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美术教育有着怎样的百年历程?海派美术教育文献展5月18日—7月20日亮相刘海粟美术馆。展览围绕相关“新兴艺术策源地”教学集群及文化生态,顺应百年历史文脉,将相关各个时期的上海美术教育珍贵文献(包括教学示范作品、教学计划手稿、名师作品、学生作业、教学档案等)进行了展陈与解读。
此次文献展策展人、上海美术学院史论系主任李超介绍:“上海在20世纪诞生过近40所美术学校,创立过中国美术的‘黄埔军校’,还曾经举办过第一届全国范围的美术展览会,有300多名著名的近现代美术先贤在这里度过教学生活,曾经为近现代中国美术输送过1000多名优秀人才,为全国各地出版发行近四分之三的美术教材。”
5月18日上午,20余位与会专家参加了海派美术教育“寻根”之行,探访了苏州河乍浦路桥北首的上海图画美术院旧址、老西门白云观附近的上海图画美术学校旧址、位于顺昌路560号的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旧址、建国西路155弄的新华艺术专科学校旧址,以及位于华东政法大学韬奋楼的上海市美术专科学校旧址。
此次“寻根”之行按照海派美术教育历史沿革的校址遗迹,实地探寻并关注海派美术教育历史发展的前世今生,旨在传承海派艺术教育的百年文脉。
在此次文献展的筹备过程中,30余位校友和家属,以及各界人士提供了重要的校史史料。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35届校友王兰若的家属和上海市美术专科学校1963届校友肖鑫伟特别捐赠了作品和校史文献,为展览的举办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5月19日举办的 “新兴艺术策源地——海派美术教育与20世纪中国美术”的海派美术教育学术研讨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多位学术权威专家,围绕文脉基因、文化生态、学院集群、艺术移民、社会美育等方面共献计策,并共同发起了《传承海派美术百年文脉,续写海派美术教育辉煌》的倡议。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央美院教授邵大箴认为,研究海派美术特别是海派美术教育的历史,在梳理显现在场的人物和事件时,也要细心关注不显现的、隐蔽的精神性传承。“可以说,我国的现代美术教育是最早起始于上海,通过文献展和研讨会梳理这一段历史,就是要让这段历史还原它的真面貌,不被人们遗忘或歪曲。”
此次活动由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主办,刘海粟美术馆协办,是上海美术学院“2019主题学术年”系列活动之一。
第二次校址
上海图画美术学校旧址(西门白云观附近)
1915年秋,因校舍不敷使用,迁址西门方斜路、黄家阙路白云观务本女校旧址(白云观位于今西林横路100弄8号)。并于《时报》1915年7月27日,称“又改定学制,定正科修业为三年,裁选科。”同年,上海道尹公署为上海图画美术院立案。
1916年春,“上海图画美术学院”奉令改名“私立上海图画美术学校”。校址为务本女校旧址。
1917年1月,上海图画美术学校聘江新(小鹣)为学监。校址为务本女校旧址。同年9月,上海图画美术学校,迁至西门外白云观东宝隆里。
1919年7月始,刘海粟担任校长。
1920年1月,上海图画美术学校刊出特别启事,自始更名为“上海美术学校”。并修改学制,设中国画科、西洋画科、工艺图案科、雕塑科、高等师范科及初等师范科,共六科,成为设置完善的专门美术学院。校址为西门白云观附近。
第10次校址
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旧址(原菜市路440号,现顺昌路560号)
1923年5月,上海美术专门学校在杜神父路(今永年路)永锡堂(永锡堂上海浙绍公所)新建校舍200余间。将1921年所购菜市路440号(今为顺昌路550-560号),永锡堂旧址内的老建筑改建成新校舍。学校大礼堂“艺海堂”设在一楼。1930年学校在二楼走廊开辟画廊,每月轮换展示教师佳作。同年9月,上海美术专门学校将西洋画科迁至斜桥西首徐家汇路路口永锡堂,并在此开办中国画科,称第一院。同年合并高等、初级师范两科,迁入白云观校址,称第二院。
美专老校址地图
1925年10月,上海美术专门学校于第一院侧新购地2亩,建西洋式三层校舍一座,1926年6月建成。建筑呈L型,折西向东,一楼市通往杜神父路的东侧门,折面部分的二楼、三楼市图书馆和书报阅览室;三楼主体辟为“存天阁”(康有为题写),开设西洋画实习室6间;一楼、二楼市52间男生宿舍,名为“海天斋”。
1930年6月,学校更名为“私立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在第一院的菜市路440号,新建三层楼校舍。一楼为学校各处办公室;二楼50间,为女生宿舍名为“海涵斋”;三楼设西洋画实习室6间,名曰“观海阁”。此楼坐西朝东,正面临菜市路。门楣上为蔡元培题写的新校名“上海美术专科学校”。
1932年4月,经核准设立上海美术专科学校附设成美中学校,分设初、高中两部,刘海粟兼任校长。校址为菜市路440号。同年8月,学校聘请王济远为副校长。同时增设绘画研究所。其后学制多变,曾一度分设三年制、五年制专科(分中国画、西洋画、图案、音乐4组),又设三年制艺术教育科(分绘画、音乐、劳作3组)及研究班。
新华艺术专科学校旧址(原薛华立路155弄14号至18号,现建国西路155弄14号至18号)
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创办于1926年,发起人张聿光、潘天寿、俞寄凡、潘伯英、许开甫、俞剑华、谭抒真等。1931年汪亚尘任教务长。1933年设绘画研究所、朱屹瞻为主任。1937年校舍毁于日寇炮火。后迁址于薛华立路155弄14号至18号,复建学校。
上海市美术专科学校旧址(万航渡路1575号)
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校址
1962年,上海市美术专科学校搬迁到梵皇渡路(今万航渡路)1575号,原圣约翰大学旧址(今为华东政法大学韬奋楼)。
1963年中考后,上海美专又以“上海市美术学校”的名义招收中专生。
1965年上海市美术专科学校1960年级毕业创作展览在中山公园展厅展出。
近现代上海诸多美术教育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