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at person who helps others simply because it should or must be done,
当某个人去帮助别人,只是源于初衷,
And because it is the right thing to do,
并仅仅认为那是他(她)应该去做的事时,
Is indeed without a doubt,a real SUPERHERO.
那么毫无疑问,这就是真正的超级英雄。
——斯坦·李《蜘蛛侠:平行宇宙》
就像涂鸦艺术,在视觉上尽情挥洒创意,动感绚丽的画风
完全自成一格的美术风格、精心的漫画式分镜造就超乎想像的惊奇,
再加上它丰沛又深刻的角色情感,
这部全新的蜘蛛人动画电影 《蜘蛛侠:平行宇宙》,
轻松在过往的相关作品中,脱颖而出。
影片在北美和中国均收获了高票房,可以说是历代蜘蛛侠系列电影中的最高分了。
一部蜘蛛侠动画电影竟带来了不亚于真人电影的关注度。
它究竟有什么吸引力,让人赞不绝口呢?
简洁的故事,却将角色的塑造得生动。
画面展开,都是细节。
画风,无疑是这部动画电影最独树一帜的地方。
当第一眼看到它的时候,红绿色的拖影让人以为是眼镜的缘故。
略带掉帧的卡顿,又让人以为是放映设备的问题,但其实这些都是刻意为之的。
对白气泡、网点背景、具象化拟声词,还有人物轮廓上的手绘线条,都是典型的漫画手法。
当这些漫画手法出现在荧幕上时,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新鲜感。
不仅还原出漫画原有的质感,更产生了一种全新的视觉冲击,再加上绚烂无比的色彩、突破次元壁的想象力,使它能够跳脱出原有动画电影的局限。
来源于腾讯视频
那些眼花缭乱的镜头运动配合着漫画中才会有的声效词、对话框,
还有充满银幕的波普艺术风格的鲜艳色块(60年代复古风),
就像眼前的一本漫画书突然动了起来......
这种张扬的、迷幻的画风既复古又现代,
与波普艺术的呈现不谋而合。
波普艺术(Pop Art),是一个探讨通俗文化与艺术之间关联的艺术运动,它试图推翻抽象艺术,并转向符号,商标等具象的大众文化主题。
“在未来,每个人都能做15分钟的名人!”
半个世纪前,美国波普艺术之父安迪.沃霍尔(1928-1987)提出的“15分钟成名论”,在今天自媒体时代看起来竟如此具有预见性。
安迪沃霍尔 《War is over/战争结束》版画 综合材质
波普为Popular的缩写,意即流行艺术、通俗艺术。
波普艺术一词最早出现于1952~1955年间,由伦敦当代艺术研究所一批青年艺术家举行的独立者社团讨论会上首创,批评家L.阿洛维酌定。
在《蜘蛛侠:平行宇宙》的片末,最后的各个宇宙喷薄而出,城市建筑漂浮在空中,地铁蜿蜒驶向远方,
最终决战的场景就像是波普艺术的大集合,漫天的斑点和泡泡,似乎在偷学草间弥生。
片尾一堆蜘蛛侠相框挂在墙壁上,再明显不过是用了安迪·沃霍尔《玛丽莲·梦露》。
安迪 · 沃霍尔《玛丽莲·梦露》1967年 版画
安迪 · 沃霍尔把玛丽莲·梦露的细节给去处后,
改用大色块,高对比,来表达出自己的艺术思想。
安迪 · 沃霍尔 《金宝汤罐头》1962年 丙烯和石墨绘制
安迪 · 沃霍尔 说:“我是个非常流于表面的人。”
所以,香蕉就是香蕉,82张美钞就是82张美钞,所有的玛丽莲梦露都是玛丽莲梦露。
生活就是艺术,而艺术就是生活,日常生活充满了物质与想象,将它复制下来,理所当然该称为现代艺术。
安迪 · 沃霍尔 作品
在《蜘蛛侠:平行宇宙》中,一些镜头色彩的对比与画面的风格,就是将波普艺术搬到了荧屏。
里面蜘猪侠第一次登场于1984年漫威推出给儿童看的漫画。
而为了保留蜘猪侠原本的漫画身份,他的色彩就运用了波普艺术风格。
波普风格多次出现在电影画面中,不光是蜘猪侠身上。
整个画面的色彩很简单,就是“撕破黑暗”的,
未来色一般的荧光蓝和荧光紫。
非常契合黑色为主体,配上亮红色的蜘蛛侠服装。
而这些镜头,与波普艺术就不谋而合了,
仿佛从古典艺术的枷锁中挣脱的新力量。
《蜘蛛侠:平行宇宙》将若干种画风集结到了一起,让不明白多元宇宙概念的观众,能透过美术来了解每个蜘蛛侠的特色,同时也淋漓尽致的驾驭了视觉美学。
而从这些不太符合大众审美的艺术风格中可以窥探到一丝不同于以往的反叛精神,
而这些崭新的融合艺术形式是动画史上的一次突破,让艺术有更多的呈现。
在波普的世界里,
生活就是艺术,
艺术就是生活。
而在平行宇宙中,
戴上面具,
每个人都是蜘蛛侠。
图文部分来源于网络,编辑整理为探墨
如需转载请联系客服,侵权必究
探墨,一个链接生活的艺术平台!
探墨商城已经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