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 “2020中国绘本展(威海展)最美中国绘本”绘本作品评审会在北京举行。期间, 多名专家就中国原创绘本的发展进行了深度研讨。由于内容较多,故将研讨内容分两期进行推送,供绘本创作者及广大爱好者学习、参考。望大家在专家们的谈话中得到启发。
——编者
评审现场
日前,中国美术家协会漫画、连环画、动漫、少儿美术四个艺委会与人民日报社《讽刺与幽默》报,共同在京举办了“2020中国绘本展(威海展)最美中国绘本”绘本作品评审会。会后举办了绘本专家研讨会,就中国原创绘本的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度研讨。
海飞、陈晖、龙念南、岳增敏、李毅峰、刘曼华、熊亮、王林、刘岳、王婧、杨雷等专家参加研讨,王立军主持会议。
议题:
1、中国原创绘本目前的发展状况;
2、中国原创绘本当前的难点、困点,解决途径;
3、绘本最前沿的国家有哪些?领先的优势?
4、我们怎么去发展壮大提高中国原创绘本,需要哪些力量?
5、少儿读物是继承和传承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要对明天负责。
▲ 主持人:王立军(中国美协漫画艺委会秘书长)
很高兴由我来主持今天的绘本专家研讨会,非常感谢各位专家高质高效地完成了2020中国绘本展威海展“最美中国绘本”的评审工作。
这次活动美协非常重视,过去绘本的比赛和展览没有进入过美协系统,只有在全国美展的综合画种展区,连环画、插图下面会有子项。此次专门为绘本设展,并建立绘本专家库,充分显示了中国美协对此次展览活动的重视程度。
美协领导也提出了一些中国绘本发展的问题,包括今年政协委员对于绘本的提案,表明大家已经在关注绘本的发展。下面我们围绕这些议题进行一场研讨,希望通过美协的力量、专家的力量,促进原创绘本的创作和出版。
▲ 陈 晖(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图画书创作研究中心主任)
图画书和绘本的概念,在目前的情况下在相关领域上概念是等同的。我们2015年在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成立了中国图画书创作研究中心,重点关注本土原创。大约是同一时期,湖南少儿社报送的十三五规划项目约我写一本原创图画理论书,5年来一直在准备,一直没能完成,直到今年4月才勉力成稿提交。写作中所面临的困难或者说必须面对的问题,其实就是美协提出的这些。看到成就,更需要讨论原创绘本发展的难点与痛点,需要面对我们与绘本先进国家的差距,研判我们提高及突破的方向和路径。世界上先进国家的绘本,经过近200年的创造和积累,在多元文化、在艺术实验、在儿童观教育观上都比较有经验和水准,中国原创图画书的距离主要在这些方面。我们首先要看到差距,比照异同,要从域外汲取有益的经验。
说到难点痛点,上午我们大家一直在讨论。我虽然是做儿童文学研究的,却更看重绘本的“绘”,认为绘本首先是视觉艺术和绘画艺术。和龙念南老师和海飞主席交流得到的结论,也同样是向绘画艺术及视觉艺术方面侧重,绘画达不到水准,肯定不能成为业界所期待的、儿童所喜爱的优秀绘本。而熊亮先生上午和我交流时,则强调人文底蕴及儿童情趣是优质绘本的更重要的条件。这里涉及的两个重点,大概就是绘本的难点。
我近来接受一个工作任务是上海童书展金风车青年插画家大奖评审。2000多组作品,最后一轮50组入围。感觉这50组艺术水平已经足够好,但是大量的、超过1000组参评作品在基准线以下。插画及绘本创作参与者多,很多年青画者非常有热情,但是表现能力确实有待提升,基本功有待加强。建议美协联合一些组织,多做一些培训,包括协同艺术院校,借重资深及成就突出的绘本大家一起培训,让入门从业者的起点有所提高,提升基础作品的艺术质量,从中发掘及重点培育那些有艺术潜质和才华的青年画家,有更多像九儿、黑眯、弯弯、龙淼等这样的人才脱颖而出。
