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3月,日军在俾斯麦海战中完败,一个近7000人的师团有3600多人葬身鱼腹。这让东京大本营意识到,重新夺回新几内亚岛控制权有多么的困难,甚至有人提出“放弃南方作战,巩固后方”,但谁都不愿承担责任,最终不了了之。
极力推崇“航空制胜论”的山本五十六也清醒地认识到,他所面对的对手不仅有不断加强的海军,还有越来越难对付的陆基航空兵。当务之急,必须削弱日益强大的盟军空中力量,重新夺回制空权。否则,日本联合舰队也将受到致命的威胁。
但山本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
尽管增援新几内亚岛十分困难,但东京大本营并不打算放弃,因为一旦丢失,拉包尔基地岌岌可危,将失去整个南太平洋。为此,大本营要求陆、海军两军种紧密团结、全力以赴增援新几内亚。但在山本看来,情况比他想象得还要糟糕许多。
首先,盟军不断地向新几内亚岛输送兵力的同时,各类战机已拥有700多架,而且性能远超于日本的“零式”战机。反观日军,所有飞机加在一起也不过300架,并且以每天数架的速度在递减,而日本落后的工业,让损失得不到及时弥补。
其次,尽管日军大本营要求陆、海军两军种密切合作,但夺取新几内亚岛制空权和运输陆军的重任,只能依靠联合舰队的航母舰载机,根本指望不上陆军。而经过之前的4次航母对决,主力航母已损失6艘,仅剩2艘航母和184架舰载机。
严重的是,大批优秀的飞行员损失殆尽,各航空队基本没有“佐级”军官了,而刚刚毕业的飞行学员,只有一个月的基础训练,白天在航母起飞都被视为“了不起的成绩”。这样的战斗力不要说去战斗了,保证飞机不摔就已经很不错了。
更让山本担心的一点,这些新来的飞行员不仅本事不行,而且充满着沮丧。在他们之间流传着一句话,“到了拉包尔,就剩10天的命”。现在的联合舰队和一年前相比不能同日而语,新上舰的日军飞行员在美军看来,不过是一帮“菜鸟”。
不过,嗜赌成性的山本,眼看着自己的“赌本”快耗尽,也顾不了那么多了。他决定按照大本营的要求,制订“伊号作战”计划,出动全部舰载机与美军展开“一次性”空中对决。“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他已经没有退路了。
山本该如何下“赌本”呢?
1943年的日本联合舰队已今非昔比,航母仅剩2艘,加上由邮轮改装的3艘,也不过5艘航母,但由于只有22节左右的航速,这些改装国的航母,充其量只能算是“飞机搬运船”。即使这样,山本也不想这么快消耗掉它们,他该怎么办呢?
山本决定将所有的航母留在港内,而舰载机则飞往陆地飞机场,与陆基战机一起进攻。万一作战不力,损失的只是飞机,而金贵的航母则没有危险。就算以后参加海战,这些保留下来的航母只需补充飞机,就能成为威慑力很大的海上力量。
与山本抠抠索索不同的是,虽然美国太平洋舰队仅剩“企业号”、“萨拉托加号”两艘航母,但“独立号”轻型航母已进入现役,“约克城号”和“埃塞克斯号”航母,已下水开始安装高炮等装备;“无畏号”和“大黄蜂号”航母也即将开下船台。
也就是说,这一年的美军航母就像“下饺子”一样,陆续开赴战区。而打不完的舰载机,让美军根本不在乎与日军“一对一”的拼耗;更让人放心的是,不断补充的飞行员使航母始终保持一定的战斗力,甚至出现新、老飞行员轮战的局面。
对于这次空中决战,山本十分重视,他决定亲临前线指挥作战。不过,这次他不是在海上指挥,而是在陆地上,这对一名海军将领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讽刺。联合舰队司令亲临前线,日军的“菜鸟”飞行员们无不兴奋、激动,个个摩拳擦掌。
但是,极力表现自己是一回事,实际作战效果是另外一回事。于是,一种怪异的现象出现了,在历时10天的“伊号作战”中,日军出动400多架次轰炸,仅击沉美军4艘舰船,击落美机31架,却谎称“击沉、击伤27艘,击落美机85架”。
实际上,参战的180多架日军战机损失了近60架,占比约30%。这样的消耗是美军最愿意看到的,而这种所谓的“胜利”,不仅让山本错误判断美军遭到毁灭性打击,日军已夺回制空权,而且十分自信地要到肖特兰等地视察,白白断送了性命。
不管怎么说,山本发动的最后一次空战,显然是“杀敌一百,自损两百”的愚蠢行为,日本海军的作战能力已经降到开战以来最低的水平。山本孤注一掷的做法,与其说是与美军进行决战,不如说其“要么输光,要么大赢”的赌博心态作祟。
大家认为呢?欢迎留言并一起讨论。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