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这样写,能好看吗?

文|阿淼

纪录电影《龙虎武师》定档,我们能看到海报片名的右下角写着“片名题字:刘德华”。

这并不是刘德华第一次为电影题字,《杀破狼》《墨攻》等电影的片名均出自他的手笔。

留心电影海报设计的人都会注意到,以明星亲笔手写体作为电影片名的标准字相对少见。不过韩寒一直偏爱在电影里用自己手写的片名。

其他海报上片名的字体多数是单独设计的, 他们各有自己的特色。

有的呼应了电影片名,譬如《兔子暴力》的片名,“兔耳朵”就凸显了“兔”字的设计感;有的则呼应了电影内容,譬如《唐人街探案》的片名中,就融入了代表秦风侦探能力的放大镜,以及体现唐仁 “神棍”性质的太极八卦。

过去片名标准字设计很容易被不少观众忽略,事实在电影宣传中,电影片名是最早和观众见面的一个物料内容,因为在没有卡司,没有故事简介曝光之前,片名是概念海报上最耀眼的内容之一,它的风格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创作者自身对电影气质的表达。

好莱坞在这方面的表现格外明显,尤其像漫威每次官宣后续项目时,它不会为此特意设计海报,通常就是以设计好的标准字作为重要的露出内容。

鲁迅曾经说,文字有三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而电影片名在表达上,正是把中国文字的艺术美尽可能的展现出来。关于字体设计的故事只是如此吗?或许有更多故事等你了解。

#01

第一个故事留给离开的人。

8月16日,笔染时光工作室官博发布了一条信息:笔染时光工作室创始人,知名字体设计师尚巍老师,7月11日因车祸不幸离世。

可谓是天妒英才,他可以称得上中国最优秀的字体设计师之一,却在而立之年离开了我们。很多人对他还些许陌生,但对他设计的字体,则司空见惯。

可以说,他所设计的“汉仪尚巍手书”几乎被各种海报使用,甚至不少综艺节目中的那种热血霸气的特效字体,都是该字体。《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片头和片尾的字幕,便采用了该字体。

在纪录剧集《了不起的匠人》中,尚巍坦言,在设计那个字体的时候,太想证明自己了。

虽然用作品证明了自己,但尚巍始终不是高调的人,并没有通过太多宣传渠道让更多人认识自己,只是偶尔单纯在微博上分享一些设计心得。甚至如果没有这件不幸的事情,很多人都很难把他和电影《我不是药神》和《哪吒之魔童降世》联系在一起。

其中《我不是药神》尤为特别,尚巍除了承包电影片名的设计之外,还为电影中的相关字幕进行创作。

通常电影中的字幕,创作者多数会用不涉及版权的黑体或者宋体,又或者是购买商业字体进行使用。《我不是药神》破天荒地邀请了尚巍,量身打造片名字体之外,还设计了剧中字幕。

尚巍第一次看完片,只和文牧野聊了8分钟,就明确了一个方向,“字体写得素一些吧,安安静静地去表达吧。

文牧野只是单纯回复了一个“好”,两人便很快开始了后续合作的推进。

电影上映时,他曾写过《我不是药神》字体创作心得,称“不想过多的渲染,愿你笑到流泪,也愿你看到思考。

片尾字幕中,尚巍是电影的“特约字体设计师”。这个职位在电影行业,可能算得上首例。

他对于这种定制字体,一直秉持一种态度,“一定要符合产品本身。”如今回头再看《我不是药神》的时候,或许他映后的设计理念,也暗含了他自身的态度。而当时电影海报的走红背后,军功章除了有黄海的功劳,同时也有尚巍的付出。