我个人认为绘本的先进国家首先是美国,在艺术实验上、媒材应用上,包括现代及后现代艺术探索方面比较突出,绘本阅读及研究也处在前列。其次是法国等欧美国家,小众而艺术的创作令我们赞叹的,虽不像美国那样有基于出版业的世界性影响,但在艺术上达到的高度和水准值得关注。还有就是日本,我们的邻国,在东西方绘本艺术融合、本土发扬光大方面非常突出,对我们的影响也很大。
至于未来突破的方向,我觉得还是要依靠画家,尤其是那些能够自写自画的画家,依靠画家的绘画功力提升,在人文素养,在绘本创意、在儿童观和教育等方面有所研修有所精进。将来的绘本创作,应该不只是杰出的作家写一个优质文稿,与画家——不管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或是老中青三代佼佼者合作完成的模式。未来,我们年青一代的画家,或能凭借其自身对绘本对文学艺术的体悟,创作出代表中国当代绘本的优秀作品,让我们对绘本创作的高原和高峰有所期待。
▲ 海 飞(原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副主席、中国版协少儿读物工作委员会主任、国际儿童读物联盟中国分会主席)
今年两会期间崔波的提案(关于扶持发展我国原创儿童绘本读物的提案),提到当当网、京东统计的绘本销售数据,中国原创绘本份额相当之少,大量的是引进的,这也体现了原创和引进的差距。
图画书领先的国家,肯定是美欧日,他们设奖也早,原创做的也好。之前接触安徒生绘本奖那些评委,他们就提到中国报送的作品校园、学生、教室这些居多,题材不全面,格局比较小。其实是想象力弱,缺乏“脑洞”。第三个是国际主流文字依然是英文,我们有些安徒生奖申报表的翻译都是错的,更不要说作品。这些也是我们的差距,这种差距就需要一个过程,可能不是短期内能赶上的。
这几年我们的原创发展也很快,但我有一个主要的建议就是把图画书创作的主要力量还给画家。比如国际上的安徒生奖,一个是文学奖、一个是插图奖,它不会把图画书的奖评给作家的,永远是评给画家。而国内评作家的奖多,评画家的奖少。我们应该把图画书的主流回归画家,中国美协应更多介入,目前是中国作协介入的多。
第二,中国图画书作者没有看清自己的读者对象。我们的画家在图画书创作上,大耍流派,小孩子看不懂流派的,小孩子要看可爱的,适合儿童趣味的。我们之前做过活动,摆放很多图画书让小孩挑最喜欢的,而某作者的书排进了排行榜,他见到我就说第一是感谢,感谢排进榜,第二是表示不满,为什么没有排在前面。我说如果不是我们从专业角度认可,这件作品绝对是十名开外的,图画形象不可爱,甚至很吓人,小孩子不敢看。还有一些作者,有很多好的绘本作品,但小孩子也不选,不喜欢那些色块。所以,画家自己创作怎么耍流派都行,但给小孩画,要有童心童趣,让小孩喜欢,让小孩长大了再考虑流派。我说的比较直接,已经老了头发花白,要是连话都不敢说就麻烦了。
第三是建议做好图画书的文学批评、美术批评。改革开放后,我们儿童文学创作、出版等发展很快,但是也泥沙俱下,乱象重生。乱象之一是奖项,我是1993年当社长,80年代末日本松居直先生首先到北京,他宣传日本的绘本,后来又南下到上海,上海少儿社要设松居直奖,他不同意。而现在,国内儿童文学的奖项有90多项,曹文轩奖就有三个奖,青铜葵花奖、儿童文学奖、儿童小说奖,三个奖之外举办方还设了两个奖,设奖太多了。
乱象之二是书单,左一个书单,右一个书单,过去毛主席、郭沫若、鲁迅有书单,现在是个人就敢开书单,让家长、小孩和学校怎么选。
乱象之三是裙带关系,作家给自己的孩子捧场,拉人站台。
乱象之四是版权,一本书多个版权,把书拆开了很多种版本。
乱象之五是推荐,一本图画书十八个人推荐,导读比文字还多,图画书搞那么多导读干什么,有评没有批。形势大好的时候我们要考虑到这些,避免到时断崖式的降落,要有批评,都是“厉害了我的图画书”就麻烦了。中国美协来关注图画书,进行正本清源,将为图画书的发展注入新的力量。
▲ 龙念南(中国美协少儿美术艺委会副主任,中国儿童中心高级教师)
