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画院藏有齐白石画稿数百件之多,这些画稿既有齐白石初学绘画时临摹他人的双钩画稿,也有远游期间对景写生的写生稿;既有凭印象和回忆所作的默写稿,也有为创作而反复推敲的草稿。这批鲜为人知的画稿,不仅揭示了白石老人作画是否打草稿之谜,而且为人们进一步认识齐白石的艺术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
临摹写生,无论是现场记录或是凭目识心记,都是从前人与自然中取法的途径,最能体现一位画家创造力的,还是看其自家的创作。因此,齐白石的自创画稿便显得尤为珍贵。
金农杂画册之三
齐白石勾勒金冬心风来图
第一个部分是“传移模写”,在这一个部分中辑录的使齐白石临摹前人的画稿,其中包括严格遵循原稿的双钩画稿,也有意笔临摹的画稿。
齐白石双钩前人梅花
齐白石 萱草稿
齐白石最初学画时就从临摹《芥子园画传》入手,早期跟随地方名家胡沁园、胡何光炳等人学画,远游期间接触到八大、金农、孟丽堂、李鳝、罗聘等人的作品,甚至还有唐寅和王居正的人物画。
齐白石勾勒李晴江游鱼图稿
齐白石鸣禽稿
衰年变法期间,齐白石对当代名家,尤其是吴昌硕致力尤深,直至晚年,他还在不断地学习,甚至对于自己学生的长处也谦虚地加以吸收。
齐白石摹孟丽堂《春声》画稿
齐白石 牡丹公鸡
齐白石对于比较欣赏以及喜欢的画作都进行传移模写,在诸多临摹方式中,齐白石喜欢以双勾的方式进行临摹,临摹后对画稿进行再创作。此外,齐白石对自己喜爱的作品大多采取勾临而非收藏的方式进行欣赏,这一方面是由于他个人的消费习惯,此外也是他出于艺术创作的选择。这种以勾临代替收藏的习惯,使得齐白石有选择地吸收了传统中的优点,从而避免了他对于古代经典的沉迷,反而有利于他的创作。
齐白石勾懊道人松树
齐白石临孟丽堂《芙蓉鸭子》
齐白石 人物图
齐白石临八大山人画稿
金农《人物山水册》之七
齐白石勾勒金农画稿
齐白石 掻背图
齐白石 搔背图
齐白石 山水画稿
第二部分是“写生状物”,这一部分中的画稿多是齐白石历次远游的写生稿和观察花木、草虫、禽鸟的形态之后的写生画稿,这些画稿有些双面作画,有些则记在自己的日记本上。
齐白石 山水
齐白石本人也表明他最喜欢画一些小动物和小昆虫,齐白石自己讲到“凡是眼睛里看见过的东西,都把他们画了出来”,而对于自己不熟悉的东西,齐白石则是尽量避免以这些东西为内容作画。
齐白石 荷花稿
齐白石 芭蕉稿
齐白石壮年层游历许多地方,如两广地区,他最喜欢桂林一带的山水,所以陡峭的桂林山水也多入画。在齐白石的画稿中,相比起已完成的作品,多了许多文字的标注,例如标出颜色、位置等。
齐白石 花卉稿
齐白石 小虾
齐白石画虾最为著名,在于非闇的《感念齐白石老师》中记录到,在齐白石的画桌上放着一个养着鱼或虾的大海碗,齐白石画后又看、看后又画,对于小动物养的时间、研究的时间比画的时间要多得多。二对比着不同时间的齐白石画的虾,也可以看到其本身的进步,晚期的虾比早期更神似,更清澈,在结构上也比早期了解得更透彻。
齐白石 写生鹰本
齐白石 小鸟画稿
齐白石 拟八大山人画鱼稿
第三部分是“目识心记”,在这部分展示的画稿大多是齐白石凭记忆绘制的,或者是他见过的人,或者是心仪但无钱买下的作品。
齐白石 砖文若鸟
齐白石 画像稿
齐白石 追摹八大山人小鸭
齐白石 富贵平安
这些画稿,尤其是人的模样的描写,大多应用于他后来的创作里。尽管齐白石非常强调写生,但是他的画稿中真正意义上的对景写生作品却相对较少,很多是凭记忆而作,这与中国画家凭借记忆与想象的传统有关。
齐白石 老人与儿童画稿
齐白石 送子从书图
齐白石 送学图(人物册页之一)
齐白石 上学图
“目识心记”是中国画在艺术造型上,对客观自然观察认识的一种特殊方法,齐白石也不例外,他的画稿中便又不少凭借“目识心记”之作。
第四部分是“自家造稿”,“自家造稿”在所有画稿中占的份额最大,这些画稿便体现了齐白石反复推敲的创作过程。
齐白石 仿石涛山水 册页
齐白石 玉簪
有些画稿一而再,再而三地进行更改,每一次都有新的改进,更是反驳讲座最初《寿平谈齐白石、李可染的局限与害人之处》中的关于齐白石一成不变的最佳证据。
齐白石 荷花鸳鸯稿
齐白石 荷花鸳鸯图
前三类画稿都是从前人或者自然中取法的途径,而最能体现了画家创造力的则是画家本人的创作草稿。在北京画院藏的画稿中,“自家造稿”最多,其时间跨度从齐白石四十多岁远游期间一直到建国后人生与艺术的最后的辉煌,从这些画稿与正式作品的对照中可以看到齐白石由学习前人到自我创造,以及创作过程中反复推敲不断修改的过程。
齐白石 黑禽稿
齐白石 飞鹊稿
齐白石 蟋蟀与蝗虫
齐白石 水牛
齐白石 老虎
齐白石 东方朔偷桃画稿
齐白石 东方朔偷桃画稿
齐白石 东方朔偷桃图
齐白石 捧桃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