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的外形、学舌的本领
以及乖巧的个性
鹦鹉
这样一种非常有灵性的小动物
是很多人喜爱养的宠物之一
但是
接触鸟类可能有风险
养了一只来源不明的鹦鹉
一家5口都感染了鹦鹉热
近日,陕西西安一位40岁的李女士突然出现高热、全身肌肉酸痛等症状,常规抗生素治疗一直没有缓解,经CT检查其双肺有阴影,胸腔积液,更严重的是,她的父亲、母亲和2个女儿也有相同的临床症状。
后经医院检查,一家5口都感染了鹦鹉热,原因是李女士的父亲养了一只来源不明的鹦鹉,鹦鹉到家1周后死亡。
图片来源:新闻截图
此前,南宁市也有鹦鹉热病例
南宁张大伯突发高热不退、呼吸困难
紧急实施VV ECMO
“我以为是普通感冒,便没有太在意。没想到,这个病差点要了我的命......”今年1月初,家住南宁的张大伯突然出现了咳嗽、发热、呼吸困难、咳白色粘痰的症状,一开始以为是普通的受凉感冒,吃了感冒药后症状并没有好转,便前往当地某医院就诊。
经检查,张大伯的肺部CT显示右肺上下叶感染性病变,诊断为肺炎住入外院。随后几天,张大伯病情迅速恶化,仍然反复发热,病变较前明显加重。
在连续发热的第八天,张大伯辗转到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治疗。
经过对症治疗,张大伯的氧合仍无明显改善,病情依旧在快速恶化中,出现了紧急ECMO穿刺的指征。
重症医学科团队启动ECMO响应团队,紧急为张大伯实施VV ECMO“人工膜肺”支持治疗,将他从死亡线上挽救回来。
图片来源:广西医科大一附院互联网医院
对于张大伯的急危表现,主管医生再次向患者家属追问病史,发现张大伯生活附近有人养鸟,虽然没有直接接触过,但他最近曾逮过老鼠,也去过附近的禽类市场。并给患者送检基因测序,终于找到了发热“元凶”——鹦鹉热衣原体。
治疗前后CT对比
查明病因后,重症医学科团队立即调整抗生素并对症治疗,张大伯两肺情况好转,成功撤除ECMO。2月9日,张大伯顺利治愈出院。
图片来源:广西医科大一附院互联网医院
“鹦鹉热”容易被漏诊误诊
重症可能多器官衰竭!死亡率高!
“鹦鹉热”是一种接触性传染病。
主要在鹦鹉、鸽子、鸡、鸭这种禽类之间感染和互相传染,感染后的鸟类的粪便、血或羽毛等都可能带有病原体。
最初这种病在鹦鹉爱好者中比较多见,所以叫“鹦鹉热”。
1. 连呼吸都能“中招”
人在被病鸟啄伤、抓伤或者屠宰拔毛时,就可能通过呼吸道感染。
就算没有主动直接接触,居住或工作的环境旁有很多鸟禽类,吸入了病鸟的干燥粪便、羽毛或呼吸道分泌物的气溶胶,也有可能“中招”!
2. 潜伏期最长45天
这种病菌没有明显季节性,潜伏期一般1-2周,最长能有45天。
3. 容易被漏诊、误诊
一般的常规检查很难检测出来。
患者常常会因为症状多变、不够独特,医生没有怀疑患者的禽鸟接触史而被漏诊、误诊。
4. 重症“要命”
重症感染可能引起多器官衰竭,死亡率非常高。
5.有可能复发
治愈后有几率复发,要注意预防。
出现这7种情况
要尽快检查自己有没有“中招”
高热、寒战,伴相对缓脉
全身疲惫无力,食欲不振
剧烈头痛和全身肌肉痛
部分病人有鼻出血或斑疹
一周左右出现咳嗽、咳液,甚至痰中带血
病情严重会呼吸困难、发绀、烦躁、谵妄、木僵、昏迷等
少数病人有恶心、呕吐、腹泻,累及肝脏会出现黄疸
化验血常规正常,但拍胸片发现支气管炎样肺浸润
预防“鹦鹉热”,这样做准没错
1. 铲屎官
买有健康证的宠物鸟
去正规的宠物店买宠物鸟。买鸟尽量不要网购,网上的宠物鸟大部分没有健康证明。
如果买鹦鹉,除了虎皮鹦鹉、牡丹鹦鹉、鸡尾鹦鹉,其他都是不合法的。
另外,新鸟要隔离观察2周。
鸟食混加四环素
鸟食中适当混加一些四环素等消炎药预防和控制鹦鹉热,尤其是在家禽和鸟类运输前后。
经常消毒清理鸟笼
每天清洗、消毒鸟笼。清洁前应该先湿润鸟笼,不要让带病微生物或颗粒飘散到空气中,被人体吸入。
清洁过程中最好带上口罩和手套。
逗鸟别太久
鸟笼要悬挂于室外通风,每次逗鸟15~30分钟就够了。
尽量别让家养鸟禽和野生鸟禽接触
鸟禽发病时
要及时与人隔离,避免传染。铲屎官和家人要服用四环素、红霉素预防。
铲屎官发热时
尽快去医院,和家人隔离,避免传染。
2. 其他人
买活禽的时候,要保持距离,吃的时候,要彻底煮熟。
温
馨
提
醒
由于鹦鹉热很少报道,症状与许多疾病类似,所以就诊时医生可能不会考虑到这个病因,如果发生类似症状就诊时应告诉医生鸟禽接触史。
另外,即使感染发病也不用恐慌,四环素或强力霉素对鹦鹉热治疗有效。如果及时确诊,合理用药后多数患者经1-3周可恢复。
“鹦鹉热”虽然少见
但大家也要有所了解和预防
尤其是喜欢到花鸟市场溜达的人
如果接触鸟类、禽类后
出现发热、头痛、肌痛等症状
一定要及时就诊哦!