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造交管App租车抵押诈骗 3人“空手套白狼”被高安警方抓获

7月30日,记者从高安市公安局获悉,该局石脑派出所联合经侦大队于7月7日成功破获一起租车抵押诈骗案,宋某、赵某某、潘某3名外省籍犯罪嫌疑人落网,涉案金额达8万元。

经查,3人因经济拮据,合谋使用伪造的驾驶证在杭州市某租车线下网点租得一辆商务车,随后伪造车辆登记证书、行驶证,并利用虚假“交管12123”App,冒充车主将车辆抵押给高安市某汽运公司负责人许海(化名),取得现金后迅速逃离。

“许海在朋友提醒下,携带抵押材料前往高安市公安局交管大队车管所核查,发现该车辆并非抵押人所有。”石脑派出所副所长彭大力表示,许海意识到被骗后,假意提出“再次交易”以稳住犯罪嫌疑人,并积极配合警方布控。当3名男子如约前来“交易”时,被警方一举抓获。

◎文/黄璐 傅斯瑶 记者程呈

精心伪造交管App

据悉,宋某与赵某某关系密切,二人长期无业且因日常消费挥霍导致经济拮据,遂萌生牟利的念头。今年6月,二人决定采取租车抵押诈骗的作案手段来搞钱。随后,宋某邀约第三人潘某共同策划实施诈骗。为避免身份暴露,宋某指使潘某前往杭州市租车。

因潘某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宋某遂指使赵某某通过非法途径伪造了一本假驾驶证供其使用。6月26日,潘某持该伪造证件前往杭州某租车公司线下网点,在租车过程中依照平台App要求,上传了本人身份证及伪造驾驶证等材料,最终以每日200元的价格成功租得一辆价值超过20万元的商务车。

租到车辆后,赵某某利用车牌信息伪造了该车的机动车登记证书、行驶证等证件,并制作了一款界面与“交管12123”高度相似的App。

“这款假App除‘查看车主信息’功能外,其余功能均无法使用。一旦点开车辆信息页面,便会显示潘某为车主,并包含其身份号码、驾驶证号等与真实登记信息几乎一致的详细资料。”彭大力向记者介绍,这个精心炮制的虚假手续,增强了骗局的迷惑性。

跨省抵押车辆变现

为顺利实施车辆抵押诈骗变现,3名男子将目标锁定高安市一家提供二手车交易与抵押贷款服务的汽运公司,该公司由许海负责。“他们可能是通过朋友推荐或网络平台了解到高安市的这家公司,认为相较于杭州本地企业,外地公司对类似骗局的防范意识较弱。”据彭大力介绍,潘某通过线上渠道添加许海为好友,谎称自己是上述商务车车主,因家庭急需资金周转,欲以一辆估值超过20万元的车辆作抵押,借款8万元,借期一个月,承诺如期还本付息并赎回车辆,若逾期未还,车辆可由许海自行处置。

当天,三人驾驶租来的商务车从杭州抵达高安。见面后,为骗取许海的信任,潘某出示了伪造的车辆登记证和行驶证,并打开假冒的“交管12123”App,展示虚假的车辆归属信息。据许海回忆:“平时常有人来办理抵押借款,而‘交管12123’显示车辆确实登记在潘某名下,再加上他能提供车辆登记证书和行驶证,证件看起来很逼真。”见证件齐全、信息吻合,又考虑到车辆已实际开到现场,且抵押期限仅一个月,许海便放松了警惕,同意出借资金。双方随即签订抵押借款协议,许海当场交付了8万元现金。随后,三人留下车辆、伪造证件及车钥匙,匆匆离开。

得手后,宋某、赵某某、潘某担心许海察觉骗局后上门追责,不敢在高安市久留,当夜便仓皇逃往周边县市打探风声。“我们不敢在高安多待,就怕他发现上当了。”宋某供述,三人抵达上饶市后暂住一晚,并持续关注许海的动向。

