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G9 II测评报告 | M4/3画幅的新晋“全能”机型

无忌器材编辑丨毕超

作为M4/3画幅相机主要的领导者之一,松下在历史上拥有了非常丰富的产品,包括大家耳熟能详的GF系列、GM系列、GH系列、GX系列以及G系列等等。涵盖了从入门到高级的机型,可满足不同人群的摄影需求。

松下前不久再次推出了新款M4/3机身G9 II,是G9的后续机型。也是广受好评的一台“全能”机型,与GH系列不同,G9兼顾了照片及视频拍摄,还拥有了更专业操控,也是松下的主力M4/3机型。虽然时隔多年,但松下最终推出G9 II,并未停下M4/3系统研发的脚步。

G9 II是松下新一代的M4/3“全能”机型

- 01 -

外观设计:操控设计进行优化

G9 II外形延续了类单反风格,但在机身多处进行了重新设计,整体操控性比G9有了提升。从外形来看,G9 II更接近于全画幅相机S5 II。

机身的体积和重量与G9相差不大,重量均为658克,体积上G9 II略高一点。它配备了较为宽大的手柄,持握感是比较舒服的。

机身顶部设计与G9有着明显不同,与S5 II相同。首先机身取消了肩屏,将拍摄模式转盘移到了机身原有肩屏位置。其次在左侧增加了拍摄驱动模式转盘,形成双转盘设计,双手操作,提高工作效率。另外,G9 II的独立视频按钮也变得更容易操作,机身右侧还将最常用的ISO、WB和曝光补偿独立出来,让摄影师可以快速调整参数。

机身左侧为数据接口区域,G9 II配备了麦克风、耳机监听、标准尺寸HDMI以及USB Type-C口,基本满足日常的摄影需求。

机身后背的按钮布局与S5 II也基本一致,相对于G9,G9 II的设计更加简洁实用,配备了独立的AF-ON按钮和八方向对焦拨杆,符合专业人士的操控习惯。另外对焦模式与对焦区域选择结合在一起,也比G9更合理。

机身依然采用侧翻屏设计,方便视频录制,甚至可以进行自拍。

- 02 -

核心硬件:得到全面升级,成像性能更好

G9 II的影像核心硬件进行了全面升级,它采用了全新研发的2521万像素Live MOS传感器,其中内置了相位差对焦系统,新的传感器还能实现更好的宽容度和快速响应。随着像素数的提升,这款传感器的分辨率性能也比老机器更强,成像画质出色,同时原生ISO范围也从之前最低的200下降到了100。

机身的图形处理器也采用了最新的L2,这是与徕卡共同开发的,之前应用在S5 II机身上。它具备了更强的数据处理能力,让相机的连拍、视频录制规格更高,而且L2图形处理器还能降低噪点的发生,并提升AF算法。

- 03 -

感光度表现:可满足日常拍摄需求

松下G9 II静态照片模式下ISO范围为100-25600,视频模式下为100-12800。得益于新的传感器让G9 II的最低感光度终于来到了100,更有利于风光题材的拍摄。为了能够客观地显示这台机器的感光度性能,笔者使用机内默认设置同时关闭镜头校正。拍摄RAW文件采用Adobe Camera RAW编辑软件转为JPG(关闭软件中的所有降噪选项),与机身内直出的JPG文件进行对比,测试图左为RAW转JPG,右侧为直出JPG。

ISO100

ISO200

ISO400

ISO800

ISO1600

ISO3200

ISO6400

ISO12800

ISO25600

可以发现,G9 II在ISO100时画面最为干净。当ISO达到400后,RAW格式暗部出现了非常轻微的噪点,JPG控噪则较为出色。ISO800 RAW格式的噪点继续增加,来到ISO1600后,RAW格式出现了可见的彩色噪点,JPG开始出现降噪涂抹。ISO3200下,RAW格式的彩噪变得明显,而JPG则出现了细节的丢失。ISO6400下,RAW格式彩噪加重,细节损失变大,JPG的涂抹更重。ISO12800时的RAW文件细节损失巨大,而最高ISO25600的RAW基本失去使用意义,虽然JPG涂抹也比较重,但缩小图仍具备一定可用度。

得益于新型传感器和L2图形处理器的加持,G9 II的感光度表现对于M4/3画幅相机来说是比较出色的。ISO3200以下控噪良好,虽然ISO6400-12800的噪点增加,但通过后期降噪还是具备不错的可用性。当然如果特别在意画质,那么高感尽量还是不要超过ISO6400。

