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酒事局 |钱文忠、郦波:酒能助文兴也可解内卷

以中庸之道饮酒,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精神共醉,才能真正体悟中国白酒让人心灵平静,精神自由松弛的神奇魔力。

打开凤凰新闻客户端 提升3倍流畅度

关于白酒,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个说法,叫“酒以饮用,亦可通神”。可见酒对于中国人是具有独特精神价值的。巧合的是,在西方世界,烈性酒可以用Spirits表示,而去掉“s”的单词Spirit 则有“精神、心灵、灵魂”的意思。可见无论中西方,对白酒之于人的精神塑造功用,是有着高度一致看法的。正因为如此,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家与酒就难免会成为亲密良伴。是经典更是新声,由西凤酒独家冠名,凤凰网倾力打造的《中华酒事局》最新一期节目中,主持人蔡紫,与钱文忠教授、郦波教授共同探讨的话题,正是酒与文学、作家和酒的故事。

酒是作家的血液和脊梁

文学来自作家头脑中社会生活的积累,也是作家自我真实情感的表达,而酒恰恰能让饮酒者深藏内心的真实自我得以复现。是以在节目中,钱文忠和郦波先生,将酒视作是作家的血液和脊梁。

杯酒入口,能带给作家一种无可替代的精神气,让创作者灵感活跃、思维敏锐。当代文坛酒中四仙之一的汪曾祺先生,晚年因为身体原因被医生和家人强制要求戒酒。在一次宴会中,同为作家的好友邓友梅却发现,断酒之后的汪先生,非但没有气色好转,反而“脸黑发肤暗,反应迟钝,舌头不灵,两眼发呆。整个人有点傻了”,而更绝的是,吃饭时有不知情者给倒了杯啤酒。汪先生一边“只此一杯”,一边三两口就下肚,然后“马上眼珠活了,说话流利了,反应也灵敏起来。”以至于邓友梅连忙请托林斤澜先生出面,请汪老家人稍稍放松禁制,“要不老头就傻了”。

而开怀畅饮,更能令文人,具有一种自由、狂放的情绪。民国大师辈出,但论狂放,无出黄侃黄季刚先生之右者。他是一代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门下大弟子,同时,却也是民国著名的酒疯子。黄季刚先生在大学里任教时,一身酒气能熏跑教室前三排。但论学术,他睥睨调笑,令胡适也不得不甘拜下风。难怪同时期的学者汪东评论他是“常被酒议论风发,评骘当世士,无称意者,人以是目君狂。顾闻一善,辙拳拳服膺。”

文学是一种由文字构成的精神气,更是一种奔放灵魂写就的诗篇,这就难怪老舍先生会说文章为命酒为魂。而当代文坛酒中四仙中的陆文夫先生更是断言,“文学岂能无酒乎?”

酒能让人与自己和解

酒能复现人的真实自我,更能解决人的内卷和内耗。在郦波教授看来,人生最大的内卷就是自我生命中的内卷,而最大的内耗就是自己和自己的内耗。而酒恰恰就是在文人与生命的抗争中,与自我实现和解最好的道具。

著名当代作家王蒙19岁就创作了长篇小说《青春万岁》,却在23岁遭遇人生波折,不得不在创作的黄金期下放到新疆伊犁巴彦岱公社生活工作。王蒙在作品中形容这段时间的精神生活,是穷极无聊的痛苦,和像死一样的活着,死去了心,死去了情,死去了回忆和想象。然而在这样绝望的日子里,酒成为了他生活中“唯一的能使人获得一点兴奋和轻松的源泉”。王蒙热衷于接受维族老乡的邀请,参加大家简陋而充满热情的“dastirhan”酒席,酒席上大家“把酒谈心,饮酒交心,以酒暖心”,这里是王蒙最好的维语课堂,也让王蒙完成了精神的治疗和自我的救赎,酒成为一种孤独的安慰,陪伴这位少年成名的作家度过了人生最苦厄的岁月。而文学史上另一位著名女诗人李清照,也是这样与酒结缘。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取“审容膝之易安”之句,一生传世诗词四十余首,其中一半都皆与酒有关,与酒可谓渊源已深。但李清照的一生国仇家难,实则坎坷凄凉至极。而郦波教授叹如此人生起落之下,有容膝之所即易安的心境之妙,境界之高。但倘若没有酒的抚慰和沟通,恐怕也绝难让李清照,达到如此通透的境界。

有人说,中国的酒,是用红高粱写下的诗。其实中国的酒,也是中国作家文人,写诗为文的液态之笔。它将作家文人,从人生琐事的迷宫中释放,为他们磅礴的情感提供出口和突破的空间。正因为如此,中国古代、当代的文人学者们,都愿意与中国的酒发生这样密切的联系。所以,郦波教授少年时常做斗酒仗剑的侠客行,而钱文忠先生则尤喜中国的白酒,在诗酒雅聚中的氛围创造之功。不过,在两位学者看来,时下流行的一些拼酒、灌酒文化糟粕,其实并不符合中国酒道精神,也不利于中国酒文化的传播。花看半开,酒至微醺,乐不及满,这才是中华酒道的真义。而以中庸之道饮酒,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精神共醉,才能真正体悟中国白酒让人心灵平静,精神自由松弛的神奇魔力。其实更多对于中国酒文化的探讨,更好对于中国酒文化的引导与传播,也正是《中华酒事局》节目的意义之所在,如果您也对这些中国酒文化的“正确打开方式”感兴趣,那么也不妨继续关注凤凰网平台和《中华酒事局》的播出,主持嘉宾妙语对谈,还将继续为您发掘中国酒文化之美。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