注12:见《日本人眼里的朝鲜战争 上册》第59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