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国会第27届参议院选举的投票结果,让石破茂身处险境,很有可能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被赶下台。能决定石破茂去留的,除了特朗普在美国能提供部分“助力”之外,日本政坛内部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而现在已经有两个能决定“大势”的人出现,这会对接下来的日本政治路线有何影响?我们对此又该如何看待呢?
据观察者网援引日媒报道称,在自民党与公明党组成的执政联盟在参议院迎来“历史性惨败”之后,日首相石破茂表态称自己会继续担任日本首相,尽职尽责。
尽管此次执政联盟是以3票微弱优势输掉选举的,但之前就颓势尽显,依旧要看其走入下坡路的主要原因与根本原因。
就主要原因而言,其一是因关税等问题导致的国内通胀加剧而无力解决,且市场对未来经济增速愈发悲观,石破茂政府无法拿出充分的预案给民众与市场乐观预期。
横向来看,石破茂政府在应对关税战时表现出的一系列作为,是比较出色的。在前后7次派出“特使”谈判之际,自己也与特朗普有不卑不亢的交流,但结果仍事与愿违。
美国对汽车等产业加征的高额税率,不仅打击了日本财阀的既得利益,也让日本最基础的粮食等物价面临大幅上涨。
任何执政党派在面临如此严峻的经济问题而毫无作为,其支持率都会大幅下跌,这没什么稀奇的,毕竟“民以食为天”的真理在哪个国家都适用。
其二,是在参议院进行选举之前,石破茂因“商品券”等问题再次被在野党疯狂进攻,深陷行贿受贿与贪腐等问题再次“水深火热”。
关于对日本《政治资金规正法》的修正执政与在野党一直争论不休,归根结底还是对不同方式的“捞金”渠道有着自己的盘算。对于长期执政的自民与公明二党而言,当然是越宽松越好,但对于国民立宪党等在野党派而言,恨不得用一套严苛到无以复加的条款将执政联盟钉死在案板上,至于自己成功竞选后,该如何应对财阀与官僚,那是后续问题。
岸田文雄当初因“黑金”丑闻下台,如今想故技重施在石破茂身上,可见死结一旦形成,也没法打开。
至于根本原因,说到底还是日本的畸形发展导致“短命首相”成为现实。
自民党内部派系分散、各自为政,目前已经有两大竞争对手浮出水面,分别是麻生太郎与岸田文雄。前者的政治力量更强一些,且麻生派表现强劲,尚未分散,但不确定会不会选择站在石破茂的对立面上,也有可能帮助其稳固执政地位。
这就不得不提特朗普的关税战,在某种程度上帮助石破茂继续坐稳首相之位,因为当前日本面临的最大难题,还是美日关税。
如果麻生太郎能顾全大局,兴许会遵循“攘外必先安内”的原则,只要麻生选择站在石破茂一方,自民党内部就乱不了,那么执政联盟也大概率不会瓦解。
相反,若麻生站在对立面或保持中立,那么岸田文雄可能会拉拢旧派,进行“逼宫夺权”,而石破茂要么接受现实,要么联合在野党势力。
日本政坛内部的演变,就可能刺激地区与国际形势的变化,因为日本在野党多数都有着极强的“亲美”立场,这会导致日本在防务安全等问题上更加依赖美国,反作用加剧中日之间的紧张关系。同时,日本政客也会更加渲染“反华”言论与情绪,制造中日两国的民间对立。
近段时间,中日表现出难得一见的好转,日本政府也罕见的对历史作出正确表述,尽管石破茂政府依旧是摆脱不掉反复横跳的嘴脸,但不得不说是对双边关系的一次“拨乱反正”。若日本不好好珍惜此次来之不易的机会,今后被特朗普盘剥的再狠,也毫无回旋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