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由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主办,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宣传部、科研成果传播办公室协办的第七届闻天论坛在上海社科国际创新基地召开。
面对目前网络空间治理主体多元、机制复杂、范畴广泛的特点,此次论坛汇聚了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多元视阈下的网络空间治理”为主题,围绕“网络空间规则治理新秩序、网络空间技术治理新趋势、网络空间内容治理新模式”三个分议题,在多元研究范式、多样研究视角的碰撞激荡下,深化对网络空间治理新趋势、新秩序、新模式的理解和探讨,促进网络空间治理研究,力争实现理论创新。
论坛现场。
“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是百姓们的期待,因此从业界、学界到管理部门都需要加强探索的问题。学界、业界、管理人员要通过跨学科的学术交流进行理论创新、进行实践的创新,来探索适应时代发展网络空间治理指导。” 上海社科院党委书记于信汇教授提到,“在具体的网络空间治理工作实践过程中,怎样加强网络空间物理层面的技术安全保障?如何应对网络规则国际秩序调整? 如何完善内容层的引导管理机制?都值得我们学界、管理工作者,还有业界的跨学科的学术交流,要采用多元视域方法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同时进行理论创新、实践创新,来探索适应时代发展网络空间治理指导。
主要从事互联网法律以及互联网政治研究的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邵国松教授在论坛上发表了关于“人工智能时代个人信息保护的重新思考”的主题演讲。邵国松教授认为,个人数据已经成为了驱动人工智能运用的“新石油”,然而超级监控、用户画像、算法黑箱、数据泄露等问题已经给个人数据保护构成了巨大的挑战。
“从2016年中国在AI上获得的巨额投资达到114次,都是商业投资。中国和美国是人工智能发展最多的两个国家,这个数据来自于中国通信院,AI企业前5位的城市,旧金山382个,伦敦298个,纽约227个,北京、上海的人工智能企业也非常庞大了。”
如何平衡AI产业对用户数据的需要与个人信息保护是急需解决的问题。邵国松教授梳理了欧盟GDPR的AI立法和美国互联网领域的立法与管理现状。“首先欧盟最有影响力的法案就是GDPR智能保护框架,为了应付全球化和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带来的新挑战,重新审视了以前的数据保护指令,通过了具有包容性和法律效力的数据保护,保护起来,直接将数据用到成员国,不需要通过立法,最大特点是自愿遵守,而不是协议,扩大了数据保护领域范围,是全球性的法令,不仅仅是欧盟也是全球性法律。”
但GDPR也影响了AI的发展,邵国松指出GDPR影响AI企业发展的核心条款有四个,“分别是执行权、被遗忘权,数据遗忘权、携带权,它们本质上和人工智能发展模型产生冲突。被遗忘权机器学习仍在不断使用,成倍数据进行更新,很难从技术层面实现真正的删除,GDPR对个人严格管理和AI模型抵触,在很大程度上约束了AI企业在欧洲的发展,这也是欧洲人工智能企业明显落后于中国和美国的重大原因。”
邵国松说,美国的情况更为复杂,“1974年隐私法主要规范政府部门收集数据,而没有涉及到商业机构,还有更多数据游离于法案之外需要其他方式补充。”
业界自律有积极意义,本质上是商业机构为了避免政府监管采取的自觉措施,绝大部分提供了隐私政策声明,但是如何保证公司说到做到兑现承诺?
邵国松介绍,这就轮到美国FTC(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登台亮相了,FTC不仅弥补分散式缺陷,而且无缝对接,使得真正履行隐私保护承诺,从而获得对消费者权益直接保护的权力,如果公开隐私政策声明没有说话算数就是欺骗,欺骗可以受到惩罚,自1997年FTC处理了170起涉及个人隐私的投诉。美国其他的立法尝试,包括2018年加州消费者隐私法案,规定对个人数据隐私信息具有一系列权利,虽然没有特别规定,但是涉及到了算法对个人信息进行推广及用户画像规制。美国提出法案建立了人工智能咨询委员会,主要职责是促进数据开放和研究人工智能的隐私数据的影响,同样是平衡问题,产业保护。人工智能立法现在正在讨论还没有通过,所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针对我国目前的情况,邵国松教授认为,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法律也一直在改进,2018年9月公布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的发布意味着个人信息保护将迎来专门立法。
亚太互联网研究联盟主席、澳门互联网研究学会会长张荣显也出席了论坛,他结合人工智能及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新路径,研究了网络大数据分析方法、误区及应对。
张荣显说:“人工智能技术处理文本数据要经历感知——利用机器获取数据、认知——机器理解自然语言文本与判断三个阶段,分别对应着数据覆盖度、数据测量、解释三大挑战,认知与判断阶段尤其困难重重。传统定量方法以研究人员为主导,收集到的是结构化的数据。而网络文本的大数据是非结构化的,着重描述性KPI结果的产出。纯靠机器的产出结果,停留在感知与弱认知的阶段。目前,机器文本分析也难以解决语境、文本具体指向、价值判断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张荣显提出新的5W1H(原因、对象、地点、时间、人员、方法)路径,以及将内容分析法融合在大数据技术平台上进行社会科学研究。
在移动互联的飞速发展下,中国的传媒业形态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李良荣教授认为中国传媒业如今是三足鼎立的局面。
“目前,我国的传媒产业形成了以传统主流媒体、民营机构、自媒体三足鼎立的基本局面。传统主流媒体依托新媒体平台,传播力和影响力不断扩大。民营商业机构势头迅猛,不断扩张。自媒体专注于垂直细分领域,并且逐渐形成了自媒体舆论联盟,三类机构拥有不同的优劣势。”
面向未来,李良荣预测,从4G向5G的技术变革有可能导致PC端崩溃,移动端得以优先发展,“无论怎么样未来5G时代,从新闻行业来说,短视频将成为新闻最主要的表达形式,网络直播将成为常态,AI、VR会异军突起,音频会成为巨大的市场,三足鼎立下的传媒业管理需要形成既合作又竞争的新型竞合关系。”
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所长徐清泉研究员作了“网络新媒体供给消费治理:反思与展望”主旨演讲。徐清泉研究员认为,网络新媒体引发传播供给消费生态格局重构,他对网络新媒体供给消费治理的问题进行了反思,对网络新媒体供给消费治理的未来也提出了自己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