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报|北京语文特级教师周群:如何在跨领域阅读中培养孩子的思考力

一次家校见面会上,几位妈妈围着周群老师,纷纷提出自己的问题:

如何在家里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

我的孩子上四年级了,只爱看漫画书,读的书浮于表面,怎么办?

初二的孩子,偏科,喜欢数学,平日读书特别痴迷于金庸小说,别的书都不看,更别说经典了。

怎么解决孩子写读书笔记没什么可写的问题?

总觉得和孩子无法就现实问题进行深度讨论……

这是家长们经常会碰到的问题,孩子不喜欢阅读,阅读质量不高,阅读偏于一隅,提笔无内容可写,深度不够,等等。

对此,周群老师的回答是:

首先,我们家长和老师的眼界、视野决定了孩子的世界,做好孩子的引导者和启蒙者。

其次,跨领域阅读是个非常好的办法,可以激发孩子兴趣,深度思考,锤炼思维,培养孩子成为终身学习者。

这是一位教龄29年的北京市语文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给出的答案。

周群老师执教于北京景山学校,在跨学科学习领域非常活跃,是“大语文观”长期实践者,同时也是中国2019年十大阅读推广人。

多年来,她一直在思考,应该给学生提供一种什么样的教育,语文学科的本质是什么,在教改实践中不断迭代其教育思想。

她认为,语文教学既不应忽略语文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片面追求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也不应单纯追求语文基本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提升,而忽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培养。

近些年,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兴学科不断涌现,社会生物学、行为经济学、大历史、进化心理学、认知学,学科界限被突破,全球化带来的许多现实问题已经超越了单一学科的解释范畴,周群老师敏锐地注意到,我们的中小学语文学科阅读,却存在过分关注文学作品、忽略其他领域作品的弊端。

什么是真正值得学的知识,我们的孩子将面临什么样的未来,如何打通文学、历史、哲学、艺术诸多领域,她希望从语文学科入手,将课本与世界连接,拓宽学生的认知边界,培养学生在这个时代和未来生存和发展所需的关键能力和品质。

在景山学校的课堂上,她做了很多尝试,推行项目式学习,尝试科普科幻教育,开设创意读写练习。

课堂上,启动“见字如面”的项目式学习,将《傅雷家书》读宽读厚。和学生们做了6件事:读原著,看纪录片《傅雷的一生》,精选15篇家书名篇,组织学生分主题讨论,写阅读报告,每人写一封家信自己朗诵,开分享会

利用热点事件话题,提高学生们的媒介素养,认识新闻价值,学会公共说理,开设steam课堂,引导学生解决现实问题,关注社会及更广阔的世界。

这些“生长型课堂”贯穿了周群老师的理念:阅读和学习,都要面向未来,我们不仅要关注孩子的成长,还要关心孩子思想的养成

看到这样的老师,这样的课堂,你是不是很想带娃听听,但苦于去不了景山学校?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