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老农有个祖传金碗,专家鉴定后建议他上交,却被老农拒绝

前言:

河南自古就是中原之地,历史灿烂而悠久。这里还是华夏民族的发源地,十三朝的古都,地下文物之丰富位居全国之最。早些年,基本上修个路、建个房、种个地,一锄头下去,就有可能挖到文物。所以,要说全国哪个地方的老百姓家里古董最多,非河南莫属。

01:

河南有位老农,名叫李喜根,家里恰好就有一件祖传的古董,那是一只用纯金打造的金碗,做工非常细致,掂起来沉甸甸的,分量十足。上世纪九十年代,国家大力宣传文物保护知识,尤其是在文物众多的河南地区,宣传力度更大,李喜根老人就是在这时带着这只祖传金碗找上当地文物局的。

据老人回忆道,当时他看见文物局的宣传,立马就想起家里收藏的这只金碗,抱着追根溯源的想法,老人非常想知道这只祖上传下来的金碗到底是真是假,能值多少钱?文物局的工作人员接过碗后,仔细看了一圈,发现它的制作工艺非常精湛,接着在把碗翻过来看清碗底的字后,文物文物专家忽然大惊失色!为什么?原来,这只金碗的碗底竟然刻了几个大字——宣统御制,宣统可是清末帝溥仪的年号,难不成这只碗是从宫里流出来的?

后来,在专家的仔细询问下,老人才恍然想起,父亲好像确实提到过这碗的来历,就是专家说的那样。那么就已经可以确定这只金碗的确是清廷御用物品,但为何会流落到一个农民手中呢?

02:

这就要从清朝最有权势的一个女人说起了。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氏,作为一个小官之女,她从一个小小的贵人,在短短九年时间里,一路坐到了皇太后的位置,最后以26岁弱龄执掌清朝权柄近半个世纪。在慈禧垂帘听政的几十年间,她架空皇帝,丧权辱国,肆意享乐,打压维新,大清在她的手上变得千疮百孔。临终前,大清已是风雨飘摇,几近崩溃。溥仪就是在这时,从慈禧手中接过大清权柄的。那时溥仪才三岁,然而登基不过三年,他便遇上辛亥革命被迫退位了。

根据《清室优待条例》,虽然溥仪依旧可以住在宫里,每年还有400万两白银的“年薪”,但是溥仪却深感前路黑暗,头顶的巨剑悬而未落,巨大的不安让溥仪不得不提前为自己准备后路。他开始着手安排身边的亲信偷偷运送宫里的宝贝出宫,拿去变现或者藏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正是因为有这段真实历史的佐证,专家们很快意识到,李喜根老人手中的这只金碗很可能就是在那时流落出去的。至于为什么会落到李喜根老人祖宗手上,专家们认为很可能是由于阴差阳错,毕竟当时时局动荡,人心难测。

当年从清廷流出的文物多达一千余件,老人手里的这只金碗虽然也是清廷御制,但还谈不上无价之宝,不过,这样的金碗专家们还是第一次在河南见到,所以,纷纷建议李喜根把它捐赠给当地博物馆。这个建议被李喜根拒绝了,老人说这是他们家的传家宝,不能到他那就弄丢了。专家看他态度坚决,只好放弃。

如果您对古玩字画感兴趣,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查看往期精彩内容。或者您还有哪些想知道,都可以关注我们在评论区留言,同时也欢迎广大藏友们向我们投稿!

更多精彩内容,等你来看!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