起初几天,许海并未察觉异常,只是将潘某抵押来的车辆停放在公司院内。直到7月4日,一位朋友前来洽谈业务,偶然间看到这辆车。得知是外省抵押车辆后,朋友心生警觉,仔细查看了相关抵押材料,发现其中部分文字存在疑点,当即提醒许海“这很可能是骗局”,并建议一同前往车管所核实车辆信息。

在朋友的陪同下,许海携带抵押证件前往车管所核查。结果不出所料,车辆的真实登记信息与潘某提供的材料大相径庭,实际车主并非潘某,而是杭州某汽车租赁公司。至此,许海终于明白,所谓的车辆抵押从一开始就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骗局。意识到受骗后,他又气又急,便立即报警。

高安市公安局石脑派出所接警后高度重视,迅速展开侦查。为避免打草惊蛇,民警决定将计就计,让许海配合诱捕犯罪嫌疑人。7月4日晚,按照民警的安排,许海拨通了潘某留下的电话。出乎意料的是,电话顺利接通,对方毫无察觉。为稳住对方,许海佯装镇定,谎称“有朋友也想买抵押车”,询问是否还有车可“抵押”。宋某、赵某某、潘某信以为真,以为骗局未败露,当即表示可再运一辆车来交易。

7月6日晚,宋某、赵某某、潘某三人再次驾驶私家车来到高安市。然而,他们没有料到,迎接自己的是早已布控在此的公安民警。当他们在许海的公司洽谈“抵押借款”业务时,民警果断出击,将三人当场抓获。

只图赚快钱没考虑过后续风险

经审讯,3名犯罪嫌疑人对各自的犯罪行为供认不讳。据宋某交代,其作为策划者,整个诈骗流程均由其设计。他表示,三人平时花钱大手大脚,手头紧张,便动了歪心思,想通过这种方式骗钱,分赃后还能撑一段时间。

“三人均无固定职业,平日游手好闲,长期结伴吃喝玩乐。此次诈骗由宋某提议,赵某某负责伪造证件,潘某则充当‘车手’出面租车并进行抵押,分工明确。”彭大力表示,他们所使用的伪造车辆登记证书、行驶证以及仿制的“交管12123”App,均通过网络联系地下制假团伙定制,属于典型的灰色产业。

据悉,三人共骗取资金8万元,扣除租车等必要支出后分赃:宋某与赵某某各分得2万余元,潘某分得1.8万元。赃款已被迅速挥霍,主要用于日常娱乐消费。

“骗款除日常开销外还需持续支付租车费用,即使许海未及时察觉,那杭州汽车租赁平台迟早也会暴露问题,你们如何应对?”面对记者的提问,宋某表示,三人只图短期获利,只要能迅速拿到钱用于消费,后续风险暂不考虑。

建议通过官方渠道查验证件真伪

“近年来,此类以租车为名实施诈骗的案件屡有发生,已成为合同诈骗的一种新型表现形式。”彭大力指出,本案中,3名犯罪嫌疑人无正当职业,却熟悉租车流程并掌握伪造证件的技术,刻意利用租车平台与抵押借款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精心设局,作案手法具有一定隐蔽性和迷惑性。所幸被害人及时察觉并报警,积极配合警方工作,才有效阻止了诈骗行为的进一步实施。

目前,3名犯罪嫌疑人已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已由石脑派出所移交给经侦大队进一步侦办。

高安市公安局提醒:在进行车辆抵押借贷、买卖等交易时,务必提高警惕,仔细核实车辆权属信息。建议通过官方“交管12123”App或车管所等官方渠道查验机动车登记证书和行驶证真伪,切勿轻信陌生人提供的电子截图或非官方平台信息。同时,租车企业应强化租车人身份核验机制,加强车辆动态监控,一旦发现车辆异常或失联情况,应立即报警求助。

来源:大江网-新法治报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