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米孤本“缂丝之王”将现身上海,带你走进“弘历的世界”

webwxgetmsgimg (18).jpg

“一寸缂丝一寸金”,提起“缂丝”,与之相伴的是 “织中之圣”的盛名。而乾隆时期的《钦定补刻端石兰亭图帖缂丝全卷》被誉为“缂丝之王”,是浩瀚“兰亭文化工程”的巅峰之作,也是中国历史上“兰亭”主题的集大成之作。记者获悉,这一17米孤本巨帙将于5月8日亮相在上海大剧院开启的“弘历的世界——乾隆御制诗文稿、兰亭图帖缂丝卷暨重要宫廷艺术特展” 巡展,为人们揭示乾隆为何倾尽一生打造 “兰亭文化工程”。

webwxgetmsgimg (12).jpg

据专家介绍,乾隆帝的“兰亭文化工程”,对清朝完成“大一统”蓝图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以武力占领中原的清初统治者,尚不足以使汉族士人真正从心理上认同满人皇帝的统治,他们还必须在文化上全面继承和发扬汉人的传统,才能真正取得文化上的话语权,从而获得道统上的至高地位。

为此,乾隆为打造 “兰亭文化工程”付出巨大精力。他一生创作了10首“兰亭”御制诗,69岁在圆明园刻制“兰亭八柱”并在宁寿宫花园建禊赏亭,70岁以内府收藏的明代藩王所刻端石《兰亭图》为底本“补刻兰亭图端石”,85岁左右织造本卷“兰亭图帖缂丝全卷”,凭此巅峰之作,乾隆的“兰亭文化工程”圆满收官。

webwxgetmsgimg (16).jpg

此“兰亭图帖缂丝全卷”,以缂丝工艺呈现书、画、印、碑帖的完美艺术效果。全卷囊括五大内容:其一,囊括史上最负盛名版本的《兰亭集序》,有《定武本兰亭》《虞世南临本》《褚遂良临本》和《唐模赐本》等;其二,为《仿李公麟流觞图》画卷;其三,乾隆御旨和御题诗各一则;其四,集缂数十篇名人序跋,包涵了孙绰兰亭后序,柳公权札和宋高宗御札,以及米芾、赵孟頫、藩王朱有燉和朱翊鈏、梁国志、董诰等人跋文;其五,通幅收录印文51枚,其中46枚以缂丝织就,另5枚为缂丝完成后所钤鉴藏御玺,包括“乾隆御览之宝”“嘉庆御览之宝”“宝笈三编”“嘉庆鉴赏”“宣统御览之宝”。在逾17米的长卷上,共织就60个人物、9162字,被誉为“缂丝之王”。

webwxgetmsgimg (17).jpg

webwxgetmsgimg (11).jpg

webwxgetmsgimg (20).jpg

此卷从织造工艺上,代表着清宫乃至世界缂丝的历史最高水准。善于表现花鸟、山水绘画色彩和风采的缂丝织造工艺,生产效率低而织造成本极高,如用来表现印文和书法变化多端的笔势,难度就更大。此卷在工艺上突破诸多史无前例的技术难题,完美集结书法、绘画、碑帖和玺印诸多中国传统艺术形式。

在装裱方式上,此卷极为讲究。首先,是所用绦带的纹饰很有特点,为配合王羲之写作《兰亭集序》的暮春时节,特意选用落花流水纹,其上又有明朝宫廷的杂宝纹如犀角珊瑚,既有宫廷的色彩,又符合兰亭的主题;其次,绦带上系的青玉别子,特地选用了“大明万历年制”款,表现对万历时期益王朱翊鈏重刻《端石兰亭图帖》一事的纪念;最后,还可看到包首选用了素雅的宋锦卐字小花。由此可以看出,其中的每一处细节,都倾注着乾隆的用心经营。

“兰亭图帖缂丝全卷”留下的种种文化印记,还揭示出明清两朝之间关系的另一种面向——虽然清朝取代了明朝,但是在文艺领域、尤其是在中国传统文化领域,乾隆和明朝已经达成了和解并形成一种紧密的传承关系。