我想先从绘本展览与少儿美术艺委会的角度讲一下。中国美协少儿美术艺委会是1985年恢复艺委会机制以来第一批成立的艺委会之一,可见当时协会领导对少儿美术的重视。少儿美术艺委会第一届主任是杨永青,当时的目标和服务对象很明确:以自己的作品为广大少年儿童服务的美术家,这其中绝大多事其实就相当于今天的绘本作者。因为当时儿童美术的概念并不是孩子的作品,而是为孩子服务的美术家的作品。
首届的委员也都是来自出版社的少儿美术编辑。我是作为学术秘书参与艺委会工作的。1986年,我们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全国儿童美术作品展览》。第二届艺委会是2000年换届,在首届艺委会成立的十几年中,美术教师参与的美术教育活动越来越多,所以第二届艺委会的组成是跨两方面的,既有教育界,也有出版界,由何韵兰任主任,举办活动既有美术教育角度的少儿美术作品和教师作品展,也有儿童读物展览,也就是由三个子项目合成综合的少儿美术艺委会专业展。从第三届艺委会由尹少淳任主任,就过渡到今天以美术教育界专家为主了。所以说,少儿美术艺委会与绘本有天然的联系。
对于本次绘本展,特别希望能够做到推荐出有质量,有引领作用的优秀绘本。我个人从二三十年前就关注绘本,1988年日本绘本界人士首次访问北京,他们带来的日本绘本展览就是在我工作的中国儿童中心举办的。2005年前后担任《中国校外教育(美术)》担任执行主编期间,特别编辑了一个“图画故事”栏目,专门刊载绘本。但在当时很难找到好绘本。
十几年后的今天我想说,从数量上,我们绝对是绘本大国了。但是“量”不等于“质”,比如今天参评的作品,有很多根本不属于绘本艺术创作,而是拿图堆起来要去卖的出版物,这只能说是产品,而不是艺术作品。但从绘本的角度,也不能视为单纯的艺术家创作,让艺术家完全表达自己,而不管读者是否接受。从本次评选的作品重看,绘本作者只注重表现自己的作品占了很大的数量。我认为,绘本创作更接近于应用艺术、实用艺术,最重要的首先是明确服务对象。这是未来绘本(包括动漫)作为重要的美术表现形式,特别需要认真研究的。
接下来谈谈这次评选,我在遵守本次活动评选的相关守则和注意事项的前提下,首先是看画,看直接的视觉冲击,也就是从视觉艺术主观感受的角度进行审评;第二轮再看作为完整出版物的装帧设计到不到位,我们引进版作品和原版相比,从纸张到印刷甚至设计都差的不是一丁半点,以此类推,也可以想见原创作品的出版效果和原作之间的差距。这可能是经济原因,但这是绘本能否作为艺术作品的重要角度,应该特别重视;第三轮是看故事,特别是从视觉故事审视。我个人认为视觉艺术表现是显性的、外在的,所以好绘本必须是优秀的视觉艺术作品。但是支撑绘本的是故事,是视觉故事,这是隐性的、内在的,两者缺一不可。
作为绘本创作,我觉得画面显得轻松随意的作品是重要的一类。我看过很多日本的原创,感觉是画家不经意的几笔画出来的,但看到原稿才知道作者可能花了几个月时间画了几十张、上百张,最后找出最合适的一张,因为画家知道这个视觉故事要表现什么,如何用视觉画面转换和表现出这个感受。而这恰恰是我们的原创绘本特别缺少的。
基于上述感受,希望中国美协在拿出优秀绘本的评选标准后,能够从专业的角度推出一些培训。不是简单的美术或者文学的培训。从美术专业角度,达到参与中国美协活动的艺术家不需要我们培训,从文学角度,我们没有也不可能有作协的力度。我们应该站在优秀绘本诞生规律的角度,进行综合性的培训,内在培养撰写视觉故事的能力,外在要培养视觉故事的转换和视觉传达能力。因为绘本这种视觉故事内外结合的特点,是决定作品真正质量高低的关键。我们的作者不缺乏外在的技术,而缺少的是对这种内在联系的把握能力。
最好的绘本就像一个大宅子,它有一道一道的门,外在可以欣赏建筑的美,但是在打开一道一道门的时候,读者都可以看到新的风景。很多好的绘本,不断再版的绘本,都有这样的特点,既适合阅读,既不断吸引新读者,也吸引老读者不断阅读,这正是好绘本的魅力所在。
(以上专家发言根据会议录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