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来看玉器“佩奇”!113件敖汉出土史前玉器精品展亮相三星堆

打开凤凰新闻客户端 提升3倍流畅度

5月18日,“玉见敖汉——敖汉旗出土史前玉器精品展”在三星堆博物馆开展。玉玦、勾云形玉器、玉猪龙、玉箍形器、玉璧……内蒙古敖汉旗出土的史前文物精品113件(组)在这里展出,本次展览将持续到8月8日。此外,“璞石成玉——玉石器加工制作体验”“‘畅想三星堆’创意策划挑战赛”等特色展陈与创意活动悉数亮相。

展览现场

“玉见敖汉”

红山玉猪龙等文物亮相

展厅中,一件玉器通体黄绿色,身体蜷曲,头部较大,双耳肥硕,呈圆弧状竖起,吻部向前突起,乍一看,神似小猪佩奇。

玉猪龙

不过,它的年龄可比佩奇大得多,距今6700至5000年,名字叫“玉猪龙”,是红山文化的典型玉器代表。这件国宝级文物,C形碧玉龙,在内蒙古赤峰市出土,收藏于敖汉博物馆。

来自三星堆博物馆消息,本次展览萃集敖汉地区小河西文化、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红山文化、小河沿文化及夏家店下层文化出土的113件(组)精美文物,包括78件(组)玉石器和35件陶器。

敖汉出土的史前玉器精品

其中有13件一级文物,12件二级文物,12件三级文物。展览旨在通过“以玉为美”“以玉通神”“器以藏礼”三个单元,展现敖汉地区史前先民原始朴素的审美意识、丰富多彩的精神信仰以及多元化的礼仪世界。

敖汉出土的史前玉器精品

为迎接“5·18国际博物馆日”,发挥三星堆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三星堆博物馆还举办了主题为“璞石成玉——玉石器加工制作体验”的社教活动。活动当天,来自广汉市的学生代表参观了“玉见敖汉——敖汉旗出土史前玉器精品展”,聆听了“中国古代玉器知识讲座”。孩子们不仅了解到了玉器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要象征物的重要性和敖汉出土史前玉器的特点,还对中国古代玉器的产生、发展及制作的相关知识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

在玉石器加工制作体验环节,参与者们使用博物馆准备的制玉材料包,体验了玉石器的切割、钻孔、打磨等过程,亲手还原“古法制玉”工艺流程并分享了制玉心得。

此外,一场名为“畅想三星堆”——创意策划挑战赛进入决赛阶段。挑战赛自2022年3月14日启动以来,得到了全国各地高校学子的踊跃参与。截止4月17日,大赛组委会共收到296份参赛报名表与226份优秀创意作品。经过入围推荐和入围评审环节,来自全国的13支队伍脱颖而出进入到最终的决赛环节。

5月18日,三星堆文创馆新馆迁址樟树林并对外开放,由德阳市纪委监委制作的首批系列文创作品也正式对外发布。另外,由三星堆博物馆和长城华西银行跨界合作的三星堆主题银行开业。

游三星堆

祭山图玉璋、新出土神树纹玉琮不容错过

在古代典籍《说文解字》中,“玉”被誉为“石之美者”,表达了中国人自古以来对玉石的偏爱与推崇,而琳琅满目的玉石器更是中华文明存续至今的有力佐证。《周礼》记载有:“璋,以祀山川。”璋可以作为古代祭山的礼器,古人认为山是地面上距离天最近的地方,祭山的目的就是为了通天,所以古代“天山之祭”是最重要的祭祀活动。

三星堆遗址自1929年发现以来,已出土上千件玉石器,大量玉器如今陈列在三星堆博物馆一二号馆。玉璋是三星堆遗址出土玉器中最大宗的一类。

微信图片_20220518122351.jpg

祭山图玉璋

一件1986年出土于三星堆二号“祭祀坑”中的祭山图玉璋,是禁止出国展览的国之瑰宝。该玉璋两面阴刻相同的图案,图案分上下两组,正反相对呈对称布局,每组纹饰包含山陵、牙璋、云雷纹和两排做祭拜状的人像。考古工作者介绍,祭山图玉璋描绘古蜀先民举牙璋祭祀天地山川的场面。

三星堆遗址的新一轮考古发掘持续引起社会关注。截至目前官方公布的数据,新发现的6座“祭祀坑”已出土编号文物11000余件,考古工作者不仅首次发现了蚕丝蛋白,还发现了器型丰富的玉器,包括玉琮、领璧、玉凿等。这些玉石器种类繁多,造型精美,工艺精湛,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高超的艺术成就。

微信图片_20220518122402.jpg

有神树纹的玉琮

在三星堆3号“祭祀坑”最新出土文物中,发现了一件刻有两棵神树纹的玉琮,整件器物由整块灰白色玉料加工而成,对应的两侧线刻神树纹样,刻痕甚浅。

“刻有神树图案的玉琮是新一轮出土玉器中,目前唯一向公众展示的。”三星堆博物馆文物成列保管部部长余健介绍,在文物保护与修复馆,游客可以看到新出土的文物,还可以近距离看到文物修复的过程。

红星新闻记者 王明平 摄影报道

编辑 张莉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