除此之外,《无名之辈》《悟空传》等电影片名,均出自尚巍设计的字体,只是它们和《我不是药神》不同,都不是特别定制的版本。

#02

张艺谋导演一直偏爱用手写体的电影片名,而这些手写体几乎都是定制的。

尤其是电影《影》的多张海报里,片名成了主角,“抢”足了主演邓超的“戏份”。诚然,海报中的“影”字更凸显了张艺谋在电影中想要表达的那种写意。

不仅如此,后续的《一秒钟》《悬崖之上》《狙击手》等作品,始终保持着这种大气古朴的手写风格。而这些手写体均出自书法家许静之手。

两人的相识其实是从《幸福时光》开始。当时张艺谋带着剧组去到了许静朋友开的茶楼选演员,张艺谋看到了茶楼墙上的许静作品,甚是喜欢,就邀请她为电影写了片名。

从此之后,两人就保持了长久的合作。许静的导师黄惇曾评价她的书法,“酒的微醺,茶的清香,诗的沉醉,武术的张力,灿烂又浪漫。”这种风格,似乎也和“国师”的电影气质不谋而合。

许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透露,自己每次下笔之前,都要找到合适的方向,让书法的艺术和电影的魅力真正产生互动。她一定会和导演进行全方位的沟通,真正了解电影,才会下笔。

电影的情绪和书写艺术的表达之间的平衡方面,许静偶尔还是会留有遗憾。

她在为《一秒钟》书写片名时,特别想表达出时间的状态,追求瞬间即永恒的感觉,但这种情绪太难了,最终的成稿中,许静尽可能体现“一”的短暂,而“秒”最后一笔则是延绵出去的。

除了张艺谋之外,许静还为王家卫书写了《一代宗师》、为陈可辛书写了《武侠》、为董越书写了《暴雪将至》……

除了上述的作品以外,郑恺主演的电影《超越》则请到了马德帆为其题字。当然,她最硬气的题字,非《八佰》莫属。

当时在看完《八佰》的剧本之后,马德帆明确这两个字必须要有力量,但力量从何而来呢?她为此去了趟剧组,在和导演管虎进行了一番深度沟通之后,她便在现场写了整整一下午。但是她始终觉得技巧太强,气质少了些什么。最后,马德帆便用左手写下了“八佰”二字。

#03

虽然片名设计的关注度远不如电影海报,但依旧有不少影迷对这类设计有所偏爱,尤其是王家卫导演的片名。

事实上,王家卫本人就特别重视电影片名的字体设计。这些片名设计上,始终与电影保持距离,坚持一种非主流的路线。除了《一代宗师》之外,他的片名字体几乎都是又粗又方,横在画面中央。

这种方式传承了上世纪三十年代老电影老海报的美学,同时字体风格又像极了中国香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广告牌的标语。事实上,《重庆森林》的字就是直接从香港街边的广告牌上剪来拼凑所得。

但王家卫的字体又不止是“拿来主义”,而是通过极致的压缩或拉伸字体,让字体变形,一定程度上的欲言又止,拉开片名与观众的距离感。

这种变体也让这种设计在不少人眼中产生了足够的“高级感”。这种风格也间接影响了其他的导演,据参与《七月与安生》宣传工作的小马透露,当时设计师为片名做了不少版本的设计,但均未被陈可辛导演看上眼。

最终,陈可辛提出了用类似黑体进行变体的设计方向,于是有了现在这个版本。细心的观众能发现,在陈可辛后续监制和导演的作品中,《喜欢你》《一点就到家》甚至《夺冠》,均沿用了这种风格。

诚然,好的片名字就如同一个产品的logo,像王家卫这种已然成为了自己的品牌风格。如果放眼到系列电影中,也能看到这种品牌概念的重要性。

《唐人街探案》从第一部的定位模糊,到如今电影和网剧在片名设计上的统一,也逐渐让它本身的品牌概念有了更深层次的延续。

海报能给观众第一眼直观的印象,但与它息息相关的片名字体,实则暗藏深意。比起其他行业,片名设计师更加小众,容易被忽略。或许下次当我们再看到电影海报的时候,除了关注海报的设计师之外,可以多关注背后的片名设计师。

[1]《新京报》:《好的片名题字在传递情绪|揭秘》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