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外地,中秋的时候,往回邮寄了一点东西,昨天到货,其中还有月饼,问我好不好吃。
换做以前,我会说不好吃,因为确实不是我喜欢的口味,并且这样说了免得以后再买。但我不诚实的说了好吃,他们听了很高兴,我也是。
每个人都需要认同感,父母也是。作为个体,我们在与他人接触过程中,总会就一些事情表达自己的看法,或者自认为做好了一些事情。
倘若被他人得知,从心里是渴望得到他人肯定的,因为这种肯定是确定了自我价值。有时候来自敌人的肯定,都比来自占有的否定更有裨益。
更初始本质原因是,来自于群体其他成员的肯定,让我们感觉自己是个有用的人,认为群体脱离不了我的存在,即我为群体而存在,这种为了集体而存在的价值正是生命意志的客观化,而认同他人只是这种价值的具体化。
父母年纪越大,能够从别处得到的肯定就越少。所以我们的肯定实际上是在肯定他们的生命意志,肯定他们的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人的特殊性在于我们不仅仅只有物质需求。这些肯定的话,不经意间就满足了我们在精神上的匮乏。况且做一个孝顺的子女,这是最简单的不花钱不花时间的方法。
我们常常说的,要关心父母,为父母分担事物或忧愁,其中的道理,也大抵如此。
最不值得提倡的而最流行的孝顺方式就是买买买。很多时候买的都是无关紧要的东西,甚至拿回家也是个摆设。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们看得见摸得着,别人夸赞时有所指向的东西。
孝顺,不能只在父母眼里是,也要在他人眼里亦如此。而后者的实现通常归功于父母。
因为一有集会闲聊,父母们都会说,这是我家孩儿买的,可好用了,衣服可舒服暖和了。
而实际上,东西没用过,衣服也是大一码或小一码。但这实现了我们在别人眼里也是一个孝顺的人的目的。
只要出自真心,这么做或者拥有这样的目的也无可厚非。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况且并不是见不得人的勾当。当然纯粹的是为了得到一个孝顺的标签的人,不在此列。
最值得提倡且最重要的孝顺方式莫过于陪伴了。千里迢迢邮寄的山珍海味,还不如田野中青菜萝卜有味。
对父母来说,这也是最奢侈的了。不出去闯荡就没钱,有钱就没时间,这似乎是一个难以调和的矛盾。特别是对于较偏僻的农村,年纪越大的父母,越孤独。
生活不仅有房车钱,还有父母和家。父母在不远游,这真的是非常好的古训,而现在应该改成“父母在常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