- 04 -

宽容度表现:整体表现较好

尽管M4/3相机传感器与全画幅等大尺寸传感器有一定的差距,但毕竟G9 II采用了最新的硬件平台,因此对它的宽容度表现还是有一定期待的。

下面通过测试来展示G9 II宽容度实际表现,使用RAW格式,分别进行+1、+2、+3以及-1、-2、-3、-4、-5的曝光补偿拍摄并在Adobe Camera RAW软件中拉回到正常值。(画面左侧为原始图片,右侧为拉回正常值图片)

+1EV

+2EV

+3EV

-1EV

-2EV

-3EV

-4EV

-5EV

虽然G9 II是一台M4/3画幅相机,但它的宽容度表现却让人感到满意。从过曝情况来看,即使在+2EV的情况下,依然可以找回画面中的亮部细节。在+3EV时出现了高光丢失,偏色的现象。

欠曝的情况要好很多,在-2EV前,暗部细节可完全找回,并且没有出现明显噪点。从-3EV开始,暗部会产生噪点。-4EV下变得明显,-5EV的暗部噪点则比较严重。但所有欠曝的细节却都能通过软件找回,这对于一台M4/3机身来说是不容易的。也让它拍摄一些大光比环境照片以及风光题材作品时拥有一定的优势。

- 05 -

对焦表现:引入相位差对焦,抓拍能力提升

G9 II的对焦性能是大家非常关注的,因为它是松下M4/3系统中第一台配备相位混合自动对焦的机型,也是继S5 II后,又一台配备新型对焦系统的相机。相位混合AF的加入,意味着机身的智能主体识别、连续跟踪等方面都得到升级,过去老机器所面临对焦困难痛点将有所改善。

G9 II搭配了779个相位差对焦点,几乎能够将整个画面覆盖。可以说这台相机的对焦速度和精度是目前松下M4/3机身中最好的。在面对移动目标时,会有更好的跟踪表现。

G9 II能够识别人、动物、车、摩托车等多种目标物体。人和动物还可以具体识别到身体或者眼部等部位。

在拍摄模式下,G9 II可以选择6种不同的对焦区域。包括追踪、全域、区域(水平+垂直)、区域、1点+。在所有的模式下,均支持自动对焦侦测功能,摄影师可以根据拍摄题材去选择合理的对焦区域。

下面通过实拍来展示G9 II对人和动物的跟踪识别对焦表现:

打开凤凰新闻客户端 提升3倍流畅度
打开凤凰新闻客户端 提升3倍流畅度

G9 II在面对高速移动的目标时,可以很好地识别画面中的人并对其身体进行跟踪,稳定性比G9更好。拍摄动物时,可以实现眼部识别。

除了对焦升级外,相机的高速连拍能力也大幅增强。在电子快门下可实现最高AF/AE的60张/秒拍摄,机械快门下也可达到10张/秒。如此“疯狂”的连拍,让G9 II几乎不会错过任何瞬间。

- 06 -

视频拍摄表现:配备丰富的拍摄格式

虽然G9 II并未更纯粹的视频机,但它的视频拍摄能力依然是很全能的。G9 II支持非常丰富的视频录制格式,在MOV格式下其最高可录制5.8K 30P 10bit 4:2:0短片,并支持C4K 60P 10bit 4:2:2 All-I以及C4K 120P录制。在MP4格式下也支持最高4K 60P的短片。当然G9 II还支持更高画质的ProRes格式,方便不同需求的摄影师选择。

对于视频拍摄来说,色彩表现是非常重要的。G9 II为了减轻用户的后期处理压力,因此内置了多个色彩模式可供视频及照片拍摄使用。其中包含V-Log曲线、实时LUT、电影模式动态范围等。让用户可以通过LCD屏幕直观地感受到当前色彩的效果,拍摄出符合自己风格的短片作品。

在众多色彩模式中,“徕卡单色”也是和徕卡合作的结果。徕卡对于黑色色调的追求令人津津乐道,这次G9 II引入的这一模式,让普通用户也能感受到源于徕卡的经典色调,它与普通的黑白不同,其动态更大,画面质感更加强烈。不但适合静态照片,用它拍摄视频短片也是非常不错的。

使用徕卡单色模式拍摄

实拍样片

测评总结

松下G9 II作为其M4/3系统的最新机型,升级了硬件平台并全面改进拍摄性能。这是一款新晋的全能机器,这款相机的对焦捕捉力大幅改善,在首次引入相位混合对焦后,G9 II的跟踪识别效率提高,配合60张/秒的高速连拍,让G9 II再次成为了生态及运动摄影的出色便携选择。而它的视频拍摄也比较全面,丰富的格式能满足专业需求。G9 II的发布让M4/3的便携优势、长焦优势再次得到发挥,如果它的售价能够再降低一些的话,相信会更加吸引人。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