此卷经《石渠宝笈》三编著录,皇室珍藏传承有序,原藏于紫禁城建福宫内,上面留有“宣统御览之宝”鉴藏印一枚。在宣统十四年(1922)十一月初二的一张赏单中,有“钦定补刻端石兰亭图缂丝全卷,一卷,静字六百二十七号”的记录,标记着此卷因溥仪赏赐而流出故宫的经历,大约半年之后,建福宫花园发生大火,所幸“兰亭图帖缂丝全卷”因此躲过一劫,堪称传奇至宝。

本次展览上,另一个备受关注的展品是首次现身的私人珍藏最大宗《乾隆御制诗文稿》,为清宫档案再添重磅史料遗珍。

webwxgetmsgimg9.jpg

“内阁大库”档案是皇家档案的代表性收藏,宣统元年曾有部分清宫内阁大库档案不慎流入民间,该事件引发20世纪初学界震动,将其与同期发现的“殷墟甲骨”“敦煌经卷”“战国秦汉竹简”誉为“四大学术发现”。而作为帝王的私人行为,尤其是御制诗文书稿,无论其品级或是价值,均可比肩于内阁大库档案。

绝大部分乾隆御制诗文稿都秘藏于紫禁城内,这次现身的《乾隆御制诗文稿》是故宫博物院以外、近年来发现的最大宗私人收藏的乾隆御稿,对于研究乾隆的内心世界及其主导的18世纪盛清历史,是极为珍贵而稀有的第一手史料。业内人士指出,对于这些诗文研究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艺文层面的研究,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御制诗文创作背景的复原,可以尝试建构出乾隆诗文背后的治国文化准则。

这组《乾隆御制诗文稿》皆为乾隆晚年所作,包括六十四纸和一本《崇庆皇太后八旬万寿祝寿颂词册页》,文体和题材丰富,涉及经筵御论、颂、记、赞、砚铭等多种文体;题材甚为全面,包括读书评史、时政纪事、景物寄情、器物赏析、书画题咏等,其中部分诗文稿展品将亮相上海。

webwxgetmsgimg (8).jpg

清代皇帝推崇“二王”书法,乾隆帝也不例外,这次展出的乾隆“御笔硃稿”,不论是在书法风格上,还是透过书法展现出的乾隆之精神风貌,都透露出乾隆内心世界中,鲜为人知的“魏晋风度”。

与常见的写在名贵笺纸上的御笔相比,这些乾隆信手写在四川夹江竹纸上的墨迹,反而更能体现其书法的洒脱之处,展现不同于以往的乾隆书法中秀媚的一面。

在“八徵耋念”系列等涉及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御制文中,可以洞悉清代帝王的“敬天”“勤政”“爱民”之祖训,展现出乾隆对祖训的秉承及勤勉和挑万民生息于肩的责任感。而在《崇庆皇太后八旬万寿祝寿颂词册页》中,则是乾隆以‘孝’治天下的一种见证。

webwxgetmsgimg (9).jpg

另外,这组诗文稿还收录有为十七件绘画所作的二十首御制题画诗,部分画作著录于《石渠宝笈》,将对故宫书画研究有所补益。

特展同时还展出多方具有纪念碑意义的乾隆御玺,如:寿山芙蓉苍龙教子钮“古希天子之宝”、御制白玉双龙钮宝玺“太上皇帝之宝”等,其中部分宝玺与《乾隆御制诗文稿》收录内容直接相关,借以展现宫廷文化艺术,与清代历史进程的紧密关联。

清乾隆寿山芙蓉苍龙教子钮“古希天子之宝”为首度现世的私人珍藏,这方御玺不仅是乾隆与嘉庆帝位相传的象征,还通过西北高、东南低的纹饰设计,勾勒出中国的地形特征,用以象征乾隆平定西域,复兴中华正统文化的功绩。此方御玺,“以小见大”呈现出的即是乾隆眼中的天下大势。

webwxgetmsgimg (7).jpg

webwxgetmsgimg (6).jpg

本次巡展是继首展北京站后的第二站,以“缂丝之王”乾隆时期《钦定补刻端石兰亭图帖缂丝全卷》和首现的私人珍藏最大宗《乾隆御制诗文稿》两组重磅展品为轴线,涵盖玺印、书法、缂丝、瓷器、玉器、古琴、文房砚墨、法器与工艺陈设等诸多品类宫廷艺术珍品,同期登场的还有保利2021春拍各板块的精品

其中,玉器品类有清乾隆和阗青玉填金王献之《中秋帖》暨《洛神赋十三行》插屏。王献之《中秋帖》原为“三希堂”所藏,后被乾隆帝刻于和阗青玉之上,可视为乾隆希望子孙永保“二王”书脉正宗的愿望,也可视为另一“兰亭”文化佳作。

webwxgetmsgimg (13).jpg

瓷器类精品有清乾隆仿古铜釉彩描金浮雕“夔龙拱福”双螭耳瓶、清乾隆釉里红九龙闹海图抱月瓶、清乾隆墨地绿彩“富贵白头”双喜图莲托八吉祥纹大盘、清乾隆洋彩巴洛克式藤蔓洋菊花卉纹碗、清乾隆青花釉里红缠枝花卉梅瓶、清乾隆粉青釉浅浮雕夔龙纹绶带耳葫芦尊、清乾隆青花缠枝花卉如意耳尊等。

webwxgetmsgimg (4).jpg

仿古青铜瓷器多施紫金或茶叶抹釉,饰以洒金,或加篮彩、玫瑰红彩等以摹铜锈,但本品清乾隆仿古铜釉彩描金浮雕“夔龙拱福”双螭耳瓶之多种釉色仿古青铜则甚罕见。纹样怀古,追殷摹周,为大雅之器。本品底部施酱釉地洒金为饰,正中方形模印“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清高宗搜集商周青铜礼器,摹仿宋代《宣和博古图》体例编纂《西清古鉴》及《宁寿鉴古》,据古物御制仿器,以瓷代铜,模拟青铜器形及复层纹饰,推陈出新,古为今用,藉以思祖追远。据《清档》记载:“乾隆十九年,唐英进文王鼎、瓶、盒一份”,这标志着江西御窑厂试烧仿古铜釉成功,实现了乾隆以陶瓷彩料仿制古代青铜器的设想,使之成为唐英卸任御窑厂督陶官以前制瓷的最后一个巅峰。

清乾隆墨地绿彩“富贵白头”双喜图莲托八吉祥纹大盘体量巨大,为同类釉色装饰作品中传世所见最大一例。盘内与外心以墨彩为地,其上整施绿釉,盘壁一周缠枝花卉,并饰以八吉祥纹,画中洞石玲珑,上有花卉二枝横欹而出,枝乾呈随风顺势倾斜。左边绘饰两只富贵白头翁,一只展翅将坠于花蕊之上,正欲张嗉而鸣,另一只则遥遥相对,正欲抖翅。当中洞石之绘画水平堪称乾隆御瓷之最。底施白釉,正中书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极具尊贵品格。

webwxgetmsgimg3.jpg

一件明宣德青花“永平安颂”高足碗为近十多年来内地拍场罕见的宣窑重器,其纹饰布局颇具匠心,内壁凸花工艺独特精湛,外壁青花不以繁复纹饰取胜,而是以留白凸显内容之重要性,品味极高。与该品相同的另见三例,均收藏于海内外重要博物馆。

除此之外,14世纪铜鎏金嵌宝石文殊菩萨,蓝兔毫“天目”茶盏 ,定窑白釉刻龙纹大盘等精品也现身北京保利2021春拍中国古董板块上海巡展现场。

5月8日下午,上海巡展现场还将举办学术沙龙,邀请汤哲明、潘中华、裘海索、李莹等业界专家,以特展的重磅展品乾隆《钦定补刻端石兰亭图帖缂丝全卷》为主题,探讨乾隆皇帝与兰亭母题之间的关联。

webwxgetmsgimg.jpg

作者:李婷

编辑:周敏娴

责任编辑:宣晶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