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视点|从莫奈、博纳尔到马蒂斯,上海呈现法国现代艺术“简史”

51022_p8.jpg

此次法国现代画派大师展上,纳比派创始人之一博纳尔将有29件作品亮相。图为其作品《海岸》。

在西方艺术史上,兴起于法国的印象派无疑具有划时代意义,它触碰了学院派的界限,使人们的审美观念发生了转变,推动了美术观念和绘画技法的革新,开启了现代艺术的大门。这一艺术流派之后,法国画坛经历了哪些变化?

眼下正在上海东一美术馆展出的“从莫奈、博纳尔到马蒂斯——法国现代艺术大展”,通过29位艺术大师的80件艺术精品给出系统梳理。布丹、莫奈、高更、马蒂斯、毕加索、杜飞……展览几乎囊括了所有法国现代画派大师,并涵盖了印象派、点彩派、表现主义、纳比派、野兽派、立体主义等众多艺术流派,堪称法国现代绘画潮流的缩影。值得一提的是,所有展品均来自法国本伯格艺术收藏基金会,全部为首次在国内展出。

“艺术面向当代生活”,印象派开启现代艺术大门

展览从印象派开始说起。1874年,一群反对古典学院派的年轻艺术家探索出了一种新的画风。他们主张走出画室,描绘自然景物,把握光与色的瞬间印象,使画面呈现出新鲜生动的感觉。苦于找不到地方展示作品,画家们把摄影师纳达尔的工作室改造成了一个画廊,举办了一场自发性的民间展览。展览在当时引起了较大的争议,其中,莫奈的《日出·印象》遭受了一位评论家的犀利讽刺,他用略带贬义的“印象”一词揶揄莫奈画风的离经叛道,“印象派”也因此成了这场新艺术运动的名称。

展厅中的第一件作品出自莫奈的老师欧仁·布丹之手。此次展出的《鹿特丹,证券交易所大桥》是一张城市风景画,创作于布丹1876年访问鹿特丹时。画面中,倒映在河面上的桥洞、帆船、房子、白云,影影绰绰、波光粼粼,体现了画家对笔触、光影的独特理解。随后,便是印象派的代表人物莫奈、毕沙罗等人的作品,一场法国现代绘画的大幕也由此拉开。印象派主张“艺术面向当代生活”,鼓励艺术家们摆脱束缚,把对自然清新生动的感观放到了首位。

而印象派之后的法国画坛又发生了什么?这之中,有一位画家不得不提,他从莫奈的色彩理念中认识到色彩的无限可能性,并用全新的艺术观念在印象派晚期与野兽派之初架起一座稳固的桥梁。他就是20世纪最伟大的色彩魔法师,纳比派创始人之一博纳尔。此次展览中,博纳尔的作品最多,有29件。《勒卡内》是他风格成熟期的作品,这个地方位于博纳尔生活22年的居住地和工作室附近,画中既有真实世界的轮廓也有主观情感的感受,让人体会到艺术无限的可能性。

中国在疫情防控方面的出色表现,促成艺术珍品来沪

1905年,文化之都巴黎举办了一场被认为是20世纪第一件艺术大事的展览。由马蒂斯带头的年轻画家们在秋季沙龙展出了色彩尖锐、笔触粗犷、故意扭曲、反自然主义画法的作品,他们因而被封为“野兽派”。

作为野兽派创始人和博纳尔的好友,马蒂斯亦是展厅中最值得关注的艺术家之一。他标志性的风格是运用纯粹的色彩抽象地表现人和物的形态,大胆地配色让画面色彩丰富,对比强烈,构成视觉冲击。展厅中,其作品《昂蒂布的景色》完美地展现了度假胜地的美丽风光。这是了解马蒂斯艺术风格演变的重要作品,从画面粗放的笔触中可以看出他早期追求情感表达的表现主义倾向。

在展览的后半段,主办方专门辟出了两块区域:一块专门呈现纸本绘画作品,一块则汇聚了艺术家们在地中海沿岸写生的风景画。毕加索的画作无疑是其中的“明星”,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观摩。他的粉彩画《皮埃罗和阿尔勒金》是其辉煌一生临近结束时创作的作品。画中二人是毕加索晚年的友人,他们鲜明的个性被毕加索用诙谐的线条刻画出来,氛围轻松幽默。他将不同时期艺术所留下的印记,融入了这幅画中:人体描绘有着明显的立体主义色彩,人物周围又有着受超现实主义诗人启发的梦幻氛围。

据主办方之一上海天协文化负责人谢定伟介绍,法国本伯格艺术收藏基金会愿意借展,重要原因是中国在疫情防控方面的出色表现。“当世界上很多博物馆暂停开放甚至永久关闭,中国的美术、文博展览早已恢复如常。”

作者:李婷

编辑:范菁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