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9次缔约方大会(COP29)“多利益相关方推动城市气候变化减缓与适应”主题边会在阿塞拜疆巴库召开。本次边会由中国气象服务协会(CMSA)和野生救援(WildAid)共同主办,佐格微系统(杭州)有限公司协办。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刘振民、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会长许小峰、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袁佳双出席会议并致辞。
刘振民特使在致辞中强调,气候变化是一项关乎全球未来的重要课题,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乃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系统性挑战。面对这一全球性挑战,中国始终秉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及国际合作原则,积极推动全球气候治理体系的共建,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支持气候资金和技术合作,特别是帮助发展中国家提升气候变化应对能力,推动气候变化减缓与适应行动取得更大进展。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举办此次边会,分享城市应对气候变化的成功案例和宝贵经验,充分展示了社会各界落实“双碳”目标的不懈努力。
许小峰会长表示,近年来,全球气候在长期取暖的总体趋势下,出现了更为异常的变化。世界各地发生了许多历史上罕见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对地球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威胁。呼吁各国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和行动,遏制气候持续恶化的趋势,保护好人类共同拥有的地球家园。
袁佳双副主任表示,气候变化的减缓与适应必须依靠全球合作、多方参与,共同努力才能取得实效。城市作为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聚集地,区域气候变化趋势与城市气候效应叠加,使城市遭受的不利影响和风险更为严重。此次边会为气候脆弱国家提供了城市应对气候变化的成功案例和宝贵经验,为全球气候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和力量。
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院长、未来地球计划中国委员会秘书长董文杰,英国利兹大学普里斯特利气候未来中心主任、英国气候变化委员会主席皮尔斯·福斯特,国家林业局气候办常务副主任、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创始人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怒云,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香奕,野生救援、PTA植物联盟、山水自然保护中心、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等机构代表,新华社、东方卫视等媒体代表共60余人参加边会。此外,边会线上同步直播,吸引了1200余名国内外机构代表参与,共话城市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解决方案。边会由协会秘书长屈雅主持。
在报告环节,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董文杰院长分享了湾区城市群对气候变化解决方案的机遇、挑战和战略。他表示,城市区域的生物物理、形态、热力学特性以及高强度的人类活动导致了独特的多尺度城市气候,可以采取高分辨率四维地球观测平台、高分辨率和非结构化网格数值模型、AI技术与数值模拟的有效结合应对城市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
英国利兹大学皮尔斯·福斯特教授重点阐述了英国在城市气候韧性建设方面的成果,分享了国家专委会在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中发挥的作用。他认为,中英可以从气候变化风险评估、共享韧性和适应技术以及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研究、制定和共享城市战略计划等方面开展合作,共同推动城市气候变化减缓与适应。
野生救援(WildAid)资深项目官员韦毅结合案例分享了如何用策略传播激发更多气候行动。他提到,野生救援作为一家同时在美国和中国推广公众气候行动的公益组织,通过 “借传播来保护的工作模式,充分发挥明星公益大使的榜样力量,激励公众参与气候行动并促进消费端减排。期待COP29能够帮助气候议题主流化,让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成为社会新风尚,让全民参与及助力气候治理成为可能。
PTA植物联盟联合创始人、2022年福布斯中国U30田政逸从睡前故事到可持续生活方式品牌打造,分享了pta植物联盟如何通过易阅读、可实践的内容,让更多人选择友善地球的生活方式,推动环境可持续发展转型。
边会还邀请了国家林业局气候办常务副主任李怒云、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香奕、山水自然保护中心项目高级官员冯琛、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海外投资贸易与环境项目主任任鹏、Carbonetrix创始人Dr.Suhaib Arogundade等国内外机构代表就“多利益相关方推动城市气候变化减缓与适应”进行对话,共同探讨城市治理经验,共谋城市绿色发展之策。
此次边会为气候变化领域多利益相关方提供了宝贵的对话平台。与会代表通过分享各自的经验与观点,探讨了气候变化应对中的挑战与机遇,特别是如何在城市层面推动减缓与适应行动,解决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未来,协会将继续发挥社会组织的优势,积极推动气候变化领域的国际合作,并通过搭建合作与交流平台,促进各方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方面的共识与行